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裁撤感言
铁道部为什么撤销
仪式教育活动,是通过举行新战士入伍宣誓暨授衔、士兵离队告别、晋升(授予)警官警衔、升国旗、入党(团)宣誓等仪式,以特定形式场景感染和激励官兵,增强官兵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的教育活动,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载体。
为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仪式教育活动,依据《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新战士入伍宣誓暨授衔仪式入伍宣誓是新战士对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承诺和保证。
新战士入伍后,必须进行入伍宣誓。
宣誓时间不得迟于入伍后90日,宣誓仪式由新训领导机构组织实施,一般与授衔仪式结合进行。
入伍宣誓誓词是:我宣誓:我保证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愿献身于崇高的公安消防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
宣誓人:×××。
举行入伍宣誓暨授衔仪式前,新训组织机构应当组织宣誓人学习和熟悉誓词内容,对其进行部队性质、宗旨、任务、职责使命等教育。
宣誓必须庄重严肃、着装整齐,宣誓地点通常选择在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
宣誓结束后,宣誓人应当在宣誓名册上签名,宣誓名册由新训组织机构首长签名后由新训领导机构司令机部队晋衔仪式发言稿关存档。
新战士入伍宣誓暨授衔仪式通常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第1句】:宣布仪式开始,奏唱军歌;
【第2句】:主持人讲话(简要说明授衔、宣誓的意义,讲解誓词的基本精神);
【第3句】:宣读授衔命令;
【第4句】:向新战士代表授衔;
【第5句】:宣读誓词(宣誓人立正,右手握拳上举,由预先指定的一名宣誓人在队前逐句领读誓词,其他人高声复诵);
【第6句】:新战士代表发言;
【第7句】:首长讲话;
【第8句】:奏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宣布仪式结束。
仪式结束后,一般应组织合影留念。
地方大学生入伍宣誓仪式,参照新战士入伍宣誓仪式组织实施,一般在其被批准转为现役军人后集中组织。
二、士兵离队告别仪式退出现役是士兵人生的重要转折。
支队级单位或大队、中队应在士兵退役前举行离队告别仪式,激励退役士兵珍惜军旅生涯、珍惜战友情谊、珍惜军人荣誉。
士兵离队告别仪式前,支队、大队、中队应当组织形势政策、优良传统、法纪法规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教育,开展学老兵、赞老兵活动,激励退役士兵站好最后一班岗、搞好传帮带、始终保持军人荣誉,安全离队,文明返乡,在新的岗位上再创佳绩。
士兵离队告别仪式通常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第1句】:宣布仪式开始,奏唱国歌;
【第2句】:宣布退役命令;
【第3句】:向警徽(队旗)敬礼告别;
朝花夕拾琐记读后感
朝花夕拾琐记读后感 在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这册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别具一格,那就是《琐记》。
《琐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文章先从衍太太这一主角入手,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与衍太太之间的故事。
文中写了“衍太太”的一言一行,表面看来像是在夸赞她,实际却讽刺了她的虚伪举止。
也让我从中懂得了不能凭借表象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事情的对与错,而是要从内心、从本质上来决定。
而后文所写去学堂一事,则更是耐人寻味。
文章中说的城中唯一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
这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
()一天的时间都消磨在一科的学习上,满脑子的英文或满脑子的古文。
学堂中根据等级的分别,竟然连宿舍的好坏都算在其中。
好的就在人前耀武扬威,不好的就低头不敢言语,连走路都要让他三分。
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理解与排斥。
文中最搞笑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封建制度使人本身的思想被深深地囚禁,怪不得鲁迅先生要医好人思想上的病。
总而言之,《琐记》虽提名为琐记,但却颇能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透过阅读此文,让我长了不小的见识,真是受益匪浅。
曾国藩为什么没有黄袍加身
曾国藩是深知为官之道的,他早有急流勇退之心。
曾国藩说出了一番感言,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权太重、利权太大。
意欲解去兵权,引退数年,以息疑谤一段话,则写得明明白白。
故本目具招请病,以明不敢久握重柄之义。
当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在厘金收入中再三为难湘军,裁减了湘军的军饷,户部居然也准了。
要知道,江西总督巡抚,可是曾国藩辖下之人啊。
他要向朝廷以明其志 。
一位熟读四书五经之人。
功高招忌,狡兔死、走狗烹,道理人人知道,然能真正能把握其关键者,少之又少。
史书上多少权臣,伍子胥、韩信、都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身败名裂。
他写下对联,以明心志,比如: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也感叹功名之地,自古难居,人又何必占天下之第一美名裁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
毅然决然选择急流勇退。
他进南京之后,立即办了 3件事。
一是盖贡院提拔江南人士;二是建造南京旗兵营房,请八旗兵南来驻防;三是裁撤数万湘军。
曾国藩在奏折中对他个人去留也只字不提。
他深知,此时无论进退,都会产生各方猜忌。
曾国藩常怀临深履薄之惧 ,自削兵权、自去利权、斩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终于换回信任,也换得了曾家后代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