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政府津贴感言范文
得到补助的感想
是啊,别总干那雷声大雨点小的事,要么来点实惠的,真的把教师的待遇提升一个档次,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人们不用为了吃、住分心,真正的把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要么就别弄这样的政策,好像当个老师这也好,那也好,什么都好,可是究竟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了。
有苦难言,就是这样吧
国务院津贴专家和政府津贴专家有什么异同
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政府给与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质奖励。
层级不同,前者是最高级别,后者是地方。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查询
没有专门的网站可供查询,你可以关注你所在地区及你感兴趣地区的政府网站或党建网站,上面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公示及本地区各类精英人才,查看他们是否符合你所要找的条件。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个什么荣誉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个什么荣誉“特殊津贴”这个词,最近火了一把。
一位退休的高级官员、《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的一篇旧文《享受岂能是头衔》,近日被人转载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梁衡在文章中说自己对一个社会现象 “想了很久,不吐不快”:“常见报刊上或会议上介绍某人时,或在名片上印头衔时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指出,“津贴”施行于二十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发津贴有重视知识和人才之意。
延续至今,“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
现实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字样不仅常见于各类专家的名片、一些会议资料和公示资料中,还成为专家、学者们在社交媒体上自我介绍的“首选”标签。
“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现频率之高,甚至曾引起网友在BBS上发帖询问:这“是不是最牛×的人物简介
”最新数据来自人社部——到2014年底,中国有
【第16句】:7万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
“国贴”“省贴”“市贴”1990年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开端。
那一年,有1200多名科学家、专家、教授和学者开始领取每月100元的津贴。
这笔钱不用缴工资调节税,离退休后也可以继续享受。
1991年,又有1万名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开始领取同样的津贴,这个做法被延续数年。
当时,这项措施的初衷被表述为“改善知识分子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中央发文指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1998年,100元就是很大一笔钱了。
”广东中山华捷钢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怀兴是从1998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
他曾对媒体回忆,那时管理人员也就领每月1000来块钱的工资。
2004年,特殊津贴被定为两年评一次,入围者领取津贴的方式也有所改变:按月领钱变成一次性领取2万元,也有部分地区一次性发给人才的津贴是5000元或者10000元,依然免征个人所得税。
而1994年以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领取津贴的方式和标准不变——直到5年后的2009年,这部分人按月领取的津贴才从100元被调高到600元。
更重要的转变在于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政策表述。
在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的发文中,特殊津贴的性质从“改善待遇”变为“高级专家选拔体系”。
文件还提出“把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作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国家专家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以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为基础,梯次递进的高级专家选拔培养体系”。
什么是 “梯次递进的高级专家选拔培养体系”
从中央部委的文件中可以看出一些脉络。
记者从人社部公布的 《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读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两院院士”被放在一段话里表述,这些人才类别在人数上呈金字塔形:截至2014年底,他们的数量分别是
【第16句】:7万、4900多人、6000多人、1500多人。
什么样的人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根据推荐选拔对象的标准,他们必须是在专业技术或高技能工作岗位上的在职人员。
他们必须是两院院士,或是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有突出业绩者,又或是在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现代管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职业体育训练等领域有重大贡献者。
2008年,高技能人才也被纳入选拔范围,技能标兵、有绝招绝技的技术工人也可以申请。
“国贴”往下还有“省贴”乃至“市贴”,不可重复享受。
目前,江西、贵州、山东、河北、广东等十多个省份都建立了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但各地的启动时间和发放标准不一。
例如江西从2010年1月1日起,每月给每个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发放300元;河北从2022年开始每人每月发放200元。
从国家到省、市,津贴数额也保持一定“车距”,例如河南的“省贴”是每人一次性发放
【第1句】:8万元。
而郑州的“市贴”是给每人一次性发放
【第1句】:6万元。
“评教授、定工资都能加分”贵州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业技术人员向记者回忆,2001年,他去省人社厅领了“国贴”的信封和证书,信封里有整整10000元,拿在手里很厚实。
“经济收益不重要,关键是荣誉。
”他说。
“主要是国家肯定了你的工作成果,你对社会的贡献,你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水平,以及你的道德水准。
”某中部省份一位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告诉记者。
她表示,在自己的省份,教育界中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不多,“说明你很杰出,是中央认可的杰出”。
在一个同城微信群里,她往自己的群昵称后面特别加上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一些“国贴”专家不吝于公布自己的荣誉证书,在网上能搜出很多。
比如被放进百度词条的东北某高校副校长证书:“为了表彰您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决定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落款是国务院。
“‘国贴’的一个好处是有利于地方人才津贴的申请,比如我去年就领到了深圳市领军人才奖。
”深圳一位领到“国贴”的企业技术人才告诉记者,在评选深圳的“地方级领军人才”时,“国贴”是一个门槛。
不少地方会从财政中拨出专款,再次补贴“国贴”专家。
例如广东省会给“国贴”专家再发1万元;中山市从2010年开始每年给“国贴”专家提供一次“高质量的免费体检”,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后,“国贴”专家最长可以享受3年的市政府特殊津贴,每月有2000元,在中山购房还可以享受30万元补助。
除了后续奖励之外,“国贴”“省贴”等津贴还与职称评审挂钩。
西部某省一位获得“省贴”的医疗专家告诉记者,当地省人社厅规定,晋升教授除了要满足正高职称聘用期限、科研、论文、著作、专利、公益事业等条件之外,还要看是否有政府津贴:评三级教授的条件之一是“省贴”,二级教授的条件之一是“国贴”“一级教授就是两院院士了”。
从“四级教授”(即一般的“正高”职称,包括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等)升至“三级教授”之后,这位专家的月工资比以前多了五百多元。
一位东部省份教育系统的“国贴”专家也告诉记者,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享受特殊津贴人员可以按规定“提前晋升”工资级别。
“国贴”之外,国家层面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的评选还包括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俗称的“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
与“国贴”发放津贴和证书不同的是,这些评选自带诸多服务于人才研究、创业和安居的优惠政策。
例如,“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其中几条扶持是:自批准后,在中青年专家的第一个正常晋升工资年份,工资在正常晋升的基础上再一次性奖励一个档次;对配偶两地分居的要优先解决。
“千人计划”的优惠包括给予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且免征个人所得税、可不受居住年限限制一次性购买商品房等。
而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自然科学类学者可以得到50万元拨款,哲学社会科学类学者可以得到20万元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