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结对扶贫感言经典

08-29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扶贫驻村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

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

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

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

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

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

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

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

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

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

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

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

“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

同时,、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

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为此,建议: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产业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

要加快发展八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蚕桑等见效快、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

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分步实施,解决少数发展养猪等功利产业项目、产业项目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

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打一的问题。

  二、要分类指导,坚持。

  

【第1句】:做好项目精准。

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适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实行连片集中帮扶。

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捆绑经营收入,促进产业到户做大做强。

  

【第2句】:强化精准到户。

认真开展贫困人口界定和统计工作,摸清现有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把“精准”落到实处。

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运作激励机制。

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提高扶持标准,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

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

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致贫的贫困户,激发、激活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

  

【第3句】:加强精准培训。

要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解决培训大呼隆、学习大众化的问题。

  

【第4句】:是精准配置资源。

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

  三、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第1句】:完善机制。

要进一步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整村推进、结对帮扶的引领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多元培育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

  

【第2句】:加大争取力度。

要紧紧抓住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加快争取生态补偿力度,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享。

加大向上级争取扶贫各项资金争取力度,明确投入重点,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金的整体作用,给予贫困地区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

  

【第3句】:强化结对帮扶。

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制订具体的帮扶规划,加强资金、项目和政策的谋划支持和对接。

帮扶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统筹各项产业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真正让好的政策发挥出好的效益。

  

【第4句】:提高宣传广度深度。

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

公司结对帮扶贫困村扶贫协议书

扶贫协议书为认真贯彻落实宿松县“村企联建”扶贫活动的实施方案,动员吸引更多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就全面开展“村企联建”活动签订如下协议: 一、 结对共建对象 甲方:乙方: 二、甲乙双方责任人和联系人、联系电话 甲方责任人:联系人:联系电话: 乙方责任人:联系人:联系电话:三、共建双方责任和任务

【第1句】:共谋经济发展促双赢。

甲方负责人担任乙方新农村建设顾问,帮助乙方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理清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发展步伐。

甲方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各种资源优势,乙方利用土地、劳力和自有资金等资源与甲方实现优势互补,在乙方投资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或者建立创业点作为甲方的产品加工点,在甲方的帮助下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乙方切实发挥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的政治优势,积极为甲方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空间。

引导农民群众关心、支持企业发展,及时有效地为甲方解决用地、用资源等难题,配合企业搞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第2句】:共享党建创优上水平。

充分发挥甲乙双方党组织的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工作信息,共同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不

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是什么意思

基本概念  整村推进就是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

  重要意义  “整村推进”是新阶段为如期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目标所采取的一项关键措施。

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瞄准贫困群体,有利于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有利于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有利于发挥贫困农户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整村推进”工作的总体目标  在2010年之前,全面完成全国

【第14句】:8万个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夯实贫困村协调发展的基础,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各省(区、市)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摸清底数,先难后易,统筹安排,分期分批推进,确保所有贫困村在2010年底前完成“整村推进”工作,如期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

一、明确目标,认真制定和完善扶贫规划 (一)“整村推进”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2010年之前,全面完成全国

【第14句】:8万个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夯实贫困村协调发展的基础,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各省(区、市)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摸清底数,先难后易,统筹安排,分期分批推进,确保所有贫困村在2010年底前完成“整村推进”工作,如期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

  (二)围绕“整村推进”的总体目标,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制定或调整完善村级扶贫规划,并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村级规划要明确对基本农田、人畜饮水、道路、贫困农户收入、社会事业改善和村级领导班子等方面的建设要求。

村级规划的实施要着力夯实两个基础:一是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夯实贫困村经济发展基础;一是进行结构调整,开发优势产业,夯实贫困农民增收基础。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贫困农民的增收   (三)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保证贫困农民具有一定数量的旱涝保收农田,努力提高贫困农民口粮自给率。

  (四)对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特困人口,要按照自愿的原则,坚持稳步推进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他们搬迁安置到适宜生存发展的地方,保证他们搬得出来、稳得下来、富得起来。

  (五)多渠道增加贫困农民务农和非农收入。

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通过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鼓励贫困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吸引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到贫困村建立原料基地。

发展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贫困农民提供专业服务。

加大剩余贫困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培训力度,促进和扩大劳务输出,引导贫困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三、整合资源,形成推动贫困村发展的合力   (六)扶贫资金必须由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集中用于“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农业实用科技及非农转移培训)和扶贫产业化带动等方面。

“整村推进”的资金,必须用于贫困群体,主要投向与改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有直接关联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项目。

  (七)贫困地区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共同支持贫困村发展。

地方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以扶贫规划为载体,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各类支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等资源,鼓励群众自主增加投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互相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

各级扶贫办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尊重部门意见,考虑部门和资金的特点,推动相关部门参与“整村推进”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八)建立健全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整村推进”帮扶工作体系,引导社会资源进村入户。

党政机关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以及社会各界开展的扶贫济困活动,应将工作重心下移,紧紧围绕“整村推进”开展工作。

省(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搞好统筹协调,确保每个正在实施扶贫规划的贫困村有一名县处级(含)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有一名干部驻村帮扶、有一个单位定点帮扶,努力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结对帮扶。

党政机关要在帮扶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鼓励青年志愿者到贫困村去服务和锻炼。

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帮困。

帮扶单位和人员要提高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帮助落实扶贫政策特别是扶贫到户措施,帮助制订、完善和实施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帮助贫困村增强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帮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九)充分调动和发挥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自身力量加快发展。

动员和组织贫困村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苦干实干,团结一心建设家园;要加强宣传和引导,由贫困村群众民主认定贫困农户,民主确定扶贫项目,民主监督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使群众成为“整村推进”的参与者、实施者、管理者和监督者。

  四、创新机制,强化监督、监测和管理   (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贫困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通过机制创新,形成贫困村自我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如通过“周转畜”方式,盘活资源、滚动发展;通过少量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贫困村建设;通过农业实用科技培训和劳动力非农转移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素质,提高务农水平和促进劳务输出;通过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将企业发展与整村推进和贫困农户增收紧密结合,走产业化扶贫道路;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采取承包、租赁、拍卖、有偿转让等手段,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通过群众民主协商,建立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维护和使用机制等等。

  (十一)完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

贯彻落实好现有各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扶贫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专户(账)运行。

严格执行扶贫资金报账制和到村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

进一步完善重点县联系人制度。

结合新阶段贫困村实际,完善扶贫资金运行和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对到村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制定具体的检查验收办法,明确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和重点,各类建设项目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效果,检查验收的时间和方式,采取的奖惩措施等等。

  (十二)建立监测制度和网络,强化扶贫统计监测。

重点县和贫困乡村,要认真摸清底数,将贫困村、贫困户和扶贫项目等情况建档立卡,实行全程动态监测管理。

要保证上下联系渠道的畅通,及时上报情况和传达上级决策。

  (十三)依靠贫困群众自身力量,监督管理好到村扶贫资金、项目。

管理、检查、验收工作,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整村推进”村应设立告示牌,标明村名、挂钩领导和驻村干部姓名、帮扶单位及投资数额、建设内容、实施起止年限等内容,做到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部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扶贫计划怎么写

首先,要激发贫困户锐意进取的斗志。

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发现,扶贫帮困,首要任务是要唤起贫困经营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们要积极地与贫困户进行沟通,为其规划人生蓝图,制定一系列帮扶措施。

针对贫困户的生活和思想现状,不抛弃、不放弃,派专人对其进行教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要加大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帮困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贫困户产生强烈的社会归属感,荣辱感,幸福感。

二是要经常性地与贫困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探讨人生价值和生命真谛,寻找贫困户自身的优势,助其摒弃悲观厌世的消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要使贫困户清楚意识到外在的帮扶只是一时的,只有坚定信心,自身强大,拥有一技之长,奋发有为,才可以彻底摆脱贫困,迈向终生的富裕。

只有贫困户自身拥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克服困难的信心,帮扶工作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其次,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的重要手段,是化解群众疾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员干部在这项工作当中具有义不容辞的带头表率作用。

一是要建立完善党员帮扶制度,形成工作长效机制。

确定贫困户帮扶的范围及标准,采取组织安排或党员干部个人选择的方法结成对子,可以一对一,可以多对一,也可以一对多。

二是对不同的贫困户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生活困难的给予物质上帮助,染病抱恙的给予生活上照顾,学习工作上有困难的给予帮助指导。

三是做好帮扶情况反馈工作。

党组织要经常通过发放意见反馈卡或调查访问等途径向贫困户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党员干部提醒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实行动态管理考核。

总之,贫困经营户帮扶工作不止是单单地响应一次号召,践行一次活动,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要想取得实际成效,离不开贫困户自身的积极进取心、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以及贫困户经营能力的提升。

只有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才能使“扶贫帮困”的帆船在正确的航道上平稳地航行,到达成功的彼岸。

求一篇关于某地区的扶贫脱贫调查报告

某某区扶贫办关于如何扶持牧区中小户脱贫致富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扶贫办《关于对如何扶持牧区中小户脱贫致富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办及时下派2个工作小组,深入巴音胡硕镇9个嘎查村,走访调查了60余户中小牧户,听取了广大中小牧户生活状况介绍及脱贫想法。

结合管理区实际,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巴音胡硕镇下辖的9个嘎查村共有贫困户803户2339人,占管理区农村牧区人口比例为22%。

此次调研走访的60余户中小牧户中,人均草场面积258亩,户均426亩。

饲养牲畜共计3800余头只,其中:羊3600余只,牛200余头,人均19头(只)。

除7户住房为砖木结构外,其余均为土坯结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

2007年度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多为牧业收入,近三年来,因受旱灾影响种植业无收益。

2008年初,我办及时将因灾特困户607户1425人纳入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了特困家庭基本生活稳定。

  二、近三年扶贫项目情况  一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2005—2007年,共对管理区巴音胡硕镇3个嘎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万元。

  二扶贫项目效益情况  整村推进方面。

2005—2007年,在整村推进项目中,累计购进基础母畜2529只,扶持贫困人口177户628人,户均扶持母畜12只,人均4只。

当年人均增收300元左右,扶持后与扶贫前人均800元左右相比提高了2倍。

贫困农牧民80%的生产资料、农牧机械得到更新和改善。

  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

2006年,我地实施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共计培训农牧民200人次(其中:化工38人,美容美发46人,汽车驾驶69人,电气仪表18人,厨师15人,平面设计14人)。

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文化技术水平,为转移进城务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后的90%以上农牧民通过向二、三产业转移,年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三、对扶持中小牧户致富的措施  一调整养殖业结构,实现“减羊增牛”及“多种养殖”  巴镇9个嘎查村草场面积共有65万亩,适合放牧草场54万亩,人均仅160余亩。

由于草场退化及禁休牧政策的实施,“减羊增牛”成为目前重要的扶贫之路。

走访的大多数牧户认为,人均草牧场只有200余亩,养羊收益渐少,调整养殖结构势在必行。

由于多年自然灾害,目前自备资金不足,受扶持愿望迫切。

在这方面,巴镇霍伯尔钦乌拉村的牧户郭凤云深有感触,2007年,他将自家100多只羊全部卖出,利用这部分钱购进20头牛,当年收益虽少,但2008年初已接犊11头,估计年内收益将达4万余元。

以往每年他家羊的净收益只有

【第1句】:5万元左右。

比较来看,饲养牛成本低,短期效益虽不明显,但有持续增收潜力。

  面对环境的日趋恶化,一部分牧户及时调整了养殖种类,在养牛、养羊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养禽业。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巴镇9个嘎查村共养鹅

【第5句】:8万只,涉及13户农牧民,鹅的死亡率在15%左右。

在实地调查过程了解到,养鹅基础设施差,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的专业技术,均是导致鹅死亡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村民购进雏鹅时,未与销售方签订单,鹅的出栏周期为4个月,销路问题须提前解决。

在与温都尔敖包村及舍伯尔图嘎查负责人交谈时,他们结合村嘎查草场退化严重且水滩少的实际情况,想联户集中养猪。

  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管理区耕地以黑钙土为主,质地疏松,土壤结构良好,腐殖层厚度40cm-60cm。

为切实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使之得以休养恢复,建立人工饲草料地是扶贫开发可选之路,而水利设施是建立人工饲草料地的必备条件。

由于地下水埋深往往超百米,工程投资大,需要扶贫投资给予补贴,以利于调动广大中小牧户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使他们建得起,发展种植业用得上。

  目前,巴镇九个嘎查村均有一定数量的高产饲草料基地,各村民也有自耕地,发展订单农业前景看好。

走访调查中,霍伯尔沁乌拉村、德勒哈达村均想规模种植马铃薯、胡萝卜,发展订单农业。

霍村现有耕地8000多亩,滩地占30%左右,完全可以形成规模种植。

德村有移民时耕作的高产饲料地,具备种植马铃薯、胡萝卜的条件。

但目前两村迟迟没有实施是因为建设水源井缺少资金,实现浇灌尚不具备条件。

  三切实转移牧区人口,实现农牧民增收与环境改善“双赢”目标  在入户调查走访过程中,巴镇9个嘎查村中,已有360余户1100余人转移进城。

自然环境差及人均资源相对少的霍伯尔沁乌拉村、舍伯尔图嘎查、温都尔敖包村、呼仍陶勒盖村、有近40%的村民已转移入城,多转向巴镇、锡市、霍市、赤峰市。

上述村常住人口中,仍有近10%的村民有转移愿望,且多以20—40岁群体为主。

做好转移农牧民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能力,才能实现农牧民增收与环境改善“双赢”目标。

  四、扶持牧区中小牧户脱贫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与监察力度。

如今,广大农牧民对禁休牧政策已家喻户晓,但对管理区农牧民转移政策还处于稍有了解,不甚明确状态下。

加强此方面宣传力度,通过入户宣传,选树典型的方式,宣传鼓励广大农牧民转移出居住地,入城谋发展。

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提高服务能力,做好转移进城镇农牧民生活医疗住房保障、就业培训、从业税费减免、子女就学等方面工作,保障农牧民入城后稳得住、能脱贫。

针对广大农牧区养殖户缺少必要的卫生防疫知识,饲养畜禽销路不畅的实际,加强防疫技能培训,增强乡土防疫人员防疫能力。

  二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快农牧民转移就业进程。

按照集中发展战略要求,妥善安置进巴镇、哈场、贺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牧民,使农牧区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拓宽就业信息服务渠道。

二要通过深入调研,准确判断劳动力市场用工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短、平、快”为主的专项培训。

三要进一步抓好异地扶贫和劳务输出工作,扶持贫困群众异地脱贫致富。

通过调查摸底,完善劳动力资源档案,编制务工需求信息,准确捕捉和定期发布劳务信息,认真做好劳务输出组织和输出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四要选派干部,鼓励支持能人带队到外地谋生,开辟新的致富途径。

  三积极争取扶贫资金,扶持广大中小牧户致富。

调查走访了解到,广大中小牧户缺少资金及技术支持,难以摆脱贫困现状。

一是通过积极争取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适合我地的高产饲草料基地、马铃薯种植基地等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农牧户在种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实现产业扶贫增收。

二是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广科技增收项目,稳步实施优质西门塔尔牛扶持到户,促进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是积极开展相关部门结对帮扶村嘎查工作,建立帮扶效果与部门领导工作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

四是要积极培育壮大各种行业协会、营销、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提高贫困农牧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并积极寻找可靠的销售渠道,让广大农牧民饲养的畜禽实现产销两旺。

关于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走访活动小结

关于精准结对走访活动小结为和落实县委、县政府开展“精准扶对帮扶走访活动”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局(果业局)全体帮扶干部在镇、村干部的陪同下,对程龙镇五一村24户贫困户开展了不漏一户的全面走访活动。

一、走访方式结对帮扶工作组分散到各自结对帮扶的24户村民家中进行走访,本次走访中共有24户贫困户,其中低保户共有8户,扶贫户共有16户,入户当面了解情况有15户,通过电话等方式了解情况的有9户。

我局结对帮扶干部通过拉家常、嘘寒问暖、聊天等方式,详细了解了贫困户家庭成员情况、住房结构、主要致贫原因、耕地面积及住房面积等情况,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要什么帮助、帮扶措施等情况。

二、致贫原因在走访结束后,分管领导通过开短会的形式总结了此次走访情况,了解到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1句】:身体原因,导致无法工作。

在8户低保户存在着身体大病、残疾、年老体弱等方面问题,导致无法劳动,每个月只能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计。

【第2句】:产业意识模糊,导致没有发展方向。

部分农户有着发展产业的意向,但是没有准确的方向和对政策的不了解导致寸步难行,只能靠做小工、打杂工维持。

【第3句】:上学难,导致家庭支出过大。

部分农户由于小孩众多,导致小孩就学费用变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支出,从而导致家庭贫困。

三、帮扶措施

【第1句】:在8月份由果业局牵头针对五一村精准扶贫户上学难问题,进行

求一份村书记脱贫摘帽发言稿怎么写

村党总支书记帮扶道真贫困村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 我名叫韩xx,来自xx镇xx村,今天有幸代表全县xx贫困村xx贫困村民在这里发言,我非常激动、非常高兴、非常幸福,在此,我代表全体贫困村民向赵书记及xx集团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你们对我们的爱护和帮助。

我们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发展困难县,是全市唯一没有“减贫摘帽”的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对村一级来说,经济十分落后、基础十分薄弱、产业发展十分滞后、群众增收十分困难,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任务重、难度大。

贫困村不摘帽、不脱贫,就没有全县的“减贫摘帽”,就没有全县的同步全面小康,急需要帮助、扶持。

有幸的是xx集团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结对帮扶我们,帮我们的发展树理念、出点子,筹资金、争项目,解民忧、促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贫困村的发展有了动力、有了信心。

结对帮扶是一种关怀、是扶贫的一种方式、是发展的一种助推器,无论是贫困村也好、贫困户也好,要脱贫致富,最得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我们将借助xx集团的结对帮扶,以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的精神,强化措施,苦干实干,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一是进一步明晰思路。

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深入梳理、排查短板和群众急盼的问题,集中投入,用活用好帮扶项目资金,致力改进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等基础设施,发挥帮扶资金的最大社会效应。

二是进一步改善民生。

着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心倾注到扶志、扶产业和防止返贫中去。

着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整合投入、万分节约,真正用在刀刃上,有所行动、动则有效。

着力于解决和改善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边缘化群众、弱势群体的基础条件,印证人文关怀,彰显制度优越性。

三是进一步取长补短。

我们将及时准确向您们汇报落实情况,真学深悟您们开阔的发展理念、善干的发展举措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化为奋力思进、后发追赶的无穷动力。

通过结对帮扶这种桥梁纽带关系,借梯登高、借智借力、高端谋划、高位落实,为我们加快全面小康步伐提供不竭动力。

四是进一步拓宽路径。

紧紧抓住贵集团帮扶机会,注重帮扶宣教社会效应,我们将积极引导社会团体、非公经济组织、爱心人士学习您们不分地域、大爱无疆的高尚风格,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的精神,将星星之火点燃、壮大,共助脱贫攻坚宏伟事业。

最后,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感恩的心,向贵集团道一声“谢谢”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