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品鉴后的感言
读书感想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便得快乐。
读书一种,一种娱乐的方式。
读书也可以使你身心健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
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举动。
良辰美景,赏心悦目,此为人间四美,通过读书,让我们体会在繁华浮躁的喧嚣都市中那一刻难得的清净,细细回味,仿佛脱离一切,如庄梦化蝶般,使我两忘的宁静,又有扶摇直上逍遥万里的酣畅。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
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
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
”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
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
”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
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求每日格言和值日感言
(每日格言)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
(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
(南斯拉夫谚语)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法国谚语)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亚美尼亚谚语) 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丹麦谚语)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尼泊尔谚语)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日本谚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一窍通,百窍通 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尽信书,莫如无书。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温故而知新。
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强记不如善悟。
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
(西班牙谚语)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南斯拉夫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万川归海海不盈。
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书囊无底。
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到处留心皆学问。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做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聪明来自见多识广。
(阿拉伯谚语) 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
(法国谚语) 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
(阿拉伯谚语) 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
(蒙古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蒙古谚语)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有钱难买少年时。
失落光阴无处寻。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懒人嘴里明天多。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熟读游泳学,不如下大河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万事莫如亲下手。
荆条编小篮,看着容易做着难。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爬崎岖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见识,见识,不见不识。
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回智。
有钱难买经验多。
有知识不会运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种。
闭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两腿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
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
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聪明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
(朝鲜谚语) 打铁才能成为铁匠。
(法国谚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朋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读书的名言
【第1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第2句】: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培根(英国)
【第3句】: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英国)
【第4句】: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需要吞咽,还有少数的应该细嚼。
---培根(英国)
【第5句】: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
---培根(英国)
【第6句】: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培根(英国)
【第7句】: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
---培根(英国
【第8句】:读书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敏捷,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严,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使人谨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第9句】: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参考资料:网络
民间谚语大全
一、二者的基本概念。
【第1句】: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文学理论概念。
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也就是合乎客观生活的规律和法则。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态”,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练,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
它是自然的,原始的,粗犷的,真实的。
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
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性,即科学真实,指的是用自然规律来检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叙述和描写,要考虑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器物、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科学性,是否符合人与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史实,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严密性的思考不能不包含着对科学性的思考。
历史真实就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人与事,乃至历史事件。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可以采用生活真实呢
从创作实践来看,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历史题材,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等作品要求用生活真实,如果脱离了生活真实就不符合题材要求和写作要求,观众欣赏时就会说胡编乱造,弄虚作假。
但是,即便这些题材和手法可以表现生活真实,但也与原始真实生活有距离。
文学概念的生活真实,即真实性原则,不是模拟和照录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而是概括和开掘其中具有生活意义的真实事件。
即便是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言行都全部写上。
“自然主义” ,是文艺思潮的一种。
形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
要求艺术家冷静观察,单纯地记录,以追求作品的绝对客观和准确,并拒绝在作品中分析,评判,还试图用自然科学规律特别是生物学的规律来解释人和人类社会,故往往忽视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艺术概括。
“写实主义”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初的哲学领域即已出现,但直至一八三六年新闻记者蒲朗许使用这个名词,才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美术基础,写实主义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譬如库尔贝等画家利用写实的技法,描绘当时不太被重视的农民和劳动者,所代表的理念恰巧与学院理念反其道而行,成为具有革命性的开创之举。
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
60年代末至70年代,作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美国艺坛出现了莱斯利、克洛斯(绘画)、安德烈、汉森(雕塑)等人,其作品的逼真程度让人如面对照片或真人。
日益发达的科技和丰富的材料为这种风格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新写实主义 Neorealism 。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
这类的电影的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
在形式上,大部分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生活真实的意义。
生活真实是基础,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任何艺术都来自于生活真实。
没有生活真实作基础,一切文学艺术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任何文学艺术如果脱离了生活真实,靠主观臆想,胡编滥造,就没有了真实性,也就谈不上艺术真实。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意义。
【第2句】: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
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作家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
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
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比如,它就做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艺术真实的最高典范。
艺术真实的意义。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
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
它可以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艺术的真实。
也可以采用典型化方法,把一类人一类事集中到某一人或某一事上,完成典型塑造。
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像式地复制生活,也反对照搬生活的某些现象。
艺术真实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李白的诗歌,丰富的联想,极度的夸张,组成了他诗歌艺术的独特风格。
因此,艺术真实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允许虚构,允许写想念或幻想的事物。
但是,任何想象与幻想,都还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生活中虽然不一定有其事,但它却符合生活逻辑。
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
在艺术创作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其共同的原则和要求。
能否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及联系。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虽然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简单地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
比如中的孙悟空,他就不是生活真实中的人,他是一个猴子,但又具备人的性格与特点,有人的思维和行为。
因此,说孙悟空是一个艺术典型。
(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生活真实是基础,就是说,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虚假和编造,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与共鸣。
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提练和升华。
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先谈谈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
举个例子,广大农村在新时期的生活是生活真实,一年到头,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辛勤劳动。
过去要交农业税,国家从前年取消了农业税,作家张中把这一事件写成电视剧本,搬上了银幕,就成了艺术真实作品。
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反响很好,收视率很高。
这就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再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1句】:生活真实是基础。
这是因为,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
文学艺术既不是作家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臆断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世界上所有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没有不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绘画雕塑艺术,还是电影电视艺术。
不过反映的形式有所区别而已,有的直接鲜明,有的曲折隐晦,有的则错误地或歪曲地反映罢了。
热播的时候,主创人员被邀请到影视俱乐部录了一期节目。
海燕好象没去。
吴子牛以一个极为不雅的姿势坐在那里畅谈创作感言。
有观众提意见说,卢焯和蝉儿坐在城外三天就不去厕所么
许多电视剧被老百姓骂为不真实,假。
骂得好,骂得对。
在宾馆里憋出来的瞎编乱造的剧本应该直接扔进垃圾箱。
大家比较喜欢,为什么
因为写得真实,符合生活逻辑。
大家还喜欢,也是因为它的一些细节非常真实,比如梁三喜临死时掏出的帐单,就符合八十年代初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
王玉梅演的梁三喜的妈,也就是广大农村老太太的典型。
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即便是原始社会的陶碗陶罐上的图案和花纹,也是来源于原始生活的。
由于生活的原始与简单,其图案和花纹也很简单。
我在淄博看到一些汉代的瓦当,那上面有水的图案,有花草的图案,还有一人牵一只羊的图案。
其实这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中国画历来强调“以自然为师”。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这是全部艺术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也是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
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经常见到有读者回贴说:“不真实,是虚构的”。
这就是违背了生活真实性原则。
【第2句】: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
社会生活是庞杂的,混乱的,原始的,粗糙的。
如果完全照搬生活,必然是不讨好的。
因此,要把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还必须要一番加工提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再造功夫。
作家的头脑就是加工机,就是蒸溜器,就是过滤器。
“生活真实”是艺术反映的对象,并且是“艺术真实”赖以形成的客观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材料,但“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它是典型化了的“生活真实”。
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艺术创作的典型化过程。
作家、艺术家只有在先进的世界观指导下,对生活材料进行认识、分析、选择、概括,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才能进而完成由个别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正因为此,“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真实。
这里举一首诗歌,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网黑岩的作品:乡泥 把乡路背得滚瓜烂熟的不是书生 也不是寂寞开无主的蝴蝶 而是乡泥。
这些不仅仅是穷乡僻壤才有的 乡泥,都不是燕子为筑巢而衔来的 而是和苦菜花、青青菜一样土生土长的 因为怀乡,它把家乡揣在怀里 把家乡的路揣在怀里 把路两旁的乡野揣在怀里 不留一点点寂寞。
这些乡泥,一生要读多少书 摘取多少句子,才把自己醉在这里 它的亲昵,固然没人理睬 可它能记住多少位父老乡亲的名字 从它怀里走出的人 都要从那一点一滴的乡泥里摘取记忆 至到长成奇葩,开成花蕊,让夜雨 打湿芭蕉。
难免,从这里经过的车轮 都要从它怀里陷下去,越陷越深 用多大的引擎,也难以从胶住的思念里 拔出来。
本乡本土的,城里的,熟悉的, 陌生的人,几乎都被它养育过 难怪,从这里经过时 他们的裤腿,都要被它的热情粘住, 他们的裤脚,都要被他的朴实染湿 不论染湿一点点,还是濡湿一大片 都是一种认人为亲,都不得不让你 以双足作印,揽下对乡泥的大片情怀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由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变化过程。
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
这是因为: 第一、生活与艺术之间总有一段距离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要经过作家头脑的加工提炼,要有艺术实践活动。
再举一个例子,咱们的会员诗人李丹平的诗歌。
同样是在孟良崮参观,他却写下了这样的艺术作品:“不是这里最高的山,却是这里最高的碑。
枪声撤了,坟茔驻扎了下来。
满山坡的石头,都朝山头,跪着 。
”:“清瘦的,几乎只剩下骨头了。
砍了, 也有节。
” 第二、生活本身也不能说都反映了本质。
社会生活频繁复杂,有些生活是琐碎的,粗糙的,细微的,不连贯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混杂在一起。
有些生活是表象而根本不反映生活本质。
所以,对生活素材要做分析鉴别,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加工。
这就是典型化过程。
作者选材不能剜到篮里就是菜,也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
要有所区别,有所鉴定,有所选择。
只有那些反映了生活本质的材料,才算得上是合格的、真实的。
否则,只不过是素材,是毛坯。
我在网络上看到许多散文作者在描摹生活方面很卖力,有点近乎自然主义的描写。
但总感到个人色彩太浓,不够典型化,与艺术真实相差悬殊。
这样的作品就达不到公开发表的水准,只能在网上传阅。
这方面的例子也有,苏铁的 临海的群山是滋润的 山里的村庄是滋润的 村乡的秋雨是滋润的 雨中的聚会是滋润的 满眼的绿怎样构图都是绿 满地的蓝怎样创意都是蓝 满天的雨怎样取景都是雨 满怀的情怎样感动都是情 他们从不同地方来 带来了丰沛的雨水 两天下了三百八十毫米 有座水库要鼓坝 防洪形势紧 是不是诗人中间有属龙的 快签署一道命令 停止了这场连绵不休的暴雨 他们从不同单位来 带来了丰收的作物 十二人出了二十本书 有位老兄荣获冰心文学奖 创作形势好 是不是作家中有属牛的 快振臂一喝 终止那文学界喧嚣的浮躁 我带着眼睛来 我带着耳朵来 我要带着心去 沉甸甸的作物画满了眼睛 看着我 看着我 一句话也不说 我得对着眼睛说好多好多话 不要让青春冷了场 这首诗也不能说不好,而是太写实,缺少概括,缺少艺术加工。
同样是参加笔会,写出来的诗歌大相径庭。
第三、必须深入生活,加强生活实践,才能获得生活本质。
经历过的就是实践过的。
试想,如果朱自清没有小时候家庭生活的经历,又怎么能够写出《背影》那样感人的散文呢
这就是真与实践的关系。
这里的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是反映生活本质的真;这里的实践,是艺术实践。
当然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生活都体验,有些不是作者亲历亲为,是所见、所闻,这也算是实践。
把这些原始的材料提练加工的过程,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艺术实践过程。
散文不允许虚构,不能象小说那样,可以虚构一些情节。
但是,不允许虚构不等于不容许艺术加工。
散文如果没有艺术加工,照抄照搬生活,那也必定是不讨好的,也是劳而无功的。
这个道理与照像和摄影一样,照像是复制生活,而摄影则要剪辑和蒙太尔。
也就是说,要有后期制作的艺术加工。
有些初学者不懂散文的写作过程和原理,老是将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来,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读者不买帐。
因为作者没有搞清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把一些个别现象当作了生活本质。
而有些作者虽然把自己经历的最悲惨、最痛苦的事写上来,也没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自己的兄弟打架斗殴被人家砍了一刀,真实倒没人怀疑,但这件事有啥社会意义呢
还是因为那仅是生活的个别现象,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所谓生活的本质,是指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东西。
【第3句】:艺术真实总是高于生活真实的。
第一,艺术真实是带着作者主观倾向性的生活真实。
由于艺术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提炼生活得来的,这里边已经有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活动和意识形态。
作家往往是从生活真实的原则出发,高度概括了一类人和事,是杂取了许多同类的生活,然后加上自己的思想观点,再写到作品里。
而这种倾向性是通过细节缓缓流露出来的,不是那种口号式的表白。
若不是这样,那就是作者偷懒或不懂艺术。
这也是写手与艺术家的区别。
第二,艺术真实是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后的生活真实。
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这里的素材已经成为题材,这里的细节已经是典型化了的细节,这里的语言已经是标准规范化的语言。
借用数学上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差”,这“差”往往就是作家、艺术家所鼓吹推崇的一种道德境界,或是一种开掘的思想深度。
“差”越大,演绎的难度自然也越大;反之,“差”越小,艺术真实太接近或等同于生活真实,作品也就越是缺乏深度,缺乏感染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任何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记叙必须牢记一句话:“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第4句】: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是追求的目标。
谁也离不开谁,不能把它们搞成两张皮。
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度,是一个创作难题。
中国文学史上有“形似”与“神似”的争辩,形似太过,则会产生自然主义,太强调神似又容易脱离实际。
齐白石有一段著名的说法:“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
”后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以形似为基础,重在神似。
艺术真实以不脱离生活真实为原则,脱离生活真实的东西如空中楼阁,如沙滩上的建筑。
但盲目地追求生活真实,而忽略了文学创作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
三、如何处理好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艺术真实,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那么,接下就要探讨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一个成熟的作家,应该是把二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家,既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又有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善于从生活真实中提练加工出富有本质意义的创作素材,从而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
前人总结了很好的经验,谈创作体会的文章也很多,但根据我的研究,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为什么搞文学创作也要懂哲学,因为哲学是指导一切科学的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难以写出真正的艺术品。
比如,写历史题材的作品,你要反映或再现那个时代的历史真实,如果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指导,可能就会歪曲历史,违背历史真实性原则。
再比如,你写现当代的社会生活,如果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作指导,你对现实的把握可能就要走样,因为你的思想不正确,你没有把握住现实生活的主流和本质,抓住了一点支流末节,就大做文章,结果犯了政治上的错误,或者说主题思想不过关。
反映现实生活,如果没有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不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规律,就有可能滑向反现实主义的泥坑。
因此,作家要多学点哲学,不断开阔眼界和思想,成为生活的思想家。
有的作者告诉我,老是觉得个人写的东西缺乏思想和深度。
什么原因呢
我看主要是读哲学太少,理论思维和逻辑思维不够。
除了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
我建议多读点中国儒家、道家和禅学,或者印度传来的佛教,这对文学创作是很有益处的。
不读儒家著作,就不知道中国的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事方法;不读道家即老庄的著作,就不知道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就会陷入人生的种种苦恼;不读禅学和佛教,就不知道人生六道轮回之说,就难以理解禅意人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机锋,一种棒喝。
读了禅学,诗歌的品位就上升一个台阶。
孔孚的新田园诗大家都喜欢,他的诗好在什么地方
其实,就是好在他的诗歌有一种禅学的意蕴。
第二,坚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提练生活,把生活真实当基础和源泉。
深入生活,是老生常谈,有的会员会说,我们整天都在生活,吃喝拉撒睡一样也不少,怎么还要俺深入生活
但是,我敢肯定,即便你天天都在生活,却不一定发现生活中的美,也不一定认识了生活的本质。
作家就是要从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开掘生活的本质。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深入观察生活,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一是要善于观察。
作家要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繁杂琐碎的事物中发现美,即便是别人观察过写过的事物,也能找到新的角度和能成为艺术的东西。
艺术家总是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某些人和事中蕴涵的艺术特质。
怎么样使艺术真实不脱离生活真实
古今中外不少文学艺术家都作了探索。
苏格拉底说:“看来我们对于写作这些故事的人,应该加以监督,……因为他们所讲的既不真实,对于未来的战士又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二是要高度概括,典型化就是高度概括的手法。
杂取各种人共同的性格特点,然后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比如《阿球正传》,就是杂取了众多农民的性格,然后集中到阿球身上,把中国农民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模拟现实生活。
这是允许的,性格塑造可以高度概括,但细节却要模拟生活。
我最近看到一个留学生写的文章,里边谈到三种方法,即直接的感官刺激、语言同调、思维同步。
我是比较赞同这个观点的。
散文也好,小说也好,要想获得艺术真实的巨大感染力,就必须在细节上模仿生活,在语言上做到同生活中的原型人物一样的语言语调。
在思维上也要同步,一个农民的思想不可能有市民的思想,一个将军也不同于一个士兵。
有些作品叫小孩子说大人话,就有点滑稽可笑。
关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鲁迅先生曾说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
他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必竟原来有雪花,就含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那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 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且要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提炼、挖掘、概括本质性的东西。
有的作者觉得没的写,我看主要就是缺少生活积累,生活的底子不够。
那么,深入生活就成了补课的第一任务。
有的作者不是没有生活,他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还是写不出,肚子里有货倒不出,这就是善不善表达的问题。
还有的作者有了一段生活,也写了一些东西,但再写下去,就感到捉襟见肘,没多少写头。
这说明他已经透支了生活,需要赶快深入生活,补充养料。
我曾劝一位作者多出去走走,见多识广才有写头。
老是身边的人和事,等把亲朋好友都写完啦,还写什么呢
有的作者说,我有生活,也有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艺术技巧,那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受欢迎呢
这是因为缺少创造,你写的东西,人家也写了,你没有超过人家的地方,所以就雷同,就一般化。
艺术具有不可模拟性,是这一个。
即个人风格、个人气派,独立思考、独出心裁、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三是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要把艺术真实作为追求的目标。
文学艺术说到底是意识形态范畴,既然是意识形态,是精神产品,那么,精神产品就有精神产品的创作规律。
从哲学上讲,是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的认识规律。
因为任何作家对客观存在和客观真理的认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都有一个从表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有的老作家劝青年作家要沉得住气,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有一点小感想就写大部头,要多读书,多积累,思考成熟再写。
写诗歌要遵循诗歌的创作规律,诗歌是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讲究意境和意象的创造。
有的作者写的诗歌,没有诗味,把分行的诗歌连在一起就是散文,就在于对诗歌这门艺术还不了解,对其创作规律还没有把握。
写小说讲究人物塑造,一篇小说,人物塑造任务完成了,性格突出了,血肉丰满了,人物写活了,小说就成功了。
有的作者小说只讲故事,不塑造人物,故事讲完了,人物还是没有站立起来,那么这篇小说就是失败的。
有的作者注意了塑造人物,但由于对生活观察不够,写的人物雷同化,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也不算成功。
还是对生活真实没有体验好。
有的作家受文革“三突出”的影响,写出来的人物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还是因为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缺乏深入了解,不能把这一个与那一个区别开来。
写散文,要讲究思想、在场和诗意,这是我这几年在网络上学到的新散文理论。
所谓思想,就是思想到位,一篇散文如果没有思想,就像白开水,那是没有味道的,读者是不买账的。
那种无主题散文更是误人子弟的提法。
思想是散文的神,所谓形散神不散,这个神就是思想。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这是唐代韩愈提出来的。
我国先秦散文的巨大成就,就在于思想深刻。
所谓在场,就是要求作者在生活现场,不是现场办公,而是现场体验,写出你的感受,写出你的亲历亲为,写出你的思考。
这一点与写小说不同,小说要求作者退场,要退避三舍,退得越远越好。
散文却要求作者在场,现场感强的散文,必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散文,有深厚的生活阅历,有高兴或痛苦挫折的亲身体验。
所谓诗意,就是富有激情,用诗的语言写散文,整篇散文充满了浓厚的诗的意境。
关于虚构问题。
这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法。
即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为了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对于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予以调整安排,加工提练,集中概括,并运用丰富的想象,创造意境,塑造人物的整个过程。
除了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等不能虚构外,各种小说和诗歌都是可以虚构的。
但是,虚构绝不是脱离生活的随心所欲的凭空捏造,而是借助分析综合,联想想象,对现实生活的加工改造。
使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既像现实生活那样真实可信,又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更强烈、更集中,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这就是说,我们在运用虚构手法时,一定不要凭空编造,要以生活真实为依据,要反映生活的本质,要善于发现美,做到“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要让读者在你所塑造的人物中看到自己或某类人的影子,这样的文学作品才算是成功的作品。
有人向我提出散文能不能虚构的问题,我认为,在总体上来说,散文是不允许虚构的,散文的生命在于其真实性。
但是,如果照像般地复制或模拟生活,那就谈不上艺术真实。
既然散文是经过加工创造出来的艺术,那么,在一些细节上就应当允许虚构,人名地名也可以虚构,其中的人物也不必受真名实姓的限制,只要符合生活逻辑,虚构就是允许的。
如果说散文注重艺术真实了,那必定是遵循了这一创作规律的,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
就是说,散文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
散文的意境和情景是虚构的。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读书感言50怎么写?
思来想去,曾几何时有很多现象让人费解:——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信奉赵公元帅而怠慢孔夫子者比比皆是,何也
——既不善轻歌曼舞,又不肯搓麻玩牌,甚至享受不了池边垂钓的那份悠闲,而痴心读书者被人嗤之以鼻,怪哉
——牌桌贪赌,酒桌贪醉,然,钱越混越多,官越当越大,而读书爬格,整日没入书海,陷进格内,却常常半生无所作为,悲乎
想当年,文化革命革掉的是文化的命。
白卷英雄,读书无用,有知识者是臭老九,无知识者光宗耀祖,虽然是“万马齐喑究可哀”,可谁又敢说这是一个文明古国的国民不思读书的悲哀
常言道:读书苦,读书累,且不论“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骨”的读书之苦、之韧,“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读书之钻、之难。
抛弃诱惑,关门闭户而躲进书屋,独守青灯而苦思冥想,绝非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
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尤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金石琴瑟”,朱熹更有“半亩方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读书之乐溢于言表,古人尚知如此这般,而今人却懵懂茫然,难免不能不让人感叹不已。
试想,雨天闭门谢客,雪夜孤灯映窗,春宵留坐书房,秋日捧香品茗,岂不快哉
一书在手读得进,读得出,开卷神游其中,无鼓噪之喧嚣,无尘俗之骚扰,掩卷而回其味,海市蜃楼,五光十色,如春花、秋月、夏荫、冬雪,堪称绝佳享受。
人生几何,读书至乐与我心有戚戚焉
。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学自知,可见读书是丰富自我,提高素质,升华人生的最佳捷径。
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书读得越多越觉得世界之大,越读越感到知道的东西太少,这是笔者多年之心得。
这些年,虽未从书中得到过“车马簇”、“黄金屋”之类,但细细想来,实也“攫取”了些许黄金买不到的东西。
书乃人间精神家园,心灵的栖息地。
不敢妄言,只要走进书的世界,你那疲惫的身心与满腹的烦恼就会荡然无存,只要与书结缘,你就能修养身心,陶冶情操,褪却浮燥,甚无半点自惭与寒酸,而甚觉富可敌国。
那时,你就会感到,人生短短几个秋,不读不罢休,不知觉的去与孔孟交流,同沙翁攀谈,品曹操的荒唐言,听鲁迅在彷徨中的呐喊……笔尽之时,不禁为好学者再奉上一句:以书为友,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上了初中后的感想,作文
跪求。
。
。
。
。
。
很急,快一点吧
从逻辑递进上去谈三种境界的次序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刮得绿树都凋谢了,表示当前形势很是恶劣,之所以独上高路,在于他感觉到只有他能爬上高楼,而且此时处境有些艰难,此种艰难多来自于胸怀天下的责任和自我修为的不足,有了着层境界,说明他已经具备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眼界高度。
居高临下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望尽天涯路,几许苍凉,更多的则是内心生出的豪气壮志,说明有了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的决心。
通过自己已有眼界。
他坚信自己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
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并坚定了继续攀登的决心。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句话的前提是在格物致知上已经有了一定造诣。
在深层次上还有一个心理上的递进关系,只是不太明显,有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感受。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成为可能,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不悔初衷。
无论遇到何种何样的困难,始终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成就事业,舍去再多也在所不惜。
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进取的路途上没有平坦大道,更多的是艰难险阻,他敢于进取,而且善于等待。
着一过程中,进一步格物致知。
同时修心修心,个人觉得与三忍之隐忍有些关联,君子知时而动,等待时机,同时修心修身弥补自我不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动作上与第一种境界不同,几乎是同步的,由于奋斗而带来的身形憔悴在描述上侧重点不同而已。
三种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在经过长时间周折,经过长期的磨练之后,他逐渐成熟起来,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功,能力上,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
在事业上继续稳扎稳打,豪不骄傲,长养浩然正气,势必用一生的时间,去创造更大的辉煌,用坦然与恬静去看待一切,用广阔胸怀去兵甲天下,此过程中,齐家,治国,取得了初步成功。
更多的是坦然与恬静,并且此时已经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有了: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魄。
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
为了避免有人以小数充大数看待,我再补充一点:也有不经过自己努力成功的,那是少有的,偶然的,。
这种机遇是存在的,但要能认识它并及时抓住它,既使这样成功也得通过努力奋斗。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不会处处是平坦,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于体悟,在于神交。
偶用大白话去论已是大煞风景。
好词好句摘抄大全关于 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它并不在一个点上,说它日新月异一点也不为过。
在你不留神的时候,它已完成了脱变:你出行方便了;你穿着舒适了;你资讯发达了……家乡的变化就像的七十二变,能在转眼之间来个大转变。
我的家,在温州,它是个沿海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城市。
原先的羊肠小道,如今变成了宽阔的公路;原先矮小的砖屋;如今已成了高楼大厦;原先臭不可闻的垃圾堆放地;现在可是空气淸鲜的公园;原先阻塞封闭的小山村;如今是纵横交错的高速网……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造路”。
一条条路人类身体中的“血管”,路通向哪里,“氧”便输向哪里,哪里的交通便能更方便更快捷,交通也四通八达了。
最让我高兴的是的建成。
宽敞、平整的,节约了许多时间,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路程,使我们能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温州市区。
对于在温州学习的我,就像一条“小白龙”,有着“缩地神功”。
以前,我乘坐9路汽车去市区,由于路面高低不平以及其他种种问题,经常造成堵塞不仅耽误了时间,还让我感到身体不适。
真让人“乘兴而出,败兴而归”。
现在,温州已陆续建成了与。
今后几年,温州将开工建设绕城高速北线、东线,以及和洞头疏港高速公路又将交通进一步地发展起来。
到2022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国标,从横交错,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
还有跟宇宙接上轨,实现“太空路”。
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新的发展;家乡的变化让我们走向世界,走向地球,走向太空;家乡的变化促进了我们与世界的沟通
是我们大家非常期待的
语文积累大全(越多越好)
歇后语: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霜打的茄子——蔫了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草人救火——自取灭亡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芭蕉开花——条心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成语:一问三不知 一不做,二不休 言必信,行必果 眼中钉,肉中刺 有志者,事竟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岁月不待人 先下手为强 母爱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月亮的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人物神态的词:失魂落魄 呆若木鸡 愁眉苦脸 失声痛哭 眉飞色舞 声音很大的词:震天动地 震耳欲聋 惊天动地 山崩地裂 喊破云霄(这是我积累的个别内容)太多啦,说不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