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共读感言

05-26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三国演义的感想

这个假期,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

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

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

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

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尽心思,骗取他人财物。

人们可以看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

人们甚至为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

所以奸诈狡猾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

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

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奸诈狡猾,世界怎会太平呢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

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读了三国演义的感受是50字左右

好词:

【第1句】:三顾茅庐  

【第2句】:草船借箭  

【第3句】:望梅止渴(曹操用的计策)  

【第4句】:  

【第5句】:三分归一  

【第6句】:乐不思蜀  

【第7句】:三足鼎立  

【第8句】:妄自菲薄(见的出师表,演义中有引用)  

【第9句】:过五关,斩六将  

【第10句】:  

【第11句】:白衣渡江  

【第12句】:  

【第13句】:只欠东风  

【第14句】: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15句】:  

【第16句】:温酒战华雄  

【第17句】:割发代首(曹操干的)  

【第18句】:单刀赴会  

【第19句】:水淹七军  

【第20句】:桃园结义  好句:

【第1句】:  

【第2句】:,浪花淘尽英雄(演义的开场白)  

【第3句】:,(刘备告诫阿斗的话)  

【第4句】: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

(演义中赞赵云的诗句)  

【第5句】: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  如果好句诗句不行的话,不知道下面的啊行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 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

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

”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

忽哨马报说:“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

”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

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

倘曹兵到,如何迎敌

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后人有诗赞之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

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  玄德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

”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

”说罢,泪如雨下。

庶亦涕泣而别。

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

玄德哭曰:“元直去矣

吾将奈何

”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

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

”众问何故。

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上面是刘备哭时的一个情景描写  望梅止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  <<赤壁之战>>但见:黄盖用力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皆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赤壁大战集天下雄豪,魏蜀吴三方较计,水陆空纵横交错.场面情景浩瀚壮阔,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其情其景至今犹历历在耳.其绝妙的时间人物地点的描绘安排足以冠绝古今.  这时,东吴也密切注视曹军动向,孙权亲率人马驻守柴桑。

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前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晓以利害,终于促成了孙刘联盟。

孙权令周瑜领兵抗曹。

周瑜率兵往夏口,刘备移兵樊口,共拒曹操。

周瑜嫉恨诸葛亮才华不能为吴所用,先派诸葛瑾劝说诸葛亮事吴,不成,即起心暗害。

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请鲁肃劝告周瑜共同对付曹操,不要相互谋害。

周瑜在三江口初败曹军,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

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大谈东吴兵强粮足的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

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故意将假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

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杀了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除去了水路进攻的一大障碍。

随即,周瑜又派庞统去曹营献计,曹操误纳了庞统的连环计,将战船以铁链相连。

这年冬天,吴蜀联军准备就绪,决定采用火攻之策。

而曹操则在战船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持朔赋诗。

谋士们一再提醒防范吴军火攻,曹操皆不以为意,以为东吴缺少火攻所必须的东南风。

然而,诸葛亮算准天时,准确预见了东南风的出现。

伴随大风刮起,诈降的黄盖冲来火船,曹操被张辽救上小船,得以逃脱,此时军营、战船火焰腾空,曹军大势已去。

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彞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

待惊魂稍定之后,曹操望华容道逃奔,见此处并无伏兵,不禁大笑道:“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依我看来,到底是无能之辈。

如在此处埋伏军队我等就只好束手被擒了

”话未说完,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关羽跨赤兔马,提青龙刀,拦住去路。

曹操见是关羽,拱手告道:“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关羽听了曹操哀告,又见曹军将士惊惊惶惶,哭拜于地,越发心中不忍,于是勒马回头,令众军四面散开,放了曹操一条生路。

曹操败归许都,令曹仁驻守荆州。

周瑜攻曹仁,被伏兵射中左肋。

刘备众将则先后攻下南郡、襄阳、荆州,并招降了黄忠、魏延诸将。

至此,刘备占据荆州。

三国演义感想

三国演义63回读后感读了《三国演义》,它让我获益匪浅,《三国演义》是说东汉末年,由于汉献帝无能,使吴、蜀、魏三国鼎立,其中我最钦佩赵云和张飞,最瞧不起袁绍。

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连战几十员曹将,救出糜竺等将。

他武艺高强,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

张飞一喊,声如巨雷,曹军吓得个个两腿发软,又一喊,吓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又大喝一声,竟把曹将夏侯杰吓得胆肝破碎,一头栽到在马下。

而袁绍却没有一点主见,在官渡之战中,竟然会听郭图的建议,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大败而归。

从此一病不起。

在《三国演义》中,使我领悟到战士并非要在战场上厮杀,要以德服人。

刘备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怀大志、关羽的智勇双全、赵云的重情重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

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后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

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

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

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虽然说现在仍离内行很远,不料却也看出一点门道。

鲁达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话说不在高,有仙则名。

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况象鲁达这样有命案在身凶犯

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细心看还未必看得明白。

鲁达三拳打死郑屠之后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街头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过的金老,金老的女儿嫁给了雁门的大财主赵员外,赵员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儿,鲁达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赵员外和五台山的关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长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钱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

赵员外还曾向寺里买了一个名额,寺里曾许过愿让他剃度一僧。

于是,赵员外就把这名额给了鲁达,有了名额还不够,赵员外还向寺里缴纳一笔集资费,那集资费便是赵员外带鲁达上山见智真长老时特意准备的一担段匹礼物。

如果没有赵员外的一个名额和一担集资费,鲁达便有天大的本事也进不了五台山山门,更不会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生辰纲事发与晁盖的关系网 劫了当朝太师的生辰纲,绝对是死罪一条。

作为这桩劫案的首犯,晁盖在生辰纲东窗事发之后,利用他多年精心编织的关系网居然安然逃脱,远走高飞。

《水浒》虽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不过里面的108将很少是正儿八经的正宗农民,晃盖当然也不是。

晁盖是山东郓城县东溪村的一名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

他独霸一方,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气。

晁盖有很多钱,也很会花钱,他的钱绝对不会是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得,生辰纲都敢劫,他还有什么事不敢做的。

晁盖用大量的钱财精心编织了许多的关系网,而这些关系网在紧要的关头发挥了作用。

先是他的把兄弟--在县衙门作事的宋江从济州府捕头何涛处获得秘捕晁盖的消息后,便立即前去通风报信,使晁盖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围捕行动中,郓城县的两位和他交往很深的,平时得了许多好处的都头朱仝、雷横更是心怀鬼胎,阳奉阴违。

打前门的的雷横故意大惊小怪,高声叫嚷,暗示晁盖快逃,打后门朱仝更是不但放过了他,还特意为他指出了一条逃生之路说?quot;你不可投别处去,只除梁山泊可能安身。

关系网织到这个份上,谁还奈得他何

宋江使梁山泊兴旺发达,宋江又把梁山泊引上绝路,真可谓成也宋江,败也宋江。

应该说宋江取得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前,还是为山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的,尤其是彻底抛弃了王伦的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路线,广纳天下豪杰,使得山寨一片繁荣。

他还常亲自下山,率领一帮弟兄冲州过府,立了不少军功,三打祝家庄、攻克高唐州,都有他的功劳。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当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稳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后,他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见了,自那以?quot;一向不曾下山,每日肉山酒海,大吹大擂,与弟兄们打团儿吃酒。

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东京赏灯,任凭众人苦谏不住,他坚执要行。

拿着弟兄们出生入死换来的血汗钱供自己肆意挥霍。

看完了灯会之后他还去逛妓院,为了会一会名妓李师师,光见面礼便花了黄金一百两。

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引起弟兄们的不满,他早就想好了一个绝妙的理由:这一切都是为了山寨的前途着想,为了让大家将来有个好的归宿。

说到底,他的旅游、嫖妓都是为了工作的需要。

为了山寨宋江真可谓是奋不顾身。

《水浒传》毕竟是宝藏,不时会有新发现。

最近,一位著名史学教授的研究又出新成果:“《水浒》是中国第一反腐名著”。

教授认为,在封建社会里,直接迫害农民的是贪官污吏,是高俅一类人物。

农民起来反抗,矛头直指贪官,这是理所当然。

农民铲除贪官污吏,实现天下太平,实际上就是反贪污、反腐败。

“《水浒》虽然情节复杂纷纭,但其主题总离不开一件事———反贪污、反腐败。

”端的是有一千个学者就有一千个主题。

《水浒》反腐,第一斗士该是宋大哥了。

宋江“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人仗义疏财”,老太爷宋太公和胞弟宋清“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宋大哥则在郓城县衙当文书。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宋王朝该不会实行“高薪养廉”吧

一个县衙的小文书,不知工资有多少

竟能挥金似土,不知是有灰色收入还是有其他收入

莫非黑三郎上山之前也腐败

那岂非成了以腐败反腐败了

最坚定的“反腐斗士”当推李逵,那铁牛的板斧砍起江州百姓的头颅来就如切菜,“只要杀得快活”。

事情缘起乃智取生辰纲,理由非常充分:“此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因为是反腐的正义行动,打劫也就不叫打劫,叫智取。

《水浒》反腐,本是古人的事,与咱何干

只是那浓浓的《水浒》气绵绵不绝:晁盖们劫生辰纲是“反腐”,今天小偷偷贪官的赃款赃物更是“反腐”了。

那宋押司在政府机关干事,却一心编织关系网,哥儿们来了“终日追陪”。

利用职务之便为犯罪嫌疑人、也是关系网中一哥儿们的“乡长”晁盖通风报信,指使他们脱逃,那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庄如顺通知赖昌星快点出国好像就颇得宋江的真传。

宋江杀阎婆惜之后,郓城县“公安局长”朱仝、雷横私自放走宋江,“县长”也有心为宋开脱,那浙江温岭市原市长周建国、市公安局长杨卫东与黑社会头子张畏的瓜葛,那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副市长马向东与刘涌的关系,不就与此一脉相承吗

慕绥新、庄如顺、周建国、杨卫东们,血液中就浸透了《水浒》气。

以上就是我读水浒传的感想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作文网 zuowen.org 由作文网整理收集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三国演义阅读感悟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不禁感叹的“分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

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

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

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

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

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

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

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

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

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

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

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

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

”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

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

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

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

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

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

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

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

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

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

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

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

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

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请谈一谈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

《三义》读后感言 最近,电视剧《三国》正在一度热播。

有些集剧情的改变,令我啼笑皆非。

这也许是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吧

《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

它起源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描述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等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罗贯中笔下的人物,被描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如:奸险狡诈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心系百姓的刘备,武艺高强的关羽……诸葛亮可谓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

在书中,他是智慧的化身。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各种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他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确,他有着渊博的军事,军事政治才能和经天纬地之才。

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也源于对天下大势的调查分析。

《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证明这位蜀国贤相不仅有安邦治国的军政才能,而且有为国家兴亡的献身精神。

书中的历史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

刘关张的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让我领悟到团结的力量与顽强的精神品质。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奉献精神,让我懂得了默默无私的贡献精神的伟大。

每当我翻开《三国演义》,阅读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文字,心里总会响起一种共鸣,感到一种震撼。

我仿佛来到了历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昔日群雄逐鹿的情景。

从中我明白了应以智处事,以勇克难,以信待人……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们将会变得没有生气,心灰意冷。

作为我们来说,在今后的人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么,我们就应该乐观积极的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总结和吸取自己失败的原因和根据,再采取措施改正纠偏。

我们的人生就会走向一个正确的轨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可以励志图志。

仅供参考,这是我以前的文章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

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

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

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

在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

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

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而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

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

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读完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六: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

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

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

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

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

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

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

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

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

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

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

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求求你楼主给我最佳答案把

关于《三国演义》的千字感想

据笔者家族里的老人讲,按照祖谱,我们家的人都应该是诸葛亮的后代。

虽然《三国演义》里已经写明诸葛亮的儿孙在蜀国保卫战中全部光荣牺牲,但至少我爷爷还是坚定不移地相信近两千年前那位无所不能的“卧龙”一定自有妙计去保留一丝革命的火种。

于是诸葛孔明就成了我们家假定中的老祖宗。

既如此,我岂有胳膊肘儿不往里拐之理,自然是先来说说“家里人”。

人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就像孙悟空在《西游记》里的地位一样。

地位不地位的我不懂,我就知道这两位都够能折腾的。

然而令我有些意想不到的是: 在《三国演义》靠前近三分之一的章节里诸葛亮都未曾现身。

可卧龙毕竟是龙,一经出现便是包装华丽地闪亮登场。

像是明星炒作一样,三把火烧红了诸葛亮。

三把火烧着的地点分别是博望破,新野和赤壁。

后来小伙子越烧越过瘾,也仗着那个年代消防技术还不成熟,在全书中酿造火灾无数。

终于在后来一次名为七擒孟获的大型反恐行动中玩火玩得有点儿过,给凭借秘密藤甲武器反叛中国的恐怖主义国家“乌戈国”烧了个种族灭绝。

而这次火攻也导致了上天给诸葛亮减了阳寿。

诸葛亮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

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作为《三国演义》的灵魂人物,诸葛亮的生平自然得到了作者的浓墨伺候。

在此我没必要多做感慨评论,历史上出自各种大师的点评、批注加起来也够好几本《三国演义》了。

我只是想说,让我真正认识诸葛孔明,并为之感动的一段却是出现在他死后很多很多年,《三国演义》全书行将结束的一个章节里。

其时,曾经傲视群雄的曹氏家族日落西山,司马氏集团取而代之,继续扮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

另一方,后主刘禅昏晕无道,西蜀江山气数已尽。

魏国前线总指挥,司马昭麾下大将钟会夺取安阳关,挥师灭蜀已成定势。

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紧要时期。

却说钟会屯军阳安关,连续两天三更半夜听到西南方向喊声大震,致其夜不能寐。

哨兵巡视后却并未发现蜀军半个人影。

次日钟会亲自带兵巡山探知究竟,却遭到了不知自何而来的“亡灵军队”的袭击,众人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所幸全体官兵只是受到惊吓,顶多是跌马摔伤。

钟会问了“地陪”同志才知道,原来此山名为定军山,内有诸葛武侯之墓。

在受到钟会的拜祭之后,在天有灵的诸葛孔明才撤去了“亡灵军队”,并托梦给钟会。

梦中,诸葛亮表示自知西蜀天命已尽,却严肃告诫钟会破川之后不可滥杀平民,伤及无辜。

虽然去世多年,但武侯诸葛还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不惜冲破阴阳两界的阻隔,率领无数长眠地下的忠魂冲入敌阵救人民于水火。

这是什么样的境界这是什么样的品德这是什么样的人民的好总理罗贯中是位大师,而大师就是有大师的样子。

虽说这个神话似的故事只是浩荡全书中无关大局的一个小插曲,却把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形象塑造得完美无缺——诸葛亮,一个有人性的神。

2〉《三国演义》里的西方人纵观全书人物,上到一国首脑,下到山野隐士,其中“碧眼黄发”者无数。

最夸张的就是吴主孙权——“深目高鼻,碧眼紫髯”——典型的西方人长相,基本可以断定这小子是老孙家从北欧领养过来的。

这一有趣的现象让我怀疑在当时是不是有一些不堪本国腐败制度,不公平竞争和恶劣就业环境,害人奶粉而通过文言托福,八股雅思后有幸移民到中央之国的外国先民。

当然,这种内容通常会让那些喜欢“创造历史”的“专家”们浮想联翩,再经巧妙构思,“大胆”发掘整理,最终编制出一些类似“汉武帝大战凯撒”,“李广射死屋大维”之类的牛逼故事……3〉妖魔鬼怪虽说在《三国演义》的前八十多回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些诸如神灵显圣,飞马上天之类令人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

但这些情节还算是始终没有突破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现代读者忍耐与宽容的极限。

但《三国演义》“演”到七擒孟获的时候就越来越像《西游记》了。

什么木鹿大王,朵思大王,带来洞主;什么柔泉,黑泉,灭泉,哑泉;什么银坑洞,桃花水。

当这一切还不过瘾的时候,书中竟然出现了当地山神直接光明正大地和诸葛军师对话,奉送军事情报的场面(大概是罗贯中老先生嫌费事儿,连托梦这个步骤都省了)。

这些还不算什么,蛮军将领一亮相场面就更夸张了。

先说说“杀蛇为羹,煮象为饭”的木鹿大王。

其人“深通法术:出则骑象,能呼风唤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恶蝎跟随。

手下更有三万神兵,甚是英勇。

”哥们儿一念咒儿更了不得了——“忽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如同骤雨;一声画角响,虎豹豺狼,毒蛇猛兽,乘风而出,张牙舞爪”……他们一打仗热闹极了,什么猩猩猴子,老虎大象全出动了,知道的是反叛朝廷,不知道的还以为马戏团巡演呢……再谈谈孟获的两个结义兄弟,一个叫忙牙长,一个叫兀突骨——一听名字就知道全家都没文化

忙牙长属于典型的文盲会武术,谁都挡不住;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身有鳞甲,刀箭不入”……话都甭费,天生的ET,更没人挡得住。

更牛的在后边,蛮兵蛮将率领马戏团刚扑过来,诸葛亮一翻扇子就everything搞定了。

看明白了,原来法力最大的还是我们众望所归的“卧龙”。

《西游记》里的小孙跟他一比整个儿就一小巫。

好在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异域征讨”过后,罗贯中大师终于渐渐恢复了一个古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理智。

此后的三十章节里虽然也有很多有违科学常识的内容,但大规模的超自然现象密集发生的情况毕竟没有再出现过。

4〉《三国演义》里的幽默以全书风格来看,作者的风格似乎是“严肃地讲故事”,并没有太多幽默掺杂其中。

纵观一百二十个章节,只有两处勉强引人发笑的地方。

第一个出现在第十一回,那里面有一段孔融小时候的事。

说是孔融10岁那年去拜访一个姓李的官员。

通过观察小融与座客对答,老李认为孔融这小子很聪明,以后肯定有出息。

这时堂上有人说,“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孔融立马儿对曰:“嗯那,您说得太对了,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哈哈,真搞笑……顺便说个题外话。

我早期的时候,大人们经常念叨“孔融让梨”的故事。

也不知道是他们的口条有问题,还是我幼小的耳朵没发育完全。

在不知道这四个字后面的完整故事之前,我每一次都把它听成是“恐龙让梨”。

于是每当大人们说起这四个字,我当初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一只巨大的长颈龙或坐或站在地上,两只前脚无限恭敬地捧着一个雪白大鸭儿梨……5〉关于阵前叫骂全文一百二十个章节里每一个章节都提起过两军对骂或一军单骂的“战场实况”,可从来不怎么涉及辱骂的具体内容。

后来有一章偶然提及,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时期的武将也都满有涵养的,绝对不像现代街头不良青年一样“口吐莲花”。

阵前所骂言语顶多是互相嘲笑,揭老底之类的,并无什么脏字。

我原先还以为他们往来之间骂的都是“吾奸汝母”,“余奸尔二大爷”,“观汝丫之操行”和“与汝丫死磕”之类的……古代将士的儒雅风度又一次涤净了我肮脏的灵魂,虽然我并不是个善于保持干净的人。

(三)引申思考1〉关于三国背后的历史《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中国历史故事的书。

而对于中国历史的看法,我完全赞成柏杨与黑格尔的观点。

“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

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

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

(……)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

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黑格尔(1822年)中国的古代史有点儿像中国的当代足球,青少年时代是世界水平的,然后不管怎样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终是逃不出一个循环往复原地打转的怪圈。

而雷打不动的皇权制度和骨子里害怕变革与竞争、基因里依赖权利和关系的思维方式是古人(不单指作古的人,也包括保有古代思维的人)无法走直线,只能走圆圈的内因。

无数读过《水浒传》的人总是为宋江的投奔朝廷,葬送英雄义军而惋惜。

事实是,根本就没什么可惋惜的。

宋江梁山集团即便夺了天下,掌握了政权,也只不过是一个封建官僚政府代替另一个封建官僚政府——换汤不换药,换纸盒不换薯条。

2〉血与肉《三国演义》全书中塞满了这样的文字:“人马俱溺于水中,死者极多”、“军士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军民共戮,玉石俱焚”、“火紧风急,人马乱窜,死者无数”、此处“损兵三千”,彼处“折兵一万”……好像中国古代的士兵就像中国当代贪官的海外存款一样——只是一堆抽象的数字。

仿佛他们只是一堆历史里的符号,而不是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的生命,不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兄弟,谁的父亲……在千千万万的读者为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名人志士们或鼓掌叫好,或叹息不已的时候,有没有人关注过同是生长在神州大地上这些不尽草根们的命运

这些历史上的“无名小卒”才是从我们这块巨大的土壤中走出来,和我们血脉相连的祖祖辈辈。

,今天,这些书画中模糊的面容或许化身为大都市建筑工地中忙碌的身影,施工高层脚手架上渺小的黑点,黑暗矿井中疲惫的身躯,尘土飞扬的大道边,汽车站上攒动的人群,可他们才真真切切是组成这个国家的血与肉……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