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自强大学生获奖感言
学生获奖感言
静坐常思己过,举步即讲文明。
礼待他人由衷,平视世间万物。
为学不知满足,修身善聚点滴。
志立崇高自强,兴我中华永恒
勤俭自强的名言名句
勤俭自强的句子:静坐常思己过,举步即讲文明。
礼待他人由衷,平视世间万物。
为学不知满足,修身善聚点滴。
志立崇高自强,兴我中华永恒
理解“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守法
【第1句】:爱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素被“中族之魂”。
爱国,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与祖国之间应有的关系,是衡量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准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要做到:第一,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
了解基本国情,包括正确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壮丽历史。
只有在认识和了解国情的基础上,都能自发地、真心诚意地热爱祖国、献身祖国,才能真正明确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
这是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报效祖国的首要前提。
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而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来就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思想品格,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所以,每一位公民都要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的意识,要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
第三,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爱国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必须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为祖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只要每个人都坚持把爱祖国与实现自己的理联系起来,把振兴中华的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就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句】:守法 守法,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依法办事。
守法,首先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其次是要遵守国家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最后,要遵守劳动纪律、技术规范和一些群众自治组织所制定的乡规民约等。
国有国法,家有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法是国家制定和社会形成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和社会正常、有序运转极其重要的保障者。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公民道德上的基本要求。
公民要做到守法,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
公民要注意学习和了解现有的一切法律规范、纪律条例、知晓各种的内容,懂得法的适用环境。
其次,要用法。
当前,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公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要自学地运用法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动,逐渐形成法律意识,使法从外在的强制慢慢变为内在的自学,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变成浑然不觉的个人习惯。
第三,要卫法。
在社会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案例受到威胁时,要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违法行为做斗争,以维护法的尊严。
二、明礼诚信
【第1句】:明礼是指待人接物时言谈举止要讲文静礼貌。
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素质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标志。
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水平。
明礼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应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
公民要做到明礼并不难,主要应在以下方面下工夫,语言文明。
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交往工具。
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心境”,“其言而知其行”。
语文同人的仪表仪态一平,是内心德行及是否明礼的外在表现。
要语言文明,一是言辞要谨慎合理。
讲话者务必要明白说话时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场合、所面对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应当说恰如其分的话。
否则,信口胡说、随口乱言,不难要被别人耻笑,而且也达不到应有效果。
二是言辞应文明有礼。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公民在交往中要常用一些表示客气的用语,如“久仰”、“指教”、“光顾”、“包涵”、“劳驾”、“多谢”等;在表示对人的歉敬时则常用“请问”、“赐教”、“光顾”、“斧正”等,不仅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感情,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
第二,举止得体。
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的是一个人的修养的境界。
行为举止之礼在社会生活中四处可见:勤劳、友爱、守纪,不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停车辆等这些看似细小的琐事。
其实做好了这些细小琐事,也就达到了举止得体、文明礼貌的境界。
总之,明礼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要你留心观察并坚持去做,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文明、有教养的人。
【第2句】:诚信 诚信是价位在公共交往中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都是诚实守信对于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重要性。
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
诚信就是讲信誉,而信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现有处境和未来发展。
对于个人来讲,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守诺言,要“言必行,行必果”,要待人诚恳,信守诺言,言行表里如一。
对于市场主体来讲,在经济活动中要守合同、重契约,不出尔反尔,更不能坑蒙拐骗,大搞欺诈行为。
从根本上看,一个企业只有有了信誉都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寻求贷款、推销商品、吸引奖金、招徕顾客、开拓市场等,才有卓有成效地参与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做到诚信,首先,要深刻认识诚信的重大意义。
“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体立身之本,是企业生命之源。
谎言欺诈,虽能得逞于一时,却难横行一世。
第二,要诚实劳动。
每个从业者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一份力出一份力,不怠工,干满点,遵纪守法;要守信用,重合同。
第三,要实事求是,不讲全假话。
对工作中的缺点和成绩,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歪曲,不篡改。
对产品质量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利用言行随意瞎吹自己的产品,等等。
总之,各行各业都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三、团结友善
【第1句】:团结 团结是在为某个目标而奋斗时形成的紧密联系。
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团结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公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人群的凝聚力,最终汇集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
团结会产生钢铁般坚不可摧的力量。
要培养团结的道德,公民首先要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
“众人划桨开大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团结,能产生个人无法产生的巨大力量,克服个人所无法想像的困难,群策群力,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次,互谅互让,互相关心。
生活在团体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磨擦和矛盾。
这时,公民之间就要互谅互让,无理要认错,有理要让人。
同时,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使大家感受到团体的温暖。
第三,立场坚定,维护团结。
团结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凝聚力,但是,不能为了团结而团结,为了追求团结而放弃原则立场。
毛泽东同志认为,在处理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时,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
这一原则仍然适用。
所以,团结不是一团和气,不是委曲求全。
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团结的重要性,珍惜团结,顾全大局。
【第2句】:友善 友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首先传统,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要友好、友爱,与人为善。
“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人类社会应该体现“天道”的要求。
在今天,友善具有其独到的价值。
首先,友善能够记得他人的尊敬和平等相待,促进人际关系顺利健康发展。
其次,友善能够减少社会冲突。
在发生问题时,人们之间态度友善,互谅互让,礼让在先,能够使矛盾很快解决或消弭于无形。
但是友善并不是软弱可欺;要防止无原则的友善。
对于那些无理取闹之人,虽然也要以友善之心待之,但要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认识并改正错误,转变态度。
第三,友善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四、勤俭自强 勤俭是我们传统首先中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
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勤俭,即勤劳和节俭。
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生活消费的态度,它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俭约财力。
勤俭是非常重要的。
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奢侈败家门。
”勤俭是珍惜劳动果实的美德。
如果挥霍无度,理家家必穷,治国国必败。
因此,无论是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劳节俭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和美德。
勤俭,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对于各项日常开支,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精打细算,妥善合理,做到节俭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费。
其次,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也是应当的。
但是,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则是不对的。
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势必会导致消费的盲目性,造成铺张浪费,从而造成经济入不敷出,极有可以促使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四起,甚至经济破产,家破人亡。
第三,婚丧嫁娶,移风易俗,文明简朴。
婚丧嫁娶是人生中的大事,合理的花费是必要的。
但是,那种大操大办、挥霍浪费的做法则是不可取的。
提倡婚丧嫁娶从简,并不是淡漠人情,违背道德良心,而是纯朴、善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
【第2句】:自强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周易》里就有“天行分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代代相传,鼓舞中华民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做到自强自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
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提倡自强,更是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对于公民来说,要做到自强,应注意:第一,要磨练自己的意志。
很难想像,一个意志薄弱、受不了威逼利诱或艰苦环境考验的人,会具有自强的心态,自立自励。
只有那些意志坚强、目标明确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才会不等不靠,才能励精图治,排除万难,拼搏进取。
第二,要学好本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新领域不断拓展,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本领。
一个身无长技又不愿刻苦学习的人,极有可能遭到社会淘汰,怎能做到自立自强呢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自强自立与外援的关系。
自强并不是要求你把一切外来的援助都拒之门外。
在适当的条件下,合理接受外部帮助反而会有助于自强的实现,但是不能依赖外援,关键还是靠自己。
原则就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内部为主、外援为辅。
这样,才能实现自强,成为一个独立向上的人。
五、敬业奉献
【第1句】:敬业 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与爱岗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
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就是说,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古人提倡的这种工作态度今天仍然适用,没有过时。
爱岗与敬业紧密相连。
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
要达到敬业的要求,首先要树立对职业的正确认识。
职业是人谋生的位置,也是服务社会的途径,更是个人的一项事业。
无论喜欢与否,在你离开这个岗位前,你都要凭借这个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把工作作为事业看待。
惟其如此,一个人才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工作,也才可能具有敬业的精神。
第二,专心致志搞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
只有如此,才能出成绩、出效益。
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每个从业者的水平、技术素质、工作能力尤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从业者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就必须熟悉本行业的基本性质和要求,必须熟练地掌握本职业的和基本技能,必须懂得本职业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
否则,就很难让人相信你会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第三,把敬业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来对待。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一生可能有多种工作,拥有不同的职位。
但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岗位,做到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第2句】:奉献 奉献,就是公民无论人事何种活动,其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
作为一种基本道德规范,它意味着大公无私,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先人后己。
奉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奉献精神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
所以,奉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
奉献,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
第二,奉献是无私的付出,不讲报酬。
像孔繁森所说的:“把自己当作泥土巴,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就是这种无私奉献观的最好写照,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第三,奉献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
它主要是讲一种精神,也就是在公与私、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之间,把前者放在首位。
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实质上是一个不受人们和社会欢迎的个人主义者。
勤俭自强事例
在生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于名”。
他常常教育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在家书中他明确指出: 其一,不满于奢靡陋习。
他说,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
他又说,近几年来,风俗颓弊,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也脚上穿着丝鞋。
其二,提倡节俭美德。
司马光赞扬了宋真宗、仁宗时李亢、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为儿子援引张文节的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这句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接着,他又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接着,他对道德和俭约的关系作了辩证而详尽的解释。
他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反之,“侈则多欲。
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齐家。
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鉴戒。
他曾对儿子说过: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
正是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
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美德。
梁雨润是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常务副书记.他当官一心为民办事,在三晋大地广为传颂.5年多来,梁雨润和他的同事们为群众化解了300余件陈年的冤假错案和各种纠纷.他把群众的利益看作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群众把梁雨润看作最亲的人. 1998年6月18日早上,一封群众来信摆到了刚任6天夏县纪委书记梁雨润的案头.枣庙村民胡正来控告夏县法院几名法警非法抢走他的养老钱.此事胡老汉历时三年告状不止,遭受的屈辱和饥寒几乎把他逼上了绝路.“走,奔枣庙
”梁雨润叫上司机和县纪委信访室主任就要出发.“梁书记,明天县上要开党代会,是不是开完会再去
”信访室主任提醒道:“你初来乍到,可不敢误了换届选举呀.” “一个乡村老人含血带泪控诉三年没人过问,还能再拖延吗
”梁雨润说罢坐进了吉普车.车行半路,果然接到通知,县里的党代表要与新来夏县工作的同志见面,请梁雨润速回.司机看着梁书记:“要是不与代表见见面,联络联络感情,万一落选咋办
”梁雨润平静地回答说:“官可以不当,群众的事不能不管.走,上山
” 当梁雨润走进破窑洞时,“扑通”一声,胡老汉夫妇双双跪倒在地.梁雨润赶紧扶起老两口:“老胡,你不该给我磕头,因为我们没有把你的事情办好,叫你受苦了.”听老人诉说完不幸遭遇后,梁雨润紧紧拉着老汉的手:“10天内一定给你解决
” 经过7个昼夜的内查外调,抢夺和挥霍胡老汉养命钱的法警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胡老汉讨回了养老钱.公处大会上,梁雨润郑重表态:“纪委的门永远为老百姓敞开.乡亲们诉苦申冤是相信党和政府,我们要为老百姓撑腰
” 2001年1月,梁雨润调任运城市纪委任常务副书记.职务变了,但他一心为民的心没有变. 2002年5月8日,梁雨润经过10个月的奔波,最后来到河津市小梁乡胡家堡村,亲自为村民畅春英家冤死13年还未安葬的儿子和死在告状路上已在家停柩7年的丈夫抬灵,并真诚地对着两口棺材三鞠躬.有人劝梁书记别失了身份,一向忠厚温和的梁雨润大声说道:“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老百姓,我们还有什么身份可讲
” 跟随梁雨润走进夏县裴介镇师村,热情的村民们便上茶递烟端水果,还唱起了眉户小戏《夸夸百姓的好书记》.为啥夸梁书记
这要从另一件事说起. 一天中午,梁雨润下乡归来,碰到一位农村妇女在信访室门前哭着要见领导.“大姐,你这是咋啦
吃饭了吗
有啥话你说.”梁雨润把这位妇女搀扶进办公室,双手捧上一碗热面.这位妇女就是李引兰. 李引兰手捧热面,号啕大哭,像遇见亲人一般,诉说起打井纠纷来. 师村东边千亩高产葡萄园一直干旱缺水,作为唯一水源的许家商品井,水价天天见涨,村民们无法接受,便决定集资在离许家水井不远处打一口深水井.许家以两井相距不到500米违反水法为由,把村民们告上了法庭.法庭调解未果,村民强行开钻,许家寸步不让,打井设施被砸,流血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从镇政府到县政府,村民们推举的上访代表李引兰,却被相关部门当作“皮球”踢来踢去. “大姐,你先回去,这事交给我来管,一定让乡亲们满意
”第二天一早,梁雨润就给双方做工作,直到晚上10点多,三套解决方案均遭拒绝.梁雨润急了,既要为群众解决困难,又要依法办事,不得已只有在村西打井,西水东调
可那要多花十几万元,还不一定能打出水来
这个代价和风险谁来承担
梁雨润表示:“一切费用我来解决,打出水来你们浇地,若打个黑窟窿由我来承担
”此后的一个多月中,梁雨润带着村干部三上太原、五跑运城,挨部门求人,累倒病倒了,仍坚持往工地跑.当年4月3日,百姓的“救命井”终于打成,拧开水龙头,流水哗哗地响着.
助人为乐,勤俭自强的简介
关于勤俭自强的简介在司马光的一生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在家书中他明确指出: 其一,不满于奢靡陋习。
他说,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
他又说,近几年来,风俗颓弊,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也脚上穿着丝鞋。
其二,提倡节俭美德。
司马光赞扬了宋真宗、仁宗时李亢、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为儿子援引张文节的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这句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接着,他又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接着,他对道德和俭约的关系作了辩证而详尽的解释。
他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反之,“侈则多欲。
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齐家。
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鉴戒。
他曾对儿子说过: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
正是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
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