金粉世家的经典感言
求古风的生日贺词,或是诗词的~ 谢过~~
1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红楼梦2闻君降日,欢欣,处处美景,岁岁良辰。
祝好。
3上联:祝寿比南山不老松长青青春永驻。
下联:愿福如东海长流水不尽尽享天伦。
横批:福禄寿禧4参考《金粉世家》金燕西给冷清秋的生日贺词:清秋女士雅鉴:一帘瑞气。
青鸟传来。
知仙桃垂熟之期,值玉树开花之会。
恍然昨夕灯花,今朝雀喜,不为无故。
女士锦绣年华,芝兰慧质,故是明月前身,青年不老。
燕尝瞻清范,倍切心仪,今夕何夕,能毋申祝
则有廉州微物,泉底馀珍,尝自家藏,未获爱者。
今螼效赠剑之忱,籍作南山之颂,敢云邀怜掌上,比之寒光,取其记事,使有所托耳
驰书申贺,遥祝福慧无疆
金燕西顿首
《金粉世家》原著小怜和柳春江为什么成了最圆满的一对
一、懂得互相付出。
二、懂得互相尊重。
三、懂得忠诚。
盛夏的果实歌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讲的是怎样的故事呢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
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
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
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
天高行健,地厚载物。
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有没有好书可以推荐,有关做生意的做人的道理对生活的感悟之类的都行,国内外名著都可以
望推荐
001《尚书》 002《周易》 003《春秋》 004《老子》 005《诗经》 006《论语》 007《尔雅》 008《孟子》 009《荀子》 010《庄子》 011《孙子兵法》 012《楚辞》 013《韩非子》 014《吕氏春秋》 015《战国策》 016《淮南子》 017《史记》 018《周礼》 019《九章算术》 020《论衡》 021《汉书》 022《古诗十九首》 023《针灸甲乙经》 024《搜神记》 025《抱朴子》 026《陶渊明集》 027《文心雕龙》 028《诗品》 029《水经注》 030《文选》 031《颜氏家训》 032《齐民要术》 033《三十六计》 034《李太白集》 035《杜工部集》 036《通典》 037《历代名画记》 038《资治通鉴》 039《东坡集》 040《通志》 041《四书章句集注》 042《三字经》 043《宋史》 044《文献通考》 045《西厢记》 046《三国演义》 047《琵琶记》 048《水浒》 049《永乐大典》 050《本草纲目》 051《西游记》 052《阳明全书》 053《焚书》 054《元曲选》 055《金瓶梅》 056《三言二拍》 057《徐霞客游记》 058《牡丹亭》 059《农政全书》 060《王季重集》 061《天工开物》 062《明儒学案》 063《明夷待访录》 064《日知录》 065《天下郡国利病书》 066《长生殿》 067《桃花扇》 068《红楼梦》 069《聊斋志异》 070《儒林外史》 071《唐诗三百首》 072《古文观止》 073《四库存全书总目提要》 074《说文解字注》 075《文史通义》 076《曾国藩家书》 077《艺概》 078《大同书》 079《人间词话》 080《清史稿》 081《中国历史研究法》 082《沉沦》 083《呐喊》 084《女神》 085《徐志摩诗全编》 086《子夜》 087《骆驼祥子》 088《雷雨》 089《金粉世家》 090《激流三部曲》 091《上海屋檐下》 092《围城》 093《吾国与吾民》 094《青春之歌》 095《红岩》 096《鹿鼎记》 097《万历十五年》 098《美的历程》 099《活动变人形》 100《平凡的世界》 以上是中国部 以下是国外部分 1 《乌托邦》 莫尔 2《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3〈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4〈唐·璜〉 拜伦 5〈呼啸山庄〉 爱米丽·勃朗特 6〈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 7〈名利场〉 萨克雷 8〈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9〈双城记〉 狄更斯 10〈恋爱中的女人〉 劳伦斯 11〈新工具〉 培根 12〈政府论〉 洛克 13〈尤利西斯〉 乔伊斯 14〈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 15〈老人与海〉 海名威 16〈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17〈嘉丽妹妹〉 德莱塞 18〈小妇人〉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19〈悲惨世界〉 雨果 20〈约翰·克里斯朵夫〉 罗曼·罗兰 21〈幻灭〉 巴尔扎克 22〈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 23〈贝姨〉 巴尔扎克 24〈邦斯舅舅〉 巴尔扎克 25〈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凡尔纳 26〈漂亮朋友〉 莫泊桑 27〈娜娜〉 左拉 28〈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29〈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 30〈茶花女〉 小仲马 31〈巴黎圣母院〉 雨果 32〈红与黑〉 斯汤达 33〈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 34〈人是机器〉 拉美特里 35〈社会契约论〉 卢梭 36〈浮士德〉 歌德 37〈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 38〈希腊神话故事〉 施瓦布 39〈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40〈忏悔录〉 卢梭 41〈父与子〉 屠格涅夫 42〈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43〈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 44〈复活〉 托尔斯泰 45〈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 46〈死魂灵〉 果戈里 47〈童年〉 高尔基 48〈我的大学〉 高尔基 4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50〈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51〈伊索寓言〉 52〈理想国〉 柏拉图 53〈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54〈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 55〈牛虻〉 伏尼契 56〈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57〈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 58〈论神〉 斯宾诺莎 59〈赖皮鹦鹉〉 利萨尔迪 60〈太阳城〉 康帕内拉 61〈性爱与文明〉 弗洛伊德 62〈苔丝〉 哈代 63〈拉摩的侄儿〉 狄德罗 64〈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丁 65〈权利意志〉 尼采 66〈苦闷的象征〉 厨川白村 67〈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 68〈资本论〉 马克思 69〈先知〉 纪伯伦 70〈俄罗斯童话〉 高尔基 71〈桃色的云〉 爱罗先珂 72〈水晶瓶塞〉 莫里斯·勒布朗 73〈乡村医生〉 巴尔扎克 74〈高龙巴〉 梅里美 75〈黄室奇案〉 嘉斯东·勒鲁 76〈克莱采奏鸣曲〉 托尔斯泰 77〈阴谋与爱情〉 席勒 78〈快乐王子〉 王尔德 79〈变形记〉 卡夫卡 80〈羊脂球〉 莫泊桑 81〈魔沼〉 乔治·桑 82〈死魂灵〉 果戈里(注:与前面有重复) 83〈希腊棺材之谜〉 艾勒里·奎恩 84〈母亲〉 高尔基 85〈被背叛的医嘱〉 米兰·昆德拉 86〈毁灭〉 法捷耶夫 87〈绞刑架下的报告〉 伏契克 88〈贵族之家〉 屠格涅夫 89〈冷血医生〉 玛丽·希金斯·克拉克 90〈十日谈〉 卜迦丘 91〈女富翁的遗产〉 高木杉光 92〈绿野仙踪〉 莱曼·弗兰克·鲍姆 93〈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94〈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95〈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 96〈卡门〉 梅里美 97〈美丽与悲哀〉 川端康成 98〈野性的呼唤〉 杰克·伦敦 99〈吉卜塞姑娘〉 塞万提斯 100〈浅滩迷船〉 里克·伯耶
悲欢离合总多情, 倘若燕西对清秋。
字词注音 伧(cāng)俗:粗俗鄙陋 缘(yuán)故 休憩(qì):休息 韶(sháo)光 销(xiāo)魂 屏风:屋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 缓冲:减缓冲击力 造型:塑造物体特有的形象 雅俗之别: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屏风历史 早在商周时候就有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装饰都已经相当精美。
编辑本段 室内屏的作用 ●与帷幕相同的作用 ●可以缓解一下视线 屏的分类 按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 金屏 银屏 锦屏 画屏 石屏 木屏 竹屏 编辑本段 屏风的设施的要求 一、屏风的大小需因地制宜,造型、色彩,以及上面的绘画都不能马虎。
二、设置要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点评: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
作者怀着对传统文化浓厚的感情,凭借古建筑专家深厚的学养向读者介绍了“屏风”的有关知识。
文章从情感经历的角度赞赏屏风的功能与独特的美学价值,并具体讲述屏风的作用、类别,还有设置屏风的技巧等等。
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让我们在惊叹“我们的先人中国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的同时,心底油然而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将其发扬光大的决心。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节,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第二节,介绍屏风的作用 第三节,屏风的种类 第四节,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5节,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问题探讨 ★课文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作者幼时对屏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放在开篇,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课文引用《牡丹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句子,有什么作用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
“韶光”指美丽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
“忒”,太的意思。
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的无限哀怨。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 一出。
杜丽娘因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牡丹亭》中的句子,既说明了屏风的使用范围,也使语言生动有趣。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获得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受到感情上的熏染。
一.作者介绍了屏风的这些知识:在室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起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加深了。
全文不少地方都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
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注意本文在行文上的特点,并唤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介绍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品味赏析 一、本文是小品式的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点
试举例说明。
之中引用的诗词佳句 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天街:天庭,即天上。
一作“天阶”。
[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萤火虫。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解说]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 二.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
写杜丽娘被父亲长期严密地关在家庭里,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只能背诵枯燥乏味的儒家经典《四书》。
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青春即将逝去,把自己比作没有赶上春天开放的牡丹花而十分忧伤。
她却无能为力,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鉴于上述情节,我们不难看出:“锦屏人”在这里是指长期幽居深闺中,不能领略自然美景的女郎;屏,屏障,幽居也;“韶光”是指美丽的春光,也暗喻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程度副词,“太”的意思;“贱”指徒然荒废青春,人生价值贬低。
这句话抒发了主人公杜丽娘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无限哀怨的情感,也表达了她反礼教、反封建,追求个性自由,憧憬幸福生活的愿景。
但是,作者在《说“屏”》中引用此诗没有上述的意思,主要是通过举例子和引用两种说明方法:一是印证“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因为“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是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诗句,同时说明屏风的含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这里,先说明道理,后举例子,作引用,使文章有点有面,既增加了可信度和说服力,又使文章血肉丰满;二是为后文“……金屏、银屏、锦屏……”的分类说明作铺垫、过渡,使行文承前启后,使结构更加圆合;三是使文章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从而吸引读者。
三.“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 一-.“闲倚画屏”--有闲情地倚靠着(上面有画的)屏风 形容闲情逸致的样子 二-“抱膝看屏山”--用手抱着自己的双膝 远看如同屏风一样的山川 出自《金粉世家》 作者:张恨水 全文:银汉红墙消息断,夜阑梦也匆匆。
茜窗人去碧廊空,西风飞白露,冷月照孤松。
几次欲眠眠不得,蕉心剥尽重重,隔屏数遍五更钟,泪珠和恨滴,封在枕函中。
说与旁人深不解,愁多转觉心闲。
纸窗竹户屋三间,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
一楼沉檀萦佛火,小楼今夜新寒。
斜风细雨扑疏栏,残更来永巷,如水梦初还。
忏尽红情犹有恨,隔帘羞见牵牛。
凄凉佛火黯高楼,拥衾无一语,敲折玉搔头。
但愿思君休再梦,梦时醒也还休。
倩魂频断莫勾留,好乘今夜月,一探广寒秋。
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说“屏”感悟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总体评价屏风。
作者先从童年时听母亲背诵咏屏风的唐诗说起,表达对屏风的喜爱之情,以“很有诗意”、“微妙”、 “巧”等文字形容屏风的绝妙,最后以“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一句作结,让人感受到屏风作为国粹的魅力与价值。
第二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介绍过去时代屏风的实际功用与观赏(美感)价值,与屏风相关的文化知识,最后顺势介绍屏风的种类。
第四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使用屏风的一些常识,即“因地制宜,大小由人”。
分析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忽视屏风的美感价值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第五自然段为第四部分,照应开头,流露出对屏无穷的爱惜之情,对当今社会的建筑师、家具师在屏风上艺术创新寄以厚望。
屏是富有诗意的。
可是,屏已淡出了大众的生活。
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屏是比较陌生的,不知其为何物,更不知怎样去鉴赏它。
因而,在讲述与之相关的知识时更要讲求方法。
本文在写法上有以下特色:一、精当地引用古代诗文、戏曲中与屏相关的名句,既介绍了屏风的有关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文章一开头就借母亲的口引用了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并说“其情景真够令人销魂的了”,这样突出了屏风的地位,给全文“造势”,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三自然段引用《牡丹亭》“游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承上启下,既介绍了屏“缓冲一下视线的作用”,又顺势介绍了屏风因建造材与装饰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各种种类。
第五自然段中“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这两处引用,在肯定屏风“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的同时,照应开头,强调屏风“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绝妙特色。
二、注意从民俗的角度、文化背静的角度去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
一切艺术总是在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繁盛起来的,屏风也不例外。
把屏风的作用、种类、风格、胜衰放到我们的先人的生活环境中去解释,放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继承的主题下去讲述,是最具说服力与感染力的。
三、语言雅俗结合、简洁传神。
由于作者介绍的对象是对于我们来说有些遥远的且弥漫着古色古香的情调的“屏”,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字句,文章的风格更显得典雅、凝重、意味悠长,有书卷气。
古人精神世界里的一些掌故、一种情怀,有时不用文言不能准确传达出其中的韵致与情趣。
简洁的文言与通俗的口语相结合,雅而能俗,读来顿生亲切之感。
说明文是最容易写得枯燥乏味的,因为说明文最容易写得缺乏情趣。
而《说屏》的卓绝之处,正在于其字里行间荡漾着真挚的感情。
作者不是生硬地向我们介绍一种物件,而是深情地向我们讲述我们的祖先曾经拥有过的一种文化休憩的方式,一种集功能与美感于一体的绝活,一种构思精巧品种繁多、无论皇家宫廷还是民间馆舍都不难寻觅的国粹。
稍加体味即可感受到文中充溢着自豪感、怀旧感与失落感责任感。
屏风是中国独有外邦绝无的集建筑与绘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
“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外国人都齐声称道,作为中国人自然无比自豪,说起屏风的有关知识来也就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了。
这种自豪的感情贯穿了全文的始终。
在讲到屏的摆放的“因地制宜大小由人”的特点后,字里行间流露出怀旧感与失落感。
正如课前提示所说:“屏风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不过,它留在古诗文中的各种身影,总是能牵动我们幽微的情思”。
屏风与其大放异彩的时代一起离我们远去,屏风已成为明日黄花,怎不让作者怅惘低回,生出些许失落与感伤:“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绝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正如文章开头所云,屏的制作关键在一个“巧”字上,是一种综合艺术。
而“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屏已经不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屏”了。
为此,作者耐心的解释说:“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陈从周先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屏亦有深刻的研究,对弘扬传统文化有神圣的责任感。
读完文章的最后一段,我们除了对屏满怀热爱外,对作者也充满敬意,感谢作者用饱蘸激情的笔把屏这一艺术讲解得如此真切动人。
我们深信众多的青少年在读过《说屏》这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后,在自己年轻的心田里会种下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中华国粹的种子。
LZ好人
要一篇读书的读后感400字左右
《鲁滨逊漂》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述了主人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暴风雨的袭击,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
他被漂到了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助及孤独,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个孤岛上生活下去,但是他却又不断地安慰自己,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把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并且找到了许多生活的乐趣,在他渐渐淡忘要回到文明社会中去的时候,他却得到了获救的机会……在故事中,坚强不屈的鲁滨逊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在废船上找到的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种起了麦谷,还饲养了动物,完成了生活基本所需。
他在这个过程中也遭到了困难和挫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例如,他那个有两层围墙的房子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建成的;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谷的时候,由于播种的时候,这些宝贵的存货就浪费了一半;为了挖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鲁滨逊又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为了做一个能煮汤的锅,他绞尽脑汁,尝试了多种办法,也失败了无数次,才研究出制作方法;但是,这一切的困难都被鲁滨逊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征服了。
这个孤岛上的每一样鲁滨逊亲手制成的东西,都凝聚着他所有的心血,他也会因为每一个小小的成功而高兴的无法形容。
每当我看到这些片段,我内心中的感觉简直不能只用一个“佩服”所来形容,我真真正正地被鲁滨逊征服得五体投地。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大开了一次眼界,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只要我们像鲁滨逊一样,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缩,有他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在绝境中有求生的信念,有什么事情我们不会成功呢
又有什么事情能比鲁滨逊的遭遇更糟呢
现在的我们就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就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