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读书笔记感言200
黄果树瀑布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黄果树听瀑这篇文章。
我觉得黄果树瀑布真的非常壮观。
正如徐霞客所说的:“所以游者甚为寥落,连街上的不少店铺都早早关门打烊了。
据当地人介绍,盛水季节,瀑水激出的水花雨雾腾空而上,随风飘飞,高达数百米,落于瀑布右侧高岩上的黄果树小镇,造成“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可以作者去的那时候是枯水季节,所以没像徐霞客所说的那样,这让作者留下了一点遗憾。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于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最后,作者对黄果树的瀑布如痴、如迷。
以《黄果山瀑布》为题目写一篇读书笔记。
、书 名: 文章题目: 黄果树听瀑 摘记者: 林 昱 汝 摘记时间: 2010年9月8日
【第2句】:我能简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行人来到黄果树瀑布,可是正值枯水季节,并中的壮观。
但他们仍发现了这儿的美丽,赞叹大片自然的杰作。
【第3句】:通过阅读,我认识了些陌生的词语,并通过查字典了解它的意思: 人喧马啸:声音嘈杂喧闹。
摄人心魄:形容人心动,并激动。
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行云。
寥落:冷落、冷清。
寂寥:寂静、空旷。
浮游:在水中浮动。
【第4句】:我欣赏这些深刻的句子、段落(4句以上): 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阔幅白绢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
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回荡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四边乐声奏鸣,人若浮身一片声浪。
【第5句】: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字数300字以上) 神奇的大自然 黄果树瀑布是天地万物之间大自然的伟大杰作。
在那个地方,十分静谧,没有任何噪音,唯有瀑布的哗哗声才是主调。
大自然哼着小曲儿,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世界到处是一派派不同的景色,十分典雅,华丽中又带着几分雅致,很美。
可如今年,地球变伤痕累累:草坪上到处都是垃圾,几乎捡不完;河流变得奇臭无比,鸭子、小鱼们纷纷游走,寻找自己的新住所,却又找不到容纳它们的避风港…… 人类啊,保护大自然吧
她为我们做了多少无私的奉献,她是多么的神奇,她为我们带来美丽家园。
这样行吗
黄果树瀑布阅读答案
本文对黄果布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恢宏,并学习自然景描写方法.这篇散文紧扣一个“听”字,由远及近,从瀑声、瀑形两方面细致、形象地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气势和壮观景象.作者用生动贴切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描写枯水季节黄果树声势浩大的同时,还通过当地人的介绍和徐霞客的描写,对盛水季节瀑布摄人心魄的奇观做了侧面烘托,从而使黄果树瀑布恢宏博大的特点更突出,使人“如痴如迷”.黄果树听瀑这篇文章.我觉得黄果树瀑布真的非常壮观.正如徐霞客所说的:“所以游者甚为寥落,连街上的不少店铺都早早关门打烊了.据当地人介绍,盛水季节,瀑水激出的水花雨雾腾空而上,随风飘飞,高达数百米,落于瀑布右侧高岩上的黄果树小镇,造成“银雨洒金街”的奇景”.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于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希望对你又帮助,谢谢
《黄果树瀑布》全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黄果树瀑布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水声,再写近观水形,接着写下到谷底,真切的感受到声音与形态.《黄果树瀑布》是“写景为主题”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魄的雄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气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怎么写旁批? 急用!!!
作文教师,我们指导习作往往也都会借助范文来引生布局谋篇、选取材料,这也是一种模仿。
所以,模仿就是从读到写的一座桥梁,写作尚是如此,那么,短短的旁批和总评,这种简单的评价语,仿写起来更是易操作、收效快。
“模仿”决不会让我们无从下手,也决不是那么地漫无边际,它是有一定套路的——比如,学生在写旁批时,一般都是围绕“好词好句”进行评价,根据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经验,他们都知道“好词”就是那些成语(四字词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好句”就是一些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句和总起、过渡、中心、总结等功能句……当然,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语文常识的主阵地还是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和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它是在教师点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节中养成的。
这一点,许多老师在课堂内外对学生都有很多的训练方法和经验,我就班门弄斧了。
学生对“好词好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模式,接下来就是习得具体的评价模式。
我班的自能评改实践是从五年级起步的,所以我就拿五年级的教材举例子。
比如五上《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等文中大量使用了比喻句,那么比喻句怎么评呢
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一定会让学生理清这句中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拿这两者作比,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相似之处);进而感受其中的准确性、形象性。
像“它(迎客松)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我会引导学生明确:这句比喻句是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好客主人伸出的手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特点,同时也准确地说明了“迎客松”名字的由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句比喻句是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这样的语言就可以套用在所有的比喻句评价上,这样,学生在评价他人作文中写旁批时也会这么用。
而稍加点拨,学生也很快会掌握拟人句的评价方法——“这句拟人句是把( )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再如,五下教材《秦兵马俑》《埃及金字塔》等文章的结构甚为相似,其中的过渡句也是使上下文内容联系紧密,使行文自然、流畅。
有了课堂学习的指导,学生也掌握了过渡句的评价方法——比如我班张星雨同学在五上习作2“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中写道“欢欢不仅外表可爱,就连吃食的样子也让人忍俊不禁。
”马信嘉同学对此句的评价是: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你上文写了欢欢可爱的外表,下文写了它吃东西的样子让你发笑,也很可爱,这句让这两部分内容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很好。
“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自然地联系”这样的语言也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习得的。
而我们所在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将习得的语言形式迁移运用到习作评价中去。
结合课文《壶口瀑布》的描述,写一段说明文字(100字左右)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
西濒陕西省宜川县,东临山西省吉县,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公里。
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
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