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1句】: 玄奘的事迹意义和价值
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翻译家对于译经各有贡献,但从总体上说,玄奘的成就都在他们之上。印度佛学从弥勒、无著、世亲,次第相承,直到陈那、护法、戒贤等人,已定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第2句】: 玄奘精神对建设社会有什么作用
弘扬玄奘精神当今尤显重要---华商报深度报道 本报记者 秦子/文 赵雄韬/图--2009年11月07日 在10月底举行的“‘净心慈恩 盛世长安’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应邀出席,并发表专题演讲。
日前,许嘉璐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两年前,记者专访许嘉璐时,是从《道德经》谈起,这次则以佛教文化入题。 佛、道均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博大精深。
“这个水太深,我只能浅尝了,”许嘉璐先生谦逊地说,“我就给敲敲边鼓吧!” 他说,我们要一方面深刻地认识到宗教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世界和平方面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宗教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必须与时俱进。 10月28日下午,出席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的许嘉璐先生(以下简称许)接受了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的独家专访。
在大师身上深刻感受信仰的威力 记: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唐僧取经”,不知道“玄奘西行”,(笑)可能是《西游记》看多了? 许:《西游记》基本上是道教文化,不是佛教的东西。它是小说嘛,(笑)知道有个唐僧也很好嘛。
记:玄奘大师在人格魅力上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许:坚定的信仰、无上的定力和舍身精神,这也是他九死一生终不悔、万水千山总东归的无穷动力。他意欲西行求取佛法,可是当时正值朝廷禁绝东西交通,有诏不许,可玄奘大师却誓不回头,毅然西去。
在大师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信仰的无量威力,有信仰而生定力,有定力方能献身。 记:弘扬玄奘精神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在哪里? 许:弘扬玄奘大师的伟大精神在当今尤显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物欲横流、人心浮躁、难得宁静的时候就更显得急迫了。
生于今世的各界人士如果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大师身上得到体悟,具有正确的、坚定的信仰,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幸福。太虚大师说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我想他所说的人格就是玄奘大师的风格、品格。 记:这次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主题晚会有一个最大创意,就是将古老的秦腔和千年的佛教文化结合,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主创方负责人告诉我,他们有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将佛教的义理、精神,“翻译”给普通的民众,不知道他们“翻译”得怎么样? 许:应该是“演绎”吧。要允许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形象、语言去演绎。
如果今后佛教不断发展,我相信,还会有艺术家去探索。用芭蕾舞演天鹅湖,现在大家都承认了,最初也不见得就是一片叫好声吧。
所以一种艺术要允许创造,同时要不断打磨,最好多一些人创作,(笑)总之应该鼓掌。 佛教经典《心经》每句话都可以写几本书 记:开幕式致辞中,您用了一个词——— “在家二众”,当时我身边一些人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由此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专家学者对佛教文化研究越来越深入;二是众多的佛教信众对佛教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烧香拜佛的粗浅层面。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现象? 许:(笑)“在家二众”就是没有出家的“善男子、善女人”。
“出家二众”呢,就是比丘、比丘尼,也就是和尚跟尼姑啊!你说的这个现象是一种历史必然。佛教是让人解脱的。
它看清楚了宇宙和人生的规律,一是讲因缘、因果,凡事有因必有果,前事之果是后事之因,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再一个就是色空。
记:《心经》就讲到色空。 许:千万不要上来就读《心经》。
把佛经至少看上几部之后再来读。上来就读《心经》等于在这儿给你念《诗经》里的“周颂”,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在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说,玄奘就在长安,在大慈恩寺翻译了《大般若经》。那是般若这一系列中最重要的经典,600卷,它的精要就是《金刚经》,而《金刚经》的精要就是《心经》。
没读《大般若经》或者其他一些经典就看《心经》,不好理解。《心经》每一句话都可以写几本书。
记:能不能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大众的佛经读本? 许:没有我想推荐的。普通大众就需要从普通小册子入门,然后再慢慢去读点经,否则会如坠雾里梦中,不知所云。
普及的小册子现在有一些,但是在我看来不是太深,就是介绍得不够全面,不适合一般人读。回到你刚才的问题,我觉得这也属于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所以寺庙里的僧侣应该向信众、非信众正确宣传佛教的教义。
人总是要有信仰的。佛教也是一种信仰,佛教的教理教义就是一个因果问题,色空问题。
把因缘认识清楚了,把色空看透了,精神就解脱了,解脱了就心态平和了,对一切身外之物不再执着,“远离颠倒梦想”,“无有恐怖”,有的是无疆大爱,也就幸福了,生活平平常常是幸福的。 记:现在不少人信佛、拜佛,是希望佛能够保佑他们,实现他们的种种愿望,是不是离信仰还有些距离? 许:你不能杜绝烧香拜佛者有自己的功利目的,拜佛的人觉得我已经拜佛了,心里得到了安宁,这不是也很好吗?做了错事向谁去检讨啊,到佛像前进香,闭上眼,想一想自己哪里做错了,“佛,宽恕我吧!”我想这也是好的。
至于有人希望拜了佛能发财,有的担任正科八年了,该升副处。
【第3句】: 玄奘精神对建设社会有什么作用
弘扬玄奘精神当今尤显重要---华商报深度报道 本报记者 秦子/文 赵雄韬/图--2009年11月07日 在10月底举行的“‘净心慈恩 盛世长安’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应邀出席,并发表专题演讲。
日前,许嘉璐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两年前,记者专访许嘉璐时,是从《道德经》谈起,这次则以佛教文化入题。 佛、道均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博大精深。
“这个水太深,我只能浅尝了,”许嘉璐先生谦逊地说,“我就给敲敲边鼓吧!” 他说,我们要一方面深刻地认识到宗教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世界和平方面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宗教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必须与时俱进。 10月28日下午,出席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的许嘉璐先生(以下简称许)接受了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的独家专访。
在大师身上深刻感受信仰的威力 记: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唐僧取经”,不知道“玄奘西行”,(笑)可能是《西游记》看多了? 许:《西游记》基本上是道教文化,不是佛教的东西。它是小说嘛,(笑)知道有个唐僧也很好嘛。
记:玄奘大师在人格魅力上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许:坚定的信仰、无上的定力和舍身精神,这也是他九死一生终不悔、万水千山总东归的无穷动力。他意欲西行求取佛法,可是当时正值朝廷禁绝东西交通,有诏不许,可玄奘大师却誓不回头,毅然西去。
在大师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信仰的无量威力,有信仰而生定力,有定力方能献身。 记:弘扬玄奘精神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在哪里? 许:弘扬玄奘大师的伟大精神在当今尤显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物欲横流、人心浮躁、难得宁静的时候就更显得急迫了。
生于今世的各界人士如果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大师身上得到体悟,具有正确的、坚定的信仰,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幸福。太虚大师说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我想他所说的人格就是玄奘大师的风格、品格。 记:这次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主题晚会有一个最大创意,就是将古老的秦腔和千年的佛教文化结合,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主创方负责人告诉我,他们有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将佛教的义理、精神,“翻译”给普通的民众,不知道他们“翻译”得怎么样? 许:应该是“演绎”吧。要允许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形象、语言去演绎。
如果今后佛教不断发展,我相信,还会有艺术家去探索。用芭蕾舞演天鹅湖,现在大家都承认了,最初也不见得就是一片叫好声吧。
所以一种艺术要允许创造,同时要不断打磨,最好多一些人创作,(笑)总之应该鼓掌。 佛教经典《心经》每句话都可以写几本书 记:开幕式致辞中,您用了一个词——— “在家二众”,当时我身边一些人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由此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专家学者对佛教文化研究越来越深入;二是众多的佛教信众对佛教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烧香拜佛的粗浅层面。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现象? 许:(笑)“在家二众”就是没有出家的“善男子、善女人”。
“出家二众”呢,就是比丘、比丘尼,也就是和尚跟尼姑啊!你说的这个现象是一种历史必然。佛教是让人解脱的。
它看清楚了宇宙和人生的规律,一是讲因缘、因果,凡事有因必有果,前事之果是后事之因,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再一个就是色空。
记:《心经》就讲到色空。 许:千万不要上来就读《心经》。
把佛经至少看上几部之后再来读。上来就读《心经》等于在这儿给你念《诗经》里的“周颂”,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在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说,玄奘就在长安,在大慈恩寺翻译了《大般若经》。那是般若这一系列中最重要的经典,600卷,它的精要就是《金刚经》,而《金刚经》的精要就是《心经》。
没读《大般若经》或者其他一些经典就看《心经》,不好理解。《心经》每一句话都可以写几本书。
记:能不能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大众的佛经读本? 许:没有我想推荐的。普通大众就需要从普通小册子入门,然后再慢慢去读点经,否则会如坠雾里梦中,不知所云。
普及的小册子现在有一些,但是在我看来不是太深,就是介绍得不够全面,不适合一般人读。回到你刚才的问题,我觉得这也属于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所以寺庙里的僧侣应该向信众、非信众正确宣传佛教的教义。
人总是要有信仰的。佛教也是一种信仰,佛教的教理教义就是一个因果问题,色空问题。
把因缘认识清楚了,把色空看透了,精神就解脱了,解脱了就心态平和了,对一切身外之物不再执着,“远离颠倒梦想”,“无有恐怖”,有的是无疆大爱,也就幸福了,生活平平常常是幸福的。 记:现在不少人信佛、拜佛,是希望佛能够保佑他们,实现他们的种种愿望,是不是离信仰还有些距离? 许:你不能杜绝烧香拜佛者有自己的功利目的,拜佛的人觉得我已经拜佛了,心里得到了安宁,这不是也很好吗?做了错事向谁去检讨啊,到佛像前进香,闭上眼,想一想自己哪里做错了,“佛,宽恕我吧!”我想这也是好的。
至于有人希望拜了佛能发财,有的担任正科八年了,该升副。
【第4句】: 玄奘的事迹意义和价值
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翻译家对于译经各有贡献,但从总体上说,玄奘的成就都在他们之上。印度佛学从弥勒、无著、世亲,次第相承,直到陈那、护法、戒贤等人,已定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
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第5句】: 玄奘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宽昌法师 最近总是接触到关于“重走玄奘西行路”、“重走唐僧西行路”方面的人和事。
本人也是仰慕玄奘法师的精神而出家,出家在埋葬法师遗骨的兴教寺,出家后主要学习的是法师创立的“唯识学”,在中国佛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时选择的专攻方向是“唯识宗”。总之,与法师和唯识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出家为僧的期间,期望成为和法师一样有成就的人,能够“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在“续佛慧命,绍隆佛种”的同时,成就佛一样的觉悟解脱。为己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现在,在国内社会和佛教界关注“重走玄奘西行路”、“重走唐僧西行路”类似活动的时候,难免会有不少思绪和问题出现在我们的脑海。比如这些活动的本质是什么?促成这些活动的缘起是什么?这些活动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我想,这一系列的问题重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是玄奘精神的感召。
玄奘精神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法师这种不畏艰辛,为法忘躯的精神。往往在为一些为法为教,甚至为国没有多大益处的方面苦苦追寻,在忘记了自己的本职的同时浪费了我们可贵的生命资源,虚度此生。
第二是体现了国民对佛教思想和精神的需求。佛教能够提升社会伦理道德,创造和平安宁的和谐社会,提高我们的人格品质。
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为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佛教在近现代的发展曾经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佛教的思想和精神的内涵,这些活动的出现,说明了这个现实。之外,也显现了政府的支持和关心。
第三是突现了佛教对社会的贡献。佛教教团组织和思想内涵的现实价值不仅是一种信仰问题,更多的对社会的全面贡献。
翻开历史的书页,佛教的教团组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以“六和”为主题的和合团结的组织力量;解脱信仰为我们去除了烦恼同时带来了解脱的途径;思想本质在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需求的当下还提高了生命的本质。之外,在建筑、艺术、外交等方面的贡献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纽带力用。
当然,面对现实,我们需要冷静的头脑来审视这些活动的本质。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来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提出你们宝贵的意见。
【第6句】: 什么是玄奘精神
最近总是接触到关于“重走玄奘西行路”、“重走唐僧西行路”方面的人和事。本人也是仰慕玄奘法师的精神而出家,出家在埋葬法师遗骨的兴教寺,出家后主要学习的是法师创立的“唯识学”,在中国佛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时选择的专攻方向是“唯识宗”。总之,与法师和唯识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出家为僧的期间,期望成为和法师一样有成就的人,能够“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在“续佛慧命,绍隆佛种”的同时,成就佛一样的觉悟解脱。为己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现在,在国内社会和佛教界关注“重走玄奘西行路”、“重走唐僧西行路”类似活动的时候,难免会有不少思绪和问题出现在我们的脑海。比如这些活动的本质是什么?促成这些活动的缘起是什么?这些活动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我想,这一系列的问题重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是玄奘精神的感召。玄奘精神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法师这种不畏艰辛,为法忘躯的精神。往往在为一些为法为教,甚至为国没有多大益处的方面苦苦追寻,在忘记了自己的本职的同时浪费了我们可贵的生命资源,虚度此生。
第二是体现了国民对佛教思想和精神的需求。佛教能够提升社会伦理道德,创造和平安宁的和谐社会,提高我们的人格品质。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为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佛教在近现代的发展曾经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佛教的思想和精神的内涵,这些活动的出现,说明了这个现实。之外,也显现了政府的支持和关心。
第三是突现了佛教对社会的贡献。佛教教团组织和思想内涵的现实价值不仅是一种信仰问题,更多的对社会的全面贡献。翻开历史的书页,佛教的教团组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以“六和”为主题的和合团结的组织力量;解脱信仰为我们去除了烦恼同时带来了解脱的途径;思想本质在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需求的当下还提高了生命的本质。之外,在建筑、艺术、外交等方面的贡献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纽带力用。
当然,面对现实,我们需要冷静的头脑来审视这些活动的本质。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来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提出你们宝贵的意见!
【第7句】: 玄奘西天取经的意义
增加天竺和大唐的友好贸易往来,促进两国发展。
玄奘西行的传奇经历,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玄奘不仅把印度文字的佛经译成汉文,把我国哲学著作《老子》译成梵文,沟通中印文化,而且还把已经失传的“大乘起信论”重译为梵文,为印度人们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玄奘在弟子的协助下,译出了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教经籍。
玄奘由于西行途中常受风寒,以及连年译经的劳累,健康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于公元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初五圆寂,享年六十三岁。
【第8句】: 玄奘西行的历史意义
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300多年以来,中印人民都把他视为两国友好的象征。这就是玄奘西行的历史意义。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扩展资料:
玄奘的西方行历程虽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却也危机重重,多次险些被抓,但他最终都能顺利过关。
玄奘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地界时,住了一个多月,为当地僧众祭坛说法,很受欢迎。凉州是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个大都会,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
当时为防备颉利可汗的突厥军队侵扰,凉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圣旨:封锁边关,禁止人员西行。当玄奘打算继续西行时,凉州守关官兵不敢自作主张开关放行,只好先行呈报李大亮定夺。李大亮知道玄奘的名声,让部下转达他的命令:不许西行取经,立即回京。
玄奘顿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凉州有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帮了他。慧威是河西一带的佛门领袖,很有权威。
慧威得知李大亮的限令后,决定帮助玄奘。他派了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偷偷出关。白天官兵防守甚严,无法出关,于是他们夜半更深时找个无人处顺着绳索偷偷出城。
玄奘在慧琳、道整两个和尚的护送下,一路上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几日后到达瓜州(今安西)。瓜州刺史独孤达敬重佛法,听说玄奘法师来到,热情款待。此时凉州都督李大亮追访玄奘的公文很快也跟来了。他们对玄奘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一个叫李昌的官员私下将公文拿给玄奘看,并问道:“法师是不是此人?”玄奘迟疑着不敢作答。李昌又说:“请法师说实话,如果你就是玄奘,我为你想办法。”玄奘只得如实相告。知道实情的李昌为玄奘的行动和精神所感动,当着玄奘的面撕掉文书,让他尽快动身。
离开瓜州后,他为了避开官府的盘查,不敢公然行官道,却又必须依傍官道,以免遭迷路,但随时有遇到官兵的危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密真实的玄奘:与胆小怕事的唐僧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