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藏兵洞的优美句子

03-06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水洞沟藏兵洞的作文500

8月16日,我们去宁夏水洞沟游玩,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复古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是四尊高大的人像图腾手拉手,一副永远不离开的样子。里面有三个大石柱,托着一个类似UFO的东西,那其实是一件仿制旧石期时代的石器。

坐在电车上,听导游介绍,不知不觉来到了水洞沟村。水洞沟村的房子都是“地窝子”,是现在模仿500年前的样子建成的“一半地下、一半地上”的小间。走进去,只有一个土平台和一个小灶。房顶是稻草做成的,有尖的、圆的、甚至平的。这是古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慢慢的演化而来的。坐着车来到了一座遗址边,见到了不少断层平滑的展现在眼前。导游说:“这些断层上方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往下看,都是一些绿土,它说明这儿以前是一片绿洲”在水洞沟底,两面是悬崖峭壁。

导游说:“大家看,这个大土坡,下雨时,很容易发生泥石流。”突然看到了一株柳树底下有一清泉,介绍道:“这是命泉,已流了几千年,地质专家认定,周围全是盐碱水,无法饮用,只有命泉水可以饮用。相传沾命泉水可以健康美丽,喝一口可以长生不老。”大家听了忙洗手,但我抢在大家前面,喝了一口命泉水,甘甜清爽呀!穿过茂密的芦苇丛,拾级而上,来到明代长城。经过多年风吹日晒,它已没有昔日风采,更没有北京长城壮观,只有一个长形土堆。听说从前没有水泥和砖,是用大米粥和沙组成的长城,站在已风化的烽火台上向前望去,只见远处几顶漂亮的蒙古包,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宁夏与内蒙的分界线。我想:古代是防线,现在是分界线,真是“一举多得”呀!来到红山湖码头,我们穿上救生衣,坐上船,来到沙枣湾码头,休息时我下水摸了几条鱼儿,裤子都湿了,吃了几串烤羊肉,然后乘“马的”去藏兵洞所谓“马的”其实就是马车,一颠一颠,十分有趣。

为防止乘客掉落,还特意安装了扶手。趁马停下来时,我牵着马绳,拉着它到换乘站。看它如此听话,如此辛苦,就拔了一把草给它,作为奖励。骆驼的食相十分有趣。饲养员往手里倒一些饲料,骆驼低下头来吃,然后抬起头,“左一下,右一下”的咀嚼起来。在一条深远的峡谷中,终于见到了藏兵洞。藏兵洞内分叉,犹如迷宫。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在导游的带领下,见到了一条狭小的甬道。往里走,便是士兵的憩室。

过陷阱时,我和王爽手牵手,发誓如果陷阱上的玻璃碎了,我们一起掉下去。其他人笑我们“青梅竹马”,但我没理他们。逛完将军洞,来到地下二层。这里十分凉快,我们见到了小型粮仓、水井和厨灶。可以想象当时条件多么艰苦!不远处的洞里,便是火药库了。参观完兵器库,来到生死阵。突然一片漆黑——停电了,只好利用手机照亮了,脚下猛然一陷:“不好!”我大叫。一照,原来是个海绵垫这就是古人摆的凹凸阵了,上面还有不少死人的手臂还不停的摇晃,仔细观察手臂上有毒刺以便暗杀敌人。往前走一道门挡住了去路我们以为到头了呢,导游走向前打开门;这是生死门!我们想这回可以逃生了。

没想到前面又摆出了“软绳阵”摇摇晃晃的绳子铺在狭长的甬道,底下肯定是尖嘴样的利器。铁蒺藜阵我们以为是地雷,导游说;只要敌人进来他们根本就不会活着出去!临近出口又是一道陷阱,走出洞来,我们是满头大汗,太紧张了,太刺激了!眼前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恍如仙境:长城博物馆。虽然还没有开放,但仍然能看出这是古时候的练兵的地方,比我们的操场四倍还大,这儿已经离入口约1200米了。如果没有导游带领我们是走不出来的。五百年的城门依然矗立,厚厚的城墙不能告诉告诉我们曾经历的风雨。水洞沟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一座历史学堂,明年暑假我还要来探索!争取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新的发现!

【第2句】: 描写山洞的句子

【第1句】: 我进了山洞,洞内漆黑一片,阴风嗖嗖,让我不禁毛骨悚然,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线,我看到洞壁上刻着各种神怪鬼魅,个个都瞋目呲牙,骇人万分。

【第2句】: 洞口有四五层楼你那么高,两旁都是很大块的石头。走进山洞,隐隐听见有滴水的声音。洞里很黑,需要手电筒才能看见洞里的情况。四面都是钟乳石,水滴顺着钟乳石滴下来,滴在地上。钟乳石的形状是奇形怪状的,有的钟乳石像一个海螺,好像吹奏出美妙动人的音乐,有的钟乳石,好像一台竖琴;还有的钟乳石一排排得落下,像窗帘的似的。

【第3句】: 刚走进空山洞洞口,就感到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再加上洞内阴森森的,只有一点儿灯光,使我感觉到非常害怕。在爸爸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继续往前走去。我看到了美丽又奇特的钟乳石和石笋,这些景色让我把刚才的害怕和恐惧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4句】: 我们拿了电筒,轻轻地摸进洞。一块类似磨石的石头出现在眼前,上头略小,下端稍大,中间有条深五寸左右的痕,顶端还有一个箩斗般大小的窝儿。抬头一看,一条碗口粗的石条,紧紧地和岩头粘合在一起。

【第3句】: 中华门城堡藏兵洞

中华门瓮城上下两层分布有13个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可藏兵三千。首道拱门二层面北的中洞进深45米,宽【第6句】:85米,高【第6句】:32米,居各洞之首。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详细介绍

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第18句】: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第20句】: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

各道门内原均有上下可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痕迹。整个瓮城有藏兵洞27个,能藏兵3000余人。瓮城两侧各有坡道,可骑马登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而歼之,似如“瓮中捉鳖。”

中华门规模巨大,雄伟壮观,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是我国古代防御性的建筑,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1931年改用今名。

明代的南京城垣,是明太祖朱元璋听取朱升关于"高筑墙"的建议,自公元1366年至1386年兴建的。城垣沿用南唐都城的南面和西面的城墙,并扩建东、北两面城墙而成,周长【第33句】:676公里,高14-21米,下宽【第14句】:5米左右,上空4-9米。城垣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我国古代第一大城。

中华门是南京城垣十三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个城门。它位于南京城南,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整个瓮城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第18句】:5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门前后有两支秦淮河水横贯东西,前临长千桥,后倚镇淮桥,地势险要,为城南交通咽喉所在。

中华门共建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券门)贯通,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闸、门均无存,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在第二道拱门至第四道拱门上方建有木结构绞关亭(闸亭,现已无存),在首道拱门二层藏兵洞的南端东西两侧墙体上,尚存绞关石柱一对。

城门外壁高【第20句】:45米,除箭垛以外,全部用巨型条石砌成。首道城门上下共分三层,最上层原筑有一座三檐歇山顶敌楼,用以了望。据记载,公元1520年,明武宗南幸,曾于正月迎春日,在此坐观百艺,可见当年此门形制之宏大。清嘉庆年间,敌楼倒塌,筹款重修后,形制已缩小。1937年,重修后的敌楼毁于侵华日军攻占南京的战火中。

中层砖石结构(上砖下石),面北筑有藏兵洞7个;下层正中筑拱门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个。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第11句】:5米、长【第86句】:1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中华门瓮城上下两层分布有13个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可藏兵三千。首道拱门二层面北的中洞进深45米,宽【第6句】:85米,高【第6句】:32米,居各洞之首。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门建筑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它的兴建前后历时21年,采用巨型条石、大砖与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后砌成。砌城墙所用城砖,每块长约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10厘米上下,每块重15-20公斤,这样厚重的城砖,烧制技术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城砖的制作由南京工部、京师驻军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共125个县承担,烧成后由水路运送到南京。

为了保证城砖的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一旦发现不合格制品,立即追究责任。所以城砖的质地细密坚实,虽经六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仍然完好如初,可见当时沿江人民为了建造这座宏伟的京城曾经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

八十年代以前,中华门城堡常年废弃,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1980年正式开放后,在国家旅游局、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园林局及秦淮区人民政府等单位领导和规划下,采用边开放、边维修、边完善内部设施的办法,相继设立了中华门史料陈列室、盆景园等,完成了城堡四周居民和多家商店工厂的搬迁以及大量积土乱石的清运平整,全面整修了二层朝北墙体,并着意绿化、美化环境。到目前为止,除敌楼、绞关亭外,基本上恢复了古城堡的原貌。

【第4句】: 描写溶洞的句子

【第1句】:垂挂在洞顶的一块岩石,好像一匹昂首狂嘶的骏马。

【第2句】:在水洞里航行,曲折荡漾,水石莫分,奇幻异常,犹如遨游东海龙宫一般。

【第3句】:走近水帘洞,啊,好美啊!虽然水源稀少,但好像是白色玉带随风拂,散成千条万缕的珠链。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绮丽,晶莹夺目,真是“赤壁千寻晴凝雨,明珠万颗垂画帘”。

【第4句】:洞中的景色真可谓是别有洞天:“山鹰戏熊”、“金鸡独立”等钟乳石个个奇形怪状,但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第5句】:在小城远郊的半山腰有个仙古洞,洞口有块大石头像火炬,上尖下窄,当中圆,火焰的尖端,好像被风吹歪了。

【第5句】: 宝积山藏兵洞的历史

宝积山峰峦常为岚气凝集,雨后初雾,紫雾笼山,景色独丽,有“桂岭晴岚”之称,唐宋时已成游赏胜地。明代张鸣凤《桂胜》记载:“横塘深广,晨飘霞绮,夕丽金波,得水而观益増”。骖鸾录》云:“故事,帅守盐司过岭,即有任子恩。才越此坡,小即沾赏。前帅吕源者,立碑坡下。数年尽朘赏典。而碑犹存。”此碑乃北宋末[宣和七年,吕源以直龙图阁知桂州,见雍正《广西通志》五一]“帅桂”为沾恩赏而建。曰桂岭者,建于桂州之岭界也。

桂林建县虽始于汉代,但隋代以前所建的城池,已经无据可考,主要唐初以来的城池建设,因为有《静江府城池图》石刻,才晓得它逐次扩建的过程,规模和布局等情况。《静江府城池图》刻于与铁封山对峙的鹦鹉山南麓,摩崖,高340厘米、宽300厘米,以单线阴刻绘刻静江府(今桂林市)全城形制、街道桥梁、官衙军营及若干山川名胜。图上方文字,记载了修城经过、城池四至及工料费用等。图无绘刻时间,其西侧崖壁有章时发《静江府修筑城池记》石刻,因知刻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据城图与章时发所记,才知道“桂之有城”。蒙古军队夺取西南,进逼广西,为御强敌,宝祐六年(1258年),李曾伯于叠彩山、宝积山开始筑城,此后,朱禩孙在西城外加筑重城,赵与霜在城东南修筑沿江泊岸石城,咸淳五年至八年(1269年~1272年),胡颍又扩建北面城池至鹦鹉山、铁封山。这次筑城,历时14年,新建成的静江府城周长11里,依山峰的形势和江河的走向曲折变化,突破唐代以来的矩形格局,形成了因江为池,倚山为壁,由城壕、羊马墙、月城、重城等组成的城市纵深防御设施。宋静江府城墙遗址,今天尚有残墙残存于叠彩山、铁封山、鹦鹉山、宝积山至榕湖之间,今建为“两江四湖”景区。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