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毕业典礼发表的父亲感言
小学优秀家长上台领奖要说什么话
学会尊重孩子尊敬的老师、各长:大家好
我是李金宏博的妈妈,非常感旗小学给我们家长这样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我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长的经验比我更加丰富,我也是在不断地学习、摸索中,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
在此,就这个话题简单谈一点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学老师担当了重要的教育角色,她们以无私的爱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纯真的心灵,并教给了孩子许多知识与本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劳动,儿子在家里经常对我说:“妈妈,我喜欢我们的老师,我在学校很快乐”。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各位家长,感谢李老师、熊老师和所有辛勤的园丁们,感谢您们对孩子们无微不至地关怀,真诚地对老师们说一声:“老师,您们辛苦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体会就是:学重孩子。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尊重孩子的兴趣。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我认为,一定要懂得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兴趣。
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才愿意去学,才会学得很好。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我们根据他自己的意愿,为他报了跆拳道班。
看到孩子还想学学萨克斯,我就去跟授课老师交流、沟通,老师对我说:“小孩子除了读书,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其他的课余活动”。
但是不能学习负担太重,等孩子再大些,如果还喜欢萨克斯,再学也不迟”。
我回家就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后来,孩子同意了我的建议,没有去学萨克斯。
另外,在工作之余,我们会腾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一起写作业、一起阅读、一起参加各种亲子活动。
现在,孩子已经学会下中国象棋、跳棋等。
每当他赢了我们,甭提有多高兴。
这样一来,孩子的思维也有所延伸,而且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
有了自信心,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二是尊重孩子的诉求。
作为家长,平时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和孩子交朋友,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与他一同成长。
特别是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由于工作忙的缘故,一些家长常常不愿意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其实,当孩子的听众,是对孩子一种极大的尊重,一种极大的鼓励,是对孩子信任的最大回报
平时,李金宏博喜欢把见到、听到的事情讲给我们听,每次我们都会认真听完。
每天,我们都会抽出一些时间与他聊聊天,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分钟,问问他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上课有没有积极举手发言、和同学有没有打成一片等等……另外,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我们都做到尽量满足,这也体现了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对于不能满足的不合理要求,向他讲明原因,做通思想工作。
就这样,久而久之,孩子无形中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胆识也有所提升,而且还和我们成了好朋友。
三是尊重孩子的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一个孩子行为表现良好时,我们常说:这个孩子家教真好。
家教代表了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也让我们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看到了父母真实的一面。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人格成长最先、最有力的塑造者,父母应该注意个人言行,给孩子良好的示范与引导。
李金宏博回家背课文时,喜欢我与他一起背,这样他会背得又快又准。
而且,我们可以及时掌握他学习的内容,对他也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四是尊重孩子的性情。
当孩子的性情出现不稳定,家长要对其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尊重。
我们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的自责。
孩子有了进步,及时鼓励表扬他,让他有成就感,促使他再接再厉;孩子退步了,也不要气馁,千万不要当面数落他,更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俗话说,科学的爱在心态。
把心态调整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
当孩子跌倒了或者还没学会说话,我们有没有打骂孩子,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每当孩子有了进步,我就当他的啦啦队;每当孩子遇到难题时,我就当他的加油站。
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缺点。
我对孩子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当别人拿自己的优点和你的缺点进行比较的时候,取笑你的时候,不要伤心,不要气馁,更不需要理会他们,我们要学习用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这样你就会不断进步。
记得在幼儿园,原本比较内向的孩子,经过努力,代表班级到学校广播台讲过故事;每年的六一汇演,在舞台上的表现都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在毕业典礼上,还担任了主持人。
当然,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孩子身上也还有不少缺点,需要我们去帮他改正。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一起沟通与探讨。
朋友们,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
请相信我们的孩子,尊重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最棒的。
今天,他们也许还只是一朵朵生长在温室里的小花;明天,他们一定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谢谢大家
参加儿子大学毕业典礼感言
儿子大学毕业了在一家外到了工作,按道理我们的任务完成了。
中国的父母还是觉得很多事情还要关心。
但我觉得今天是一个难得的纪念日,我们感谢校方的邀请(如果有邀请函,更令人欣慰)参加了这样的毕业典礼,我们很幸运,我们会越来越重视这些社会礼仪,我们期待着一个仪式完善、秩序稳定的社会早日降临。
李小璐资料
李小璐(1981年9月30日[1-3] —),女,祖籍安徽[3] ,出生于安徽安庆[4] (一说北京[3] ),毕业于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中国影视演员。
1998年,17岁的李小璐凭借和陈冲合作的《天浴》一片获得金马奖影后和获得法国水城首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00年主演《都是天使惹得祸》让李小璐为电视观众所熟知。
2007年,凭借《奋斗》中杨晓芸一角再度走红。
后在《当婆婆遇上妈》、《AA制生活》、《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现代剧中都有出色表现。
2013年,李小璐加盟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电影《私人定制》。
2012年7月6日,李小璐与贾乃亮举行婚礼;10月23日,李小璐在北京诞下女儿。
李小璐祖籍安徽,1981年9月30日出生于北京(李小璐于2003年9月30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帖更正为1982年[31] ),算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了。
[3] 李小璐的爷爷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员工,童年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院度过。
父亲李丹宁是八一厂的导演、演员,曾在影片《高山下的花环》里扮演角色。
母亲张伟欣演的角色曾出演《良家妇女》[32-33] 。
感情2012年3月31日,李小璐和贾乃亮同时参加一场颁奖典礼,当李小璐和贾乃亮一同上台领奖时,发表完获奖感言后,贾乃亮掏出钻戒向李小璐求婚[34] 。
6月28日,李小璐和贾乃亮登记结婚[35] 。
7月6日上午,李小璐和贾乃亮举行婚礼[36] 。
10月23日,李小璐诞下女儿[37] 。
11月25日,贾乃亮和李小璐的女儿满月,摆了满月宴,并邀请众多亲友庆祝[38] 。
2013年7月14日下午,李小璐与贾乃亮携未满一岁的女儿现身东四环附近某商圈逛街
有一篇关于王太利成名之路的文章,很励志
人物经典励志迟子建:生活是平等的,它并不会对你格外的宠爱文\\\/阿红今年44岁的迟子建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凭借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在2008年11月2日那天,颁奖典礼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乌镇举行,那天迟子建身穿白底黑花风衣,成为现场一道亮丽风景。
“在那些没有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的一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中,你比如:轮椅上的巨人史铁生先生,他们的作品也是值得我们深深尊敬的。
”从以前到现在,纵观迟子建的文学创作生涯,他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获得茅盾文学奖,放眼全国文学界,仅此一人,同时她还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及澳大利亚“悬念句子奖”等国内外众多奖项,完美完成从“小女子”到大作家的转变。
人物经典励志自己能成为作家吗
在1964年正月十五那天,风雪黄昏,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畔人烟稀少的漠河——一个被称为北极村的中国最北端的村落。
那时,父亲迟泽凤是镇上小学校长,好诗文,尤其喜欢曹植名篇《洛神赋》,而曹植又名子建,因此,给女儿取名“迟子建”,希冀她将来能有曹植那样的旷世文采。
迟父写得一手好字,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
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拿着红纸找迟老师写对联。
迟子建后来说:“我依然记得红纸上墨汁泻下来的感觉,父亲让我明白了小镇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寒地漠河,地处北纬
【第53句】:左右,地下是永久冻土层,是中国着名的“高寒禁区”.漫长的冬季,村民们喝完二锅头,总喜欢围在火炉旁胡吹神侃,有时候也讲些张牙舞爪的鬼故事,吓得子建头皮发麻,心惊胆战,直往母亲怀里钻。
在她的童年里,这个世界不但有人类,同时也有鬼魂、有神话,比邻而居。
那些故事生动、传神、洗练,充满着对生死情爱的关照,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完成了她最初的文学启蒙。
迟子建小时候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最喜欢生机勃勃的菜园。
由于无霜期太短,当一场猝不及防的秋霜扫荡过来,所有充满生机的植物都成为俘虏,一夜凋敝,令年幼的迟子建痛心和震撼。
她后来曾说过:“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一些变化感悟来的。
从早衰的植物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淡定和从容。
许多衰亡的植物,翌年春风吹又生,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
【励志人物 www99123org】中学时代,迟子建的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里朗读。
高考时,迟子建写一个女学生高考不中,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故事,她认为写得荡气回肠,结果作文因“跑题”,只得了8分,她来到了大兴安岭师范学校。
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山城学校,面对山林、草滩和天空,她真正做起了作家梦。
迟子建畅游书海,广泛涉猎,喜欢鲁迅、川端康成、屠格涅夫……1983年,师范尚未毕业,迟子建便开始学写小说,兴致勃勃徒步进城,去邮局将稿子寄出,望眼欲穿地等待。
她寄给南京《青春》的稿子均石沉大海,一时有些迷茫:自己能成为作家吗
她又构思好一篇小说,怕影响别人,就点燃蜡烛,连夜趴在蚊帐里赶写,烟熏火燎,手臂酸麻,等到第二天晨光熹微,白蚊帐都熏成了黑色,连鼻孔都成了“矿井”.这篇小说被《北方文学》编辑宋学孟欣赏,大为鼓励。
如此,迟子建的处女作终于发表,突破坚冰。
世界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在痛苦从此,迟子建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记忆深处的童年生活,20岁那年。
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涨极村童话》,小说定于发表在1986年第2期的《人民文学》上。
但在这时,不幸猝然而至。
1985年底的寒冬,五十多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一病不起,只想看看女儿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但当时尚未发表,父亲憾别尘世。
当那期《人民文学》姗姗来迟,迟子建悲情难抑,元宵节还买了一盏六角玻璃灯,送到父亲的墓地……《沉睡的大固其固》、《北国一片苍茫》、《葫芦街头唱晚》等早期作品,无一不是她在长大成人之后,对于困惑、苦闷的生活所引发的一点思索,迟子建把北方风物写出了温度:“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的文字也是粗糙荒凉的。
”1987年,迟子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
1996年,迟子建的《雾月牛栏》,摘取了鲁迅文学奖,备受瞩目。
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我并不要成为惊天动地的作家,我的理想只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迟子建34岁那年,与黄世君结婚。
她说:“我不属于对生活要求很高的女人,只是我的缘分到得晚。
”婚后虽然分居两地(她在省城哈尔滨搞创作,爱人在塔河任县委书记),但他们感情一直很好。
1999年5月3日,一场意外车祸,夺去了丈夫的生命,迟子建陷入巨大悲痛中不能自拔。
最初的日子里,她常会不由自主拨打丈夫的手机……电话里一遍遍传出的,总是冷冰冰的提示音:“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她欲罢不能,直到有一天听筒传出的声音,变成“您拨叫的号码是空号”,她终于意识到一切已无法挽回。
迟子建知道必须直面这种突变和打击,勇敢地活下去。
她希望能够重新拿起笔来写作,然而她只写一行,便潸然泪下。
那支笔是爱人送她的结婚礼物,笔犹在,人已去,情何以堪
“我想把脸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
”这是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开头。
迟子建怜惜女主人公邂逅的每一个角色:“和他们的痛苦比,我的痛苦是浅的。
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是作家,就会对你格外宠爱一些。
作家把自己看小了,世界就变大了;把自己看大了,世界就变小了。
对任何人来说都这样。
”来到这个颁奖台的还有我的故乡2004年,迟子建看到一份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记叙鄂温克画家柳芭的命运,写她如何带着才华走出森林,最终又满心疲惫地辞掉工作,回到森林,在困惑中葬身河流的故事。
看完这篇文章后,灵感来了,迟子建决定动笔写这个民族的历史。
这年8月,迟子建到根河市通过追踪驯鹿的足迹找到了山上的猎民点,找到了笔下女酋长的原型,探望了柳芭的妈妈,倾听她们内心的苦楚和哀愁。
听她们歌唱。
人物经典励志迟子建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集中阅读鄂温克历史和风俗的研究资料,做了几万字的笔记。
在小说中迟子建最欣赏的角色是年近九旬的女酋长和女萨满(从事北方一种原始宗教的人),迟子建说:“她们对苍茫大地和人类充满了悲悯之情,她们苍凉的生命观,从容镇定的目光,不畏死亡的气节深深感动着我。
”“这部小说浸润着我对那片土地挥之不去的深深依恋和对流逝的诗意生活的拾取,在气象上极为苍茫。
把历史作为‘现实’来看待,作品才会有力量。
”2006年,北京十月出版社推出了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致答谢词时她说:“一个人也许不该记住荣誉的瞬间,但我要坦诚地说:这个时刻、这个夜晚会留在我的记忆当中。
因为我觉得来到这个颁奖台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故乡,有森林、河流、清风、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给我的文学世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我要感谢大兴安岭的亲人对我的关爱,还要感激一个远去的人——我的爱人,感激他离世后在我的梦境中仍然送来亲切的嘱托,使我获得别样的温暖。
”人物经典励志
感动中国2022人物与相关事迹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最新公布】更新日期:2022-02-28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LiuXue
【第86句】:Com -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最新公布】】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已经公布,下面就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感动我们的人物及颁奖词吧。
一、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22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二、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
【第18句】: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
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
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
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
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
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
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
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
【第7句】: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
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
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
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三、好心人“炎黄”张纪清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
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
”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 四、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 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
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
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
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
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
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
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
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
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
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
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
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
”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
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五、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
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
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
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
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
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
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
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
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
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
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
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
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
“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
”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
“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
”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
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
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
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
“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
”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六、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
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
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
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
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
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
“也怕。
” “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 “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
”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
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
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
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
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七、麻风病医生肖卿福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
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
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
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
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
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
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
【第23句】: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0.5。
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
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
“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 八、守护父亲朱晓晖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
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
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
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
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守护父亲朱晓晖事迹: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本年度“感动中国”的另一则亲情故事同样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
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
”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
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
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
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
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
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
”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
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
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
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九、科学先驱师昌绪颁奖词: 忧国不谋生。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科学先驱师昌绪事迹: 爱·科学 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一是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属于他的那尊奖杯被放在烛光和白玫瑰花前--于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岁的他,将在天堂里接过这份荣誉。
“这让我觉得很欣慰。
”师昌绪的夫人通过短片替老伴儿发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
”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
2011年1月12日,本报记者曾来到他的居所,记录下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
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哪里需要发展,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正是这样的赤子情怀,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
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
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
”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样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十、陇海大院颁奖词: 和风春满园。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陇海大院事迹: 陇海大院爱心集体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
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
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
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
【感动中国】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 集体奖 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
【第7句】: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我是一个即将中考的初三的学生,600字以上一些
(1)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这是我写给你们的第一封信。
我相信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一定很诧异。
作为女儿,在你们眼中,我可能永远只是一个孩子,但我终究是一个成年人了,回望这一路走来,想对你们说的很多很多…… “家”这个字的含义,是我走进大学,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家后才深刻体会到的。
中国人的含蓄或许使我们错过了很多表达感情的机会。
但长大后的我却深深地感受到,对待至亲的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肺腑之词:“爱”和“感谢”。
无论身在何时、处在何地,家,永远在我心里。
但家到底是什么
在我的理解中,家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家时,有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在等着;家是一觉醒来,总有散发着太阳味道的衣服摆在床前;家是在外面有了烦恼,可以尽情倾诉的地方;家可以没有很多钱,可以没有很大的官,但一定要有一根线把彼此连接在一起,永远也剪不断、拆不散。
当我生活在其中时,我可能没有深切的体会,但在离家的日子里,仰望满天的星辰,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一家人,即使平淡如水,但能细水长流,能永远在一起,这是最幸福的事
回顾走过的20多年,你们对我的爱,我记在心头;曾经走过的岁月,我历历在目。
我一直坚信,我有世上最好的爸爸、妈妈。
他们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拥有很广的知识面,能和我一起探讨问题;他们虽然有时脾气挺硬,但却很开朗,当我有事想不通时,能为我揭开心结;他们虽然有时也和我闹别扭,但那是一家人才会有的争执,更多的时候我们开心说笑。
忘不了啊,忘不了双休日时,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包饺子;忘不了高中时你们默默地为我赴杭比赛报好名,备好车;忘不了如今每次到杭州来你们为我捎上的点心。
道一声感谢,我永远爱你们。
当我一次次捧起奖杯的时候,当我一次次把奖学金接过来的时候,当我一次次获得三好学生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你们。
是你们给予我宽松的环境,让我能自由地徜徉在兴趣的海洋里;是你们给予我永不言败的自信,让我虽然经历挫折,却永远不会被打倒。
如今,我能书写一手好字,唱的一曲好歌,说一口一级水平的普通话,我能代表学校参加辩论赛,我能在省市级的朗诵、演讲比赛中获奖,我能不断地有文章发表,我还能保持遥遥领先的学习成绩,没有秘诀,甚至不用任何培训,有你们的爱,有我一颗,足够了。
在这样一个时刻,衷心地祝福你们,平安、健康、如意
永远爱你们的某某(2)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时间真的好快,转眼间,我已经成长为一个十六岁的大姑娘了。
在你们陪我度过的十六个春秋中,你们赠予我的经历与欢笑的场景不时在我眼前浮现,仔细想起来还真让人留恋。
今天面对铺开的信纸,我酝酿已久的思绪,积蓄多时的情感,将尽情地挥洒。
也许我的笔墨很糟糕,可邮差带去的将是对你们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感恩。
我深深地知道,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的辉煌;没有你们的养育就没有长大的我。
女儿明白,为了我的成长,你们真的不容易。
从小到大,总看到你们奔波劳累的身影,听到你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感受到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还记得上小学毕业班那时,为了让我安心学习,考上好的学校,爸爸每天起早贪黑的接送我上学,不断鼓励我;妈妈每天不辞辛苦的精心制作可口的饭菜,辅导我学习。
顶着升学考试压力的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你们在背后支持我,我现在就不可能在这所当地有名的中学读书了。
真的很感谢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进入中学以后,我知道父母一直对我有着殷切的期望。
可我没有把握机会,让你们失望了,也让我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回首过去,感言最深的是:人生不能重来,如果可以我会奋力拼搏,成为父母的骄傲
不过,请你们放心,以后我一定更加勤奋。
虽然现在的我并不那么完美,我想你们的爱会一直支持我,那将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用最好成果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是的,这是我小时候学的一些词句。
十六年的风风雨雨,让我的逐渐明白这些诗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所彰现的人生哲理。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也请你们放心,我会珍惜、努力、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
祝爸爸妈妈: 健康、快乐每一天
你们亲爱的女儿:叶雪玲你的串号我已经记下,采纳后我会帮你制作
朋友圈发女儿大学毕业照说些什么
女儿,你终于长大啦看着你毕业很开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