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成功与失败感言
孩子帮我洗衣服做了一件好事家长感言怎么写
你好,家长感言的答案有两种:第一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复反省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导一个孩子除了经常督嘱他学习,在学习上刻苦用功学习之外,还要叫他为人处事,使自己的孩子学会怎样为人,待人,为人处事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明确学习目的,这样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明显地提高。
通过这次家长会我体会到:
【第1句】: 要时常和孩子沟通,要把孩子当朋友。
不要以命令口气去教育和强迫方式教孩子去做事。
【第2句】:多给予孩子以鼓励和表扬,孩子做错什么事情不要一味的去批评和指责。
【第3句】:要培养孩子自信心。
父母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
【第4句】:培养孩子在学习中需要有一个积极心态。
回想自己的教育方式,确实需要许和改进。
首先没有放下身架和孩子做朋友,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对于孩子的优点和成绩,觉得理所当然,应该是这样的,而对于他的缺点和失误,只是一味的训斥他,没有正确加以引导和分析,鼓励他勇敢走出低谷,培养他的自信心,重新去主动进取。
我觉得今后是我们做家长的更新观念,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时期,改变以往的方式、方法,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抽出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去交流。
做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给他足够的自主权,不能加给自己的观念。
同时给孩子经历失败的机会,让他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笑对人生,给予他足够的力量,尽可能的多鼓励,让他知道健康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失败,不过是重头再来。
还有就是和孩子一同去多看积极向上、丰富的课外书,和孩子共同学习,对于困难,共同面对。
健康、向上,乐观、进取,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种:作为xxx的家长,我们感到欣慰,在此,我们还感到庆幸。
当初选择xxx学校是一个正确之举。
通过在xxx学校xx班8个多月的学习,学校在生活上给与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感谢诸位优秀的老师为孩子付出的辛勤汗水;感谢xxx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与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教育方式;感谢学校在学习上对孩子的鼓励与栽培;学校为(子女姓名)以及每一位学子提供了一个走向成功的平台,为孩子们留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孩子在xx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给我最深的体会是,学校并不将教学目的局限于高分上,而是将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放在了首位。
学院的老师们兢兢业业认真授课,并关注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关心爱护孩子的思想、生活与进步,让孩子感受到了母亲一般的关爱。
在课余,学院能组织孩子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全面提升了孩子的综合能力,杜绝了“高分低能”这一现象的发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xxx学校的教师们以高尚的奉献精神投入对学生的培养中,校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和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
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选择江xxx学校是我们的幸运,感谢xxx学校是我们的心声,祝愿xxx学校为社会进步和祖国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感悟生活(另一半)
回头望一望,20年过去了,现在还年轻吗
老了在回一回头,20年又过去了,自己拥有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中国的教育是腐败,造就出来的只能是虚荣心,10年寒窗为了一纸文凭,文凭又值几个钱,印刷费2毛钱都不到,10就为了只求那2毛钱,为了一纸文凭去读自己不爱读的专业,为了一纸文凭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我诚心上学是有用,那得看你怎么念, 朽木不可调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对每个人说的,只是针对个别人,不要被这几个所蒙蔽,我庆幸自己早早的走出校园,因为我不是那块料,调不出什么东西,我的人生我主载,现在还是20岁,是该为自己人生描绘的时候了,能画出什么样美丽,我也不曾得只,但有一点,我可以相信,只要自己付出了,遗憾就不曾有过,有时和年岁大一点人聊,他们20的时候也像我一样,怀揣着梦想而奋斗,成功的说自己拥有的地位金钱,用钱去享受生活,不成功的说自己追求到了一个真理,让自己快了,比钱更重要,这两种观点都很符合实际,其实我也看明白,梦想是自己定的,不要定的太高,去超过盖茨,不现实,要知道该做什么,为自己定一个过高的目标没有意识,追求梦想的人一路下来沿途没有风景 只有疲惫,符合自己的梦想,沿途会美丽,因为你肩上没有过多的疲惫,人生光溜溜的来,光溜溜的走,生带不来什么 死不走什么,追求了一辈子又有什么用呢
人生短暂活着开心就好,但不能没有梦想,没有规划,活着该做的是什么孝敬父母,他们给了你生命,活着,要爱自己的妻子,父母离开后她是你最亲的人,活着,要疼爱自己的孩子,她是i或者动力,活着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友情,没有它,即使你在成功,到头来也失败,这些只有活着的人能体会去感受,一路的奋斗不要忘了这些人,若干年回想一下,你会身有体会,我藐视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我蔑视那些不疼爱自己妻子的人,我鄙视那些不爱自己孩子的人,我无视那些为了金钱可以出卖友情的人,这些人终归轮回有报,或以自招报,或殃及子孙 时间万物千百太,人也是这样,什么样人都会有,但我还是希望自己做一个能让别人认可的人,最起码我转身离去,不会有人说三到四,不懂,亲人,爱情,友情的人是不会成功,但这样的人还是会成功,但不想去效仿他们,做一个五样俱全的人,没钱不可怕,没人性了,就畜生了,老天总是不公,又能如何,你还得活着,这不是失败的借口,你应该感谢上苍能给你一个这样的人生,让你去慢慢地尝尽人生苦辣,这未曾不是一件好事,只有失败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只有成功了,才会知道我可以,不要让自己活出虚幻来,要活的现实一点,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现在拥有,不代表以后拥有,成功的人只是比我们先得到了什么,不是自己不行,只是时候没到,成功一步之遥,却有多少人迈不出这一步,你不会走路吗,会干嘛不去试试,犀利哥都风靡一时,你为何不能,只是自己没胆识去面对现实,去勇于追求生活,有质量的生活不是做梦能得到的,就算得到了,梦醒也没了,太短暂了,不要无谓的去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不要虚度自己的青春,三穷三富过到老,不要去和那些成功的人相比,应为他们的成功是用半生的时间去追求,你还没有去追,就说自己不行,和有钱人比不了,错了,姿态放好一点,和那些生下来就有花不完钱的人去比,你会很累的,和你那些比你差的人比,你还会得要一点安慰,人生就是这样,就是不公的,事扭转不了的,富人穷不了,但穷富得了,知道这点就哦了 累了不写了,歇会抽可棵烟吧...把握来去匆匆的人生...达日:什么是人生,就事人生下来了 体现价值,去体现你存在的价值,去体现你活着的价值,去体现你未知的价值
感言 座右铭 感想之类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人类即将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有人预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发展的生命线。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对象的多变性与差异性,决定教师工作本身就应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但是,现实生活中,相当数量的小学骨干教师,常常是按照某种常规或程序周而复始的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带有明显的创新性特征,因而工作平平,无所建树。
新课标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新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因此,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就成了小学骨干教师诸能力中最具根本意义的能力。
(一)、认识创新,理解创新,培养骨干教师创新精神 在教学工作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照本宣科,是束缚创新力发挥的桎梏。
骨干教师须有创新的意识,才会有创新的行动,才会取得创造的成果。
大部分骨干教师对“创造”、“创新”怀有神秘感,把“创造”、“创新”看成是高层次的东西,一谈“创造”、“创新”,就把它与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或超人智慧联系起来。
这是误解。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要素的新的组合,就是创造、发展、交流和应用新的想法,使之转化为市场适销的商品与服务的活动。
”它包括四个层面:
【第1句】:原始性发现和发明。
【第2句】:再次发现或发展。
【第3句】:知识(信息)重组。
即通过对相关要素(知识、信息、物质)的不同组合而产生新想法,新技术、新事物。
如邓-小-平理论就是把马克思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具体情况的组合、融会和升华。
【第4句】:知识信息(方法)的转化、推广和应用。
(二)、对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只有心理健康的小学骨干教师,才能够适应现代生活的激烈竞争、工作节奏的高速运转、知识的快速更新,才能承受挫折,坚忍不拔。
对创新型骨干教师进行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其心理适应水平,促使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骨干教师只有掌握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积极进行心理调节,才会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对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抱有广泛兴趣,因为浓厚的兴趣是创新的先导。
有了健康的心理,能正确对待人身,从而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保持着激-情、愉悦等有助于创新的肯定性情感,并能利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积极的情感,来感染、鼓舞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三)、拓展骨干教师创新思维 创新首先是创造思维的反映,发展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创新性思维往往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并经历有疑、假设、推理、顿悟,验证等阶段,达到对新事物或对真理的认识,解决某些前人或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因而就表现出独创性。
如何培养小学骨干教师创新思维?我们在培训中采取了如下方法:
【第1句】:冲破习惯性思维。
习惯是创新的大敌。
牛顿对力和运动的研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最能说明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不同结果。
可见,习惯性思维是创新的大敌。
骨干教师面对教学教育中的复杂情况,应有意避开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从侧向或逆向去思考,别出心裁,随机应变,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跨入创新性思维的坦途,夺取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成果。
【第2句】:创造问题情境,培养骨干教师的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
创设问题意识情境,启发引导骨干教师独立思考,让他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培训中,学员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
在培训中让他们积极思维敢于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种子。
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说:“大疑则大进。
”所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新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同样,小学骨干教师在教学领域应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这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条件;尤其要善于在不疑之处质疑,因为愈是在不疑之处发现矛盾,就愈有创新的希望;在培训中,要鼓励他们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培训者还应引导学员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他们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培训者应针对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设计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学员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
培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员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员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员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此,首先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其次要所培训的内容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员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培训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骨干教师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第3句】: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的结果是事物产生质的变化;而从已知的高地到新知的彼岸,中间隔着一大-片神秘莫测的未知地带,逻辑思维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借助想象的翅膀才能飞越。
邓-小-平说的教育的三个面向其中一个“面向未来”,这就需要骨干教师能思考未来,想象未来,孜孜不倦地探求未来,做教育领域真正的探索者、创新者。
如何实践上述三个方面内容呢?在培训中,我们要求骨干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学习案例评析与撰写,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参加“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等来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增强创新信心,使小组和个人的学习积累转化为优异的创新成果 (四)、骨干教师要能够创新,必须要先成为反思型教师。
如何才能成为反思型教师,做一个合格的反思型实践者呢?我认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1)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使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存在方式,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
(2)知晓反思内容。
概括起来,反思的内容包括:①教学技术。
即反思课堂情景中各种教学策略、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如选择了哪些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等。
②教学理念。
即反思教学得以推进所依赖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假定。
如教学的人性假定、目的预设、价值观及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等。
③教学伦理。
即反思直接或间接与教学有关的道德、伦理规范。
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否有害于学生及其他主体的主体性彰显,是否符合主体间性原则等。
④教学背景。
即对教学赖以存在和进行的社会、组织、文化背景等反思。
(3)掌握反思策略。
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反思策略,建议使用的方法:教学札记---定期详细记录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教学摄像---通过推敲录像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同伴观察---请同伴观察找出自己的不足;行动研究---对反思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来确证和发展,进一步发挥反思的效果。
以上三点是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只有养成了一定的反思意识,反思才有可能;只有知晓了一定的反思内容,反思才会有的放矢;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反思策略,反思才能更高效。
当每一次反思结束后,反思意识更强了,反思内容更全面、更深刻了,反思策略更丰富,运用更娴熟了。
这样,下一次反思则在新的起点上启动。
如此循环往复,反思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会不断进步。
有了这种专业能力教学中也才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
人生从辉煌到落魄时的感悟
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过程个社会化的过程。
如何社会化,是岗前培训最重一点。
在今天这个岗前培训班上,我我今天的这个发言不是向大家介绍什么成功经验,仅仅是站在同是大学生的角度,来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12年前的今天,我跟你们一样也是刚刚大学毕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大学校园踏入了烟草行业的大门,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企业的员工。
当时的心情应该跟现在的你们一样,有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激动和兴奋,也有想尽快踏入工作岗位用十几年来的知识积累,为企业为社会发挥贡献、创造职业价值的冲动和豪情,更有刚刚踏入社会,犹如精心饲养的动物放生大自然,进入一片陌生领地的忐忑不安和迷茫。
这种激动和兴奋、冲动和豪情、忐忑不安和迷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苦涩。
就业的甜蜜暂且不表,单说苦涩。
说苦涩,首先是因为对即将从事的岗位和单位,知之甚少,甚至说一无所知,眼前一片迷茫、心中一团迷雾,深感空有一身学问而无用武之处,犹如狗咬刺猬、老鼠拉乌龟--无从下手。
在激动和兴奋之余,会莫名其妙的油然而生--“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困惑与迷茫。
说苦涩,其次是因为从大学校园到烟草企业的环境变化,让我感到很不适应,心态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待人处事的方式不适应。
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称兄道弟、姐长姐短的,现在呢,对不同职务、不同单位、不同场合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二是对压力的承受不适应。
当学生时做错了事,同学和老师、学校和社会都会比较宽容,可一旦参加了工作,我们就是一个独立承担责任的人,有什么错误必须要有勇气自己来承担。
三是时间性纪律性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上大学时,不想听的课可以不听,不想参加的活动可以不参加,落下的课程可以在考试前两周抓紧突击,还不耽误拿奖学金,有时候看哪个同学不顺眼,动不动还想跟他打一架。
参加工作后就不一样了,上下班要遵守考勤制度,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得按时完成,不遵守劳动工作纪律,轻者影响考核得分和工资待遇,重者还会受到处分,甚至有解除劳动合同、丢掉工作的风险。
四是对薪酬的不适应。
第一次拿工资,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在学校里,不管是当学生会干部还是做党支部干部,做事都是没有报酬的。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迷茫和苦涩,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踏入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缺乏对职业和事业的了解与认知,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好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从事全省烟草行业的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其中一项职责就是负责大学生招聘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有着浓厚的感情,也经常了解、分析行业这么多年来新进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成长情况。
除了上述我就业初的感受之外,我认为,当前,大学生参加工作的前几年,对待工作的心理状态还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感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较大。
应届大学生步入社会,就意味要从学生角色向职业化角色转变的开始。
大学生刚参加工作,被人认可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刚参加工作,往往会被上级或领导指派做一些简单性、操作性、流程性的工作。
就我们行业来讲,可能会派你们到基层的基层去锻炼一两年,干一些最基础的工作,比如去分拣线分拣卷烟、给零售商户送货、去烟站种植、收购烟叶、去卷烟或烟叶仓库当保管员,甚至说是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
而我们这些应届大学生,曾经都是学校里的高才生或者说是所谓的“天之娇子”,如今却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做着简单的工作;进的是名牌大学,学的是热门专业,但却没有获得期望的薪酬和机会。
这种期望值的落差,让许多应届大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安心工作,尤其看到本单位的部分领导干部或者中层干部,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上都跟自己无法相比的时候,这种心理的落差更大。
这种心理的落差将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心态浮躁,无法看见自己的前途,越加对未来迷茫,感觉自己郁郁不得志,最后走向破罐破摔,甚至跳槽的边缘。
二是急于求成,遭受挫折后不能承受压力。
应届大学生一方面对于工作急于求成,另一方面,遭受挫折后,心理负荷较大,无法承担工作压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很多书本知识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在工作中已经过时,很多工作知识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锻炼和提高。
因此,应届大学生真正参加工作之后,还需要摆正心态,放下架子,重新去学习,以使自己胜任现有工作。
而且,在工作中的任何过失和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本单位的经济损失,所以任何小小的失误也难免招致同事或上级的批评后者斥责,难以承受压力。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或者化解,就可能转化成对企业或同事的抱怨,无法使自己在技能上提高,无法融入集体,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造成心理失衡的现象更加严重。
三是围城思想严重,盲目感较强。
应届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跟同事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受外界影响,总认为自己所在的岗位、工作环境甚至行业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山望着那山高,公司的月亮不如其他公司的月亮圆,因此,越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工作不满,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思考问题时的外向型心理,总是认为所有目前的不如意都是企业和他人的错,而没有内向去思考自我,站在社会或企业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分不清到底是自身的原因还是公司的原因,这样造成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目光短浅、眼高手低、互相攀比,正如俗话说的一样“心比天高,命比纸北,当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
这三种情况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后的普遍心理。
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咨询专家徐小平曾说过,现在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的东西太多。
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没有明确的就业意识,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造成了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社会化、职业化转变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那么,如何尽快实现从学生到优秀员工的角色转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与社会,向社会化转变。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职业的关系时,将社会化等同为“丧失自我”,并从内心排斥社会化。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化,表面上表现为职业化,但深层的东西其实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大学生工作适应最突出的障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
在校时,我们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准备,过于天真和无知;另一种极端则是对社会和人性过于悲观,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又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苛刻、偏激、狭隘、封闭。
事实上,社会和职业既没有有些人期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如另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坏,它复杂而真实,需要我们将片面的、绝对的、理性的、批判式的思维转化为感性的同情式的理解认同,用坚强而温和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这样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虽然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达到,但职业经历能够促使我们大学生,用一种更现实、更客观、更温情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职业和自我。
我们应该牢记,在书本上、网络上抽象地批判人性,与实际地同真实的人接触的感受和看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太冲、太自我”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结果,直接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和职业角色意识模糊。
有一次听一个关于职业发展的报告,咨询师讲:一个公司在同一年录用过三个大学生,一个纯粹无法胜任工作;一个缺乏主动性,干什么都得告诉他,不说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个太过于强势和主动,他工作是去改造别人的,还得让上司听他的。
这三种类型在当今大学生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社会对于个人的改造的力量是巨大的,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等待和望而却步,关键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自觉,有意识地接受、完成这个改造的过程,让这个过程短一点,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痛苦少一点。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大学生都能很好地作好这一点,能尽快地实现社会化的转变。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向职业化转变。
职业素养是我们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重点。
在人才交流市场上,我们会常常发现,多数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希望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其实,大学生就业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社会的实际要求肯定有很大的差距,用人单位真正看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成绩单,也不是表面的学历学位,而是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是阻碍我们大学生角色转化的最大难题,我们本来就是学生出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十几年的学习经历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参加工作后的岗位专业知识我们一定能轻松搞定,工作经验我们也一样能扎实积累。
但是,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才是我们大学生的“软肋”,这些方面的欠缺在职业适应阶段都会表现出来。
那么什么是职业化呢?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而言,动态地看,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按照职业要求改造自我的过程;静态地看,职业化就是训练有素、行为规范。
从外在呈现来看,职业化表现在职业资质、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要充分符合工作的需要,其中知识、技能、态度尤为;而从内在来看,所有看得见的表现都是由看不见的价值观决定的,因此,职业化是内力的外现。
如果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看,职业化给人的观感是,第一层次看穿衣戴帽;第二层次看待人接物;第三层次则是看价值观。
我们烟草行业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作为烟草人,作为烟草职业人,这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价值观。
如何成为职业化员工呢?古人云: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之谓之“君子”,才胜德之谓之“小人”。
再厉害的领导、再称职的部门负责人、再优秀的员工,一旦不按要求遵守职业道德,没有了意识素养,就是不合格,就不能称之为职业人。
为帮助大家提高职业素养,尽快实现职业换型,我总结和归纳了八条注意和八条建议:职业员工的八大注意,或者说是八大禁忌,是我们参加工作后应该避免的八种现象:
【第1句】:拒绝承担个人责任,习惯上推下卸,敷衍塞责。
【第2句】:打工心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时刻准备跳槽。
【第3句】:自认为是“天之骄子”,清高孤傲,不能委曲求全。
【第4句】:不主动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第5句】:没有危机和竞争意识。
【第6句】:被动心态,对同伴和工作没有兴趣和激-情。
【第7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独善其身,不愿主动地帮助他人。
【第8句】:借口太多,不能自动自发地努力表现。
成为职业化员工的八条建议,也是我们参加工作后应该培养的八种职业素养:
【第1句】:敬业。
干工作要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干就干得好,爱就爱得深,做就做得精。
【第2句】:服从。
接受单位和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讨价还价,也不要过分依赖他人。
【第3句】:感恩。
感恩你的单位和同事,感恩你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你的竞争对手。
你所干的一切最起码要对得起你的良心,对得起你拿到手的工资。
【第4句】:超前。
要有超前意识,自我管理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标准永远要比上级领导的要求更好,想到他前边,做到他心里。
当科员的要想着科长的活儿,当科长的要想着处长的活儿,当处长的要想着领导的活儿。
【第5句】:注重人品。
不管做什么,先把自己的人做好。
要时刻牢记:诚信源于人品,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所谓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之谓之“君子”,才胜德之谓之“小人”,就是这个道理。
【第6句】:学会包容。
工作遇到挫折或受到领导或同事批评,要学会包容和换位思考。
不管遇到什么?尽量让自己快乐!不要拿过去、别人、没发生、自己的烦恼折磨自己!
【第7句】:培养团队意识。
学会主动帮助他人,毫无怨言。
要自动自发,彼此负责,相互协作、目标统一。
【第8句】:保持竞争意识。
要时常主动寻找差距、创新改善、追求卓越,每天实现自我设定目标。
如果不思进取,迟早会被他人所取代。
如果大家能做到上述八点,你们就具备了优秀的职业素养,也将顺利实现职业转型,成为对企业对行业有利用价值的人才。
第三,要从现在做起,向行动化转变。
学校是一个同质性比较高的小社会、小群体,人员构成比较单一,相对比较单纯,而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与学校相比,社会是一所更大的大学。
职场文化和校园文化在时间安排、人际交往、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大有不同。
因此,当我们在跨出大学的校门、跨入职业的门槛之际,要顺利实现社会化、职业化转变,就要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生活、工作、职业发展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向行动化转变。
总结我大学毕业十来年的工作历程,在此给大家提7条建议,从现在做起,付诸行动:
【第1句】:要正确定位。
大学生不是传说中的“天之骄子”,而是与别人一样的工作者,希望大家放下架子,不要高高在上,不要拈轻怕重,不要好高骛远,要摆脱“精英心态”,甘做“普通劳动者”,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第2句】:要学会适应。
不要习惯性地像在学校里一样,以对待周围老师和同学的方式与同事、上司、老板相处。
千万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而是要学会适应与不同的人和-谐相处,求同存异,适者生存。
【第3句】:要控制情绪。
要自觉地意识到校园文化和职场文化的不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喜怒哀乐全表现出来,更不能随便发脾气,影响工作。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第4句】:要热情主动。
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我们更要热情、主动、外向,以尽快、尽可能地让上司、同事和周围的人愉快地接受你。
这一点不要说大学生不大会考虑,我们很多人即使工作多年,或者终其一生,都不大会去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能使自己的整个人,激励、感染、影响、愉悦身边的人,那将会达到超越职业化的境界。
【第5句】:要不断学习。
大学里学的那些知识不是我们的救命稻草,那些看是丰富渊博的知识根本解决不了工作中的问题、满足不了我们职业发展的需要。
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要树立向同事、向上司、向朋友、向社会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党政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来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满足你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
【第6句】:要时刻反剩要有自盛自知、自觉的意识和理念,时刻注意在为人处事的细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要学会通过工作和为人处事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你今后能有针对性地、更加积极主动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技能,使自己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集体和团队。
要永远记住: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检讨与改进才是成功之母。
【第7句】:要付诸行动。
我们要树立在书本和知识之外的另一种学习观念:行动化的学习。
社会化、职业化,或者说改变个人习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将社会化、职业化的要求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的言谈举止上,通过改变行动来改变自己,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当然,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将社会化意识和职业素养体现为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积累和准备的过程。
多项调查和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期大概需要1-3年的时间。
而这1-3年的时间正是你职业生涯中最“青黄不接”的阶段:你既不像毕业时的“单纯”,又不像有四五年资历的那样能“独挡一面”,而是处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
这个时期,也许是你一生中最痛苦,变化最大,对人生的认识、体会和感悟最多的时期,但往往能够积累到你一生中第一次“从学习迈向工作”时段内宝贵的工作技能和坦然的就业心态。
如果大家能顺利通过这个阶段,就将稳步踏入“职业塑造”阶段和“职业开拓”阶段,最后登上“事业成功”这个职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实现你曾经一切的豪言壮语和海誓山盟,达到你的职业发展的巅峰。
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
”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和抱负;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和磨砺。
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就要拿出勇气,要付出努力、拼搏和奋斗。
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我们自己去打拼!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不会在碌碌无为中消耗光阴,我提议,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大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心中默默地为自己写下一份职业规划书,规划你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规划你的前程和未来,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你们的职业规划,在挫折中学习,在行动中改变,尽快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逐步迈向你们成功的职业发展通途,到达胜利的彼岸。
急求一篇有关采访名人的收获与感悟
嗯。
。
。
这些对明星的采访,倾注了我的心血,也都有我自己独到的角度,是我们黑龙江台独家的报道。
他们不像明星诽闻那样争得人们一时的关注,成为某一阶段的热点,但是,他们却有长期保留的价值,不温、不火、不过时。
这种探索是我的追求,我的喜好,也是社会和人们的需要。
后来,我突然发现在采访明星的过程中,我又创造了一个独特,那就是高级记者进入娱乐界报道大概为数不多,甚至仅有我一人的可能。
因为我分析过,所有达到正高级职称的不是做领导就是搞重大报道;娱乐采访几乎都是年轻的小记者,而且好多都是聘任制的临时工。
安排一个具有采、摄、编、播、主持全能的、具有30年实践经验的正高级记者去做追星节目,这在全国恐怕也可能很少见了,不知道我们的领导是怎么想的,起码我觉得是很不合适的。
同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也是一种绝妙的现象。
记得当我联系做访问时,他说,他几乎不接受任何新闻单位的采访,因为他认为们的提问,关注的话题太没档次。
我告诉他,我是一名高级记者,在娱乐报道中绝对是少之又少的,我相信他会对我的采访话题感兴趣的,也会对我的采访满意的。
当时他不好拒绝,只是了一句,我考虑一下吧。
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我相信,相当一部分资深演员对,对八卦采访是反感的,是不感兴趣的。
而像我这样的老记者、资深记者,对他们那种探讨人生,探讨艺术,探讨角色的采访,在演艺圈,在明星中会大受欢迎的。
比如对我提问的赞扬,;比如对我采访准备充分的欣赏;比如对我采访角度的高度评价,比如与我交流中回忆往事的泪水都是最好的例子。
做了两年的追星记者,一方面我及不情愿,是一种无奈之举;一方面我又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和收获。
当初我绝对是感觉大材小用,乱点鸳鸯谱,可是我的一贯作风又是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啥就要干好啥。
那是的作用,把自己作为一颗螺丝钉,钉在那里,就要在哪里闪光。
不管内心有多大的矛盾、困惑,不能拿工作开玩笑。
于是我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了两年的追星记者。
以上记载的就是我两年的采访收获,之后,我主动要求退居二线,当我真正离开栏目的时候,当我如今回首两年的追星历程时,我才发现,自己对明星采访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对人生的反思,对事业热爱的追述,对爱情婚姻的感悟,对性格爱好的抒发,对艺术升华的基础之上的采访。
所以这两年的追星是我做记者探索人性最深的两年,是最动脑子思考的两年,是最不浮躁的两年,是收获最大的两年,是感慨最多的两年,是值得记忆和骄傲的两年。
为此我再也不会有牢骚,不会觉得是小用,而是实用了,不会觉得是乱点,而是点到的幸运,是冥冥之中与那些明星们的缘分,让我同他们共同分享了成功者的快乐、感悟、艺术和人生。
追星也让我和女儿、和更多的年轻人有了共同语言,让我更靠近时代,靠近时尚,让我的心更加年轻,更富有朝气。
追星还让我感受到明星光环背后的艰辛、努力、付出、喜悦、收获、享受等等普通人难以接触难以想象的故事和细节。
追星更让我了解和走进了演艺界成功人士的,去触动、开启、探望他们那颗心灵之窗。
这份收获是最让我动心、动情、感慨和难忘的。
你曾注意过那咖啡色或黑色的泥土吗
每天,您上学时,脚下踩的就是泥土。
它虽然被无数人踩着,但没有向人类要过报酬,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每当您出去游览时,是不是只注意那翠绿挺拔的参天大树
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
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树木花草,哪来人类生物呢
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
它把自己的身体乃至体内的一切养料都供给了大树、鲜花、小草……它无私地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人类也正是这样,哪位英雄与先进人物的背后,没有众多的默默无闻地支持他们工作的人们
就说奥运会得奖牌的运动员吧,他们顽强拼搏获得了奖牌,为祖国争得荣誉,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
可是你注意了他们的周围的医务人员和带着殷切希望的教练、领队没有呢
是他们平时陪练、指导,无微不至地关怀运动员,每次参赛时,站在台下最紧张的也是他们。
这些默默工作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他们不都是泥土吗
是他们用自己的身心和全部精力培养着这朵朵鲜花…… 我想,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
不也同鲜花树木一样值得称赞吗
让世界多一些这样的泥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