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创作感言
为敦煌壁画写一则简短的宣传词(50—100字)
在我国西北部的荒漠中,有一座艺术宝库——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规模宏大、风格各异;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且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凝聚了我国古代画师顽强的精神和意志及卓越的创造能力。
真可谓“千年敦煌壁,万古绝世画”。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认为还要添一句:“不去敦煌真遗憾”
纯属原创(因为我们也布置了哈
),但愿对你有帮助。
唐朝时期的敦煌壁画主要反映哪些内容
唐朝时期的敦煌壁画主要反映为:净土变相,经变故事画,佛、菩萨等像,供养人。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
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一、佛像画。
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
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
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
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
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
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
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
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
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
【第1句】:佛传故事 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
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
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 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
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
【第2句】:本生故事画 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
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
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第3句】:因缘故事画 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
与本生故事的区别是:本生只讲释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缘则讲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
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等。
故事内容离奇,情节曲折,颇有戏剧性。
【第4句】:佛教史迹故事画 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
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
这类画多绘于洞窟龛内四披、甬道顶部和角落处次要地方。
但有的也绘于正面墙壁,如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佛图澄”和第72窟的“刘萨诃”等。
【第5句】:比喻故事画 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寓言、童话,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里,保存至今。
敦煌壁画中的比喻故事有“象护与金象”,“金毛狮子”等。
七、山水画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
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图”。
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
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
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
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
敦煌壁画的宣传语
敦煌壁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的象征。
与飞天共舞,领略敦煌的神秘。
一开始敦煌壁画的创作者是哪些人
您好,我是西北旅游包车姜师傅,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希望对您有一点帮助
以《敦煌壁画飞天》写一篇解说词。
敦煌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
2011年8月我有幸走进敦煌、走进莫高窟。
有关敦煌的思绪便也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
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讲,敦煌是一个传奇,一种梦想;同时敦煌又是一个感动,是又一个时空的轮回流转,缘聚缘散。
那是思维禅定的瞬间,那融入慈悲的微笑,那在色彩与线条之间流动的乐章,带领我们穿越了久远的历史长河,重现昔日永恒的时光。
敦煌:敦,大也;煌,光盛也。
后喻意:“光明之城也”。
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
他雄踞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在人类文化史的坐标系上,敦煌堪与长安、罗马、耶路撒冷等名城并肩争辉。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
背靠浩瀚的鸣沙山,面对高耸的三危山,前有大泉河流过。
窟前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窟内则美轮美奂、别有洞天。
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以后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朝代均有凿建,在唐代达到顶峰,洞窟达1000余。
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
【第4句】:5万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5座,直至元代,经历近千年的不断营造,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仅存的,集各时期建筑、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
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莫高窟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较早的一批壁画都创作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那时,中国的北方动荡不安、战火纷飞,中国的思想文化也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裂变。
饱受苦难的人们,在因果轮回和苦修超度的佛教信仰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佛教就在这个时期兴盛起来。
莫高窟从此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圣地。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 莫高窟窟形形制主要有三类:
【第1句】:印度僧房式禅窟。
系传自西域的印度佛教石窟窟形 , 平面呈长方形或甬道形,主室有壁画和塑像,两侧排列2~4个小禅室,为僧侣坐禅之处。
【第2句】:塔庙式中心柱窟。
此类窟形具有敦煌本地特征,洞窟平面呈长方形,前厅有仿殿堂的人字坡屋顶,后为中心柱 ,柱四面开1~2龛,有的南北壁塑出阙形龛。
【第3句】:覆顶殿堂窟 。
平面呈方形覆斗顶,正壁或三壁开龛,为便于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与祈祷之用,窟内活动空间有所扩大。
莫高窟在古代许多洞窟前都建有木构建筑,因时代久远及其他原因,今仅存5座唐宋时的木构窟檐 ,其梁柱斗、门窗栏楯均存有当时建筑的特征与风韵。
另外,在莫高窟的历代壁画中,还描绘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图像,如楼殿台阁、寺院坛塔、城池关隘、宅院草庐、梯架桥梁等,描绘细致,结构真实,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莫高窟的彩塑艺术:莫高窟因属砾岩,不宜雕刻,因此洞窟内的主体造像为彩塑。
彩塑为石胎或木芯,分圆雕、浮雕、影塑等形式,约3000余尊,最高者达30米 ,最小者仅 10 余厘米,约1400余尊彩塑保存完好,其余多为后世重塑或妆銮。
隋唐以前的塑像(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等朝代)以弥勒像、释迦多宝并坐像、说法像、禅定像、思惟像以及佛传故事中的苦修、降魔、成道、说法等为主,其组成形式,一般为一佛二菩萨,飞天、千佛则以拓模影塑做出;其造型由西域式,即犍陀罗风格的圆脸、直鼻、体壮,半裸披巾,衣纹密集 ,向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具有中原士大夫风貌的风格转变 。
隋唐时代,塑像进入极盛期,造像有三世佛、三身佛、七世佛、弥勒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观音、势至、阿难、迦叶、天王、金刚力士、供养菩萨及高僧像等。
塑像造型已趋于写实,面相丰满圆润,比例适度,姿态优美,神情庄静 ,具有时代特征。
此时的佛像庄严仁慈,天王威武睿智,金刚力士威武有力,而菩萨已呈女性化和世俗化。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 :年代分期大体同于彩塑,其题材主要有:
【第1句】:佛像。
如释迦牟尼像、弥勒像、阿弥陀佛像、释迦多宝并坐像及三世佛、七世佛 、贤劫千佛等 ;
【第2句】:佛经故事 。
主要取材于《六度集经》 、《 贤愚经》、《杂宝藏经》等佛教经典,有描绘佛祖释迦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有释迦牟尼从投胎入世到成佛说法的生平传记;还大量绘制了释迦牟尼今世成佛度化众生的故事;为恶作乱的五百个强盗,在佛陀的度化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唐僧西天取经、与佛有关的因缘故事等。
【第3句】:传统神话题材。
表现中国本土宗教或神话的内容,如东王公 、西王母 、伏羲 、女娲、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雷公、羽人等,此类题材出现于北魏晚期,是当时佛道互融在造型艺术中的反映。
【第4句】:经变题材。
多以一部佛经为内容,始于隋,盛于唐,至元仍有新的创作。
这些通俗易懂的连环画,说法的佛陀、瑞光相接的千佛,无疑是信徒们了解佛教最好的入门教材。
【第5句】:飞天。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飞天的名称由来 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
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
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
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
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
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在莫高窟,我们有激情的燃烧,有欲望的冲动;在莫高窟,我们有虔诚的向往,也有迷茫与挣扎;在莫高窟,有自然松弛、空寂了然,也有冲撞融合、欢畅痛快。
这个隐身在大漠里的美术馆,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一千多年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都在莫高窟保存下来,他们是历史无名大师们留下的艺术珍宝。
然而,历史上关于他们的记载却几乎是空白的。
我们只有从零星的壁画题记去追寻这些大师的踪影了。
画匠——史小玉。
(今甘肃张掖人)。
他的名字出现在莫高窟第三窟的西壁上,那副名扬四海的千手观音就绘制在这个洞窟里。
有史学家断定这窟千手观音壁画就是出自史小玉之手。
至于他当年的生活经历我们只能靠学者的研究和真实历史的片段拼接出来,借助它来解读那些灿烂辉煌的壁画。
这些壁画的人物多半是半裸体,他们动作夸张,而且,面容、神情充满了沉静和神秘的色彩。
这种鲜明的外来印记,是一种用强调明暗来表现人物的立体感的晕染法,画史上也称“凹凸法”。
它曾经在敦煌流行了数百年。
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壁画画面,由于颜色历经千年的蜕变,晕染的层次已变得模糊,成了一些粗黑的线条,给人以粗犷的印象。
公元六世纪,一批洛阳来的画匠为莫高窟换上了新的面貌。
中原鲜明的特色一点点显露出来。
这些佛“秀骨清像”瘦体宽衣、细眼薄唇,这种潇洒秀丽 正是南朝大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
中原的文明,南朝的名士风流,也成了当时莫高窟的时尚。
敦煌壁画何以经历了千百年依旧光彩鲜艳呢
这是因为壁画绘制颜料大多是取自天然矿石。
中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发明制作技能和化学工艺技术,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来自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
如朱砂、铅丹、铁秀红、青金石、铜绿、密陀僧、绛矾、孔雀石、云母 、金、银等等。
敦煌石窟的不同年代研究壁画颜料,不仅可以证实中国是最早将青金石、铜绿、密陀僧、绛矾、云母粉作为颜料应用于绘画中的国家之一,而且表明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技术和颜料制备技能在当时居世界领先水平。
画匠史小玉生活在元代,他更推崇神奇兼得、清单雅致的中原文人画风。
把“平淡”、“葇润”及“色彩”作为艺术的最高格调和正宗。
他将各种形体质感和人物的神情动态与色彩的搭配,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在这些艺术的背后,在千手千眼观音慈悲容颜的深处,似乎还描绘着一幅美丽的愿景。
元朝灭亡后的四年,明朝在河西设置了嘉峪关 ,敦煌被抛至关外,昔日繁华的敦煌逐渐变成了游牧之地,在慢慢的流沙中,莫高窟那金碧辉煌的文化沉寂在大漠深处,也被人们渐渐地遗忘。
当它被再次开启之时,仍以他曾创下的浩瀚佛国的姿态让世人为之震撼。
大漠的落日伴着我一天的劳碌与兴奋,渐渐地沉下山去。
夜幕降临,一轮弯月悄悄地升起,喧嚣一天的莫高窟在月光的映照下已变得沉静。
望着隐约可见的莫高窟九层楼,我的思路总算里出点头绪。
忽然想起余秋雨大师的一段话:“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在这里,我情愿丢弃自己,让无数艺术匠手把我碎成轻尘变成穿越时间的沙粒。
用心感受它无尽的魅力;感受穿越历史时空释放出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