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塑料袋活动的感言

08-10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对废塑料袋的处理方式

回收的仅是一小部分。

一些由小企业用以加工再生塑料。

大量白色垃圾的处理还是一大难题。

来源:中国塑料行业网 时间:2006-9-1 “这里散发的臭味都让人无法忍受,别说窗户,连门都不敢开啊。

”近日,大连市甘井子工商分局大连湾工商所在大连湾村一废旧库房附近巡查时,接到了群众的投诉,称附近民房内有一塑料加工点,严重干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执法人员一举将这个利用废旧塑料袋再加工黑塑料颗粒的黑加工点端掉,并查封其生产原料及工具。

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几百平方米的房子内到处都是堆得高高的垃圾塑料袋,这些垃圾袋经过简单地冲洗之后,传送到粉碎机里,经过高温冷却之后,形成塑料颗粒。

地面上几个水槽内黑色的液体里飘着塑料碎片,满地的污垢,屋内根本无法进人,热气、臭气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经查,当事人低价收购废旧塑料,加工成聚乙烯颗粒后,再卖给黑加工点制成塑料袋,有些塑料袋甚至被出售用来装散装食品。

他们没有办理营业执照,执法人员依法对其进行了取缔。

塑料袋如何跨过反倾销道槛 作者 WSMARKET 于 2006-08-15 08:49:15 (91 次阅读) 塑料袋因为成本低廉,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包装的各个领域。

我国生产的塑料袋产品优价廉,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但在我国塑料袋出口取得了快速增长同时,也引起了进口国的关注,接连受到主要出口市场的反倾销调查和裁决。

目前,各方关注的欧盟对华塑料袋反倾销案已经接近“大限之期”,9月底前欧盟将正式公布的终裁结果。

从现在欧盟披露的终裁草案了解,中国企业将获得

【第15句】:2%的平均税率。

业界普遍认为,最终的终裁结果与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按此税率,此前被美国反倾销大伤“筋骨”的中国企业,将再次深陷困境。

随着我国塑料袋出口量的不断增大,中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塑料袋进口来源地。

大量低于欧洲当地均价的塑料袋进入欧洲市场对欧洲的原有的塑料袋生产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2005年6月30日,欧盟开始对产自中国的塑料袋进行了反倾销立案调查,共有107家中国塑料袋企业应诉此案,其中欧方抽取出口数量靠前的10家应诉企业为实地核查对象,并给予其中9家“市场经济地位”。

10家实地核查企业分别获得0%-

【第15句】:2%的反倾销税,其余应诉企业获

【第15句】:2%的平均税率。

据中方统计,此次中方企业的涉案金额在

【第3句】:1亿美元,虽然这次欧盟公布的针对中国塑料袋反倾销税率并不是很高,但国内行业人士表示,

【第15句】:2%的反倾销税率,将使企业利润空间起码减少了两成。

目前国内的塑料袋生产企业一般使用回收的废旧袋子作原料,低廉的价格使得利润已经很少。

加上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成本的提高,情况更加恶化,每个普通袋除部分能获利1分以上外,大部分获利都只在0.3~0.5分左右,毛利仅在10%左右。

但是一些国内企业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只有忍受“微利”甚至“无利”的局面。

此次一旦最终的终裁结果生效,那么一部分出口企业因为税率的提高而不得不放弃海外市场,转而在国内强占市场份额,到时国内的塑料袋生产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惨烈,市场的整体格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长期以来,欧盟一直称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直到1998年才将中国改称为“转型期市场经济国家”。

在我国进入世贸之后,欧盟和美国这两大贸易巨头也始终没有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这造成我国在遭受反倾销调查中,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即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当局在判定中国商品是否以低于成本价在其境内倾销时,不是以该产品在中国国内的价格为参照,将引用一个被承认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替代国的成本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因此,欧盟及美国对中国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中便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

这大大影响了中国公司在应付反倾销指控时的自卫能力。

现在我国塑料袋这一商品被美国和欧盟接连扣上“反倾销”的帽子,我们的企业是否只能坐以待毙呢

从美国针对中国塑料袋反倾销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对于反倾销的积极应诉将有助于我国企业规避一定的倾销税。

200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开始对中国聚乙烯购物袋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4年,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零售购物袋存在倾销行为,平均税率为

【第23句】:06%至

【第41句】:21%。

在9家被选作强制调查企业中,2家企业由于没有选择恰当的律师应诉,得到最高税率,为

【第77句】:33%;而深圳恒隆公司和南通华盛有限公司因为较高的反倾销意识和应诉水平,最后分别获得0.2%和

【第2句】:29%的低税率。

在国内,不少企业对于反倾销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有的企业认为,应对反倾销是政府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加上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忍为上策,认为在国内打官司尚且“缠人”,洋官司岂不更加难以应付,况且应诉费用还很高,等到真正要征收高关税时,企业最多转向,不会有太大损失。

事实上,各国实施反倾销调查的目的不是追究有关当事方的责任,而是限制其今后的“倾销”行为,往往针对的是一类产品,不应诉就意味着丢失市场,应诉不力则意味着市场萎缩,积极应诉反倾销是整个行业的大事,企业应该团结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产品在海外出口的机会。

在欧洲,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因此对于中国塑料袋的反倾销尽管主要是经济贸易上的博弈,但也存在欧洲人处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

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

这两种办法都不利于环保,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

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欧洲环保组织一直在对各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促使它们采取行动。

目前爱尔兰和丹麦已在对塑料袋征税,法国也正在采取相关立法措施以禁止塑料袋的使用,而在波兰、德国、瑞典、芬兰、比利时和荷兰等国,许多零售商对塑料袋收取费用,现在欧盟对中国等亚洲国家塑料袋的反倾销裁决可以有效的控制非环保型塑料袋在欧洲的“蔓延”。

需要看到,环保型塑料袋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欧洲有的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尽管成本较高,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在随着环保意识的全球化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可降解塑料袋的普及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国塑料袋生产商应紧跟世界趋势,大力开展环保研发,为我国出口的塑料袋提供一张合格的“passport”。

减少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防治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方法:

【第1句】: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塑料包装物就已达

【第23句】:4,日本为

【第20句】:1公斤,欧洲为15公斤。

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

【第13句】:12公斤)。

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

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

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

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第2句】: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第3句】: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

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

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

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第4句】: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

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

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

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

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

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

已有

【第2句】: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

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

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

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

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

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

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

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

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5句】:第三,强制回收利用。

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

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

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

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

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

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

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

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

《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

《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

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

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

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

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第6句】: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

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

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

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第7句】: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

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

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

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

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要减少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第8句】: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

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

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

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

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

【第2句】: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

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第1句】:“视觉污染”。

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第2句】:“潜在危害”。

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第1句】: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

【第23句】:4公斤,日本为

【第20句】:1公斤,欧洲为15公斤。

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

【第13句】:12公斤)。

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

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

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

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

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

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

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第2句】: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

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

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

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

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

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

已有

【第2句】: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

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

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

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

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

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

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

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

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

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

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

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

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

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

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

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

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

《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

《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

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

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

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

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

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

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

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

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

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

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

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1句】: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

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

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第2句】: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

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

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

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第3句】: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

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

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

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第5句】: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

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

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

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

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

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

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1句】:加强宣传教育。

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

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

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第2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

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美国进口普卫欣防雾霾 天 m。

【第4句】: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

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我有个建议,不过得先投资一笔,由于现在人们日常买卖用塑料很多,特别是塑料戴,我们可以促进用布袋的好习惯,所以可以做这个宣传,发布袋啊~~~~~~~~~~~

扔塑料袋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现在 最严重的就是白色污染,而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次性塑料袋,一次塑料袋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危害。

【第1句】:大多数人是采用把塑料袋埋在土壤下的方法来减少身边的塑料袋。

可是,塑料袋不仅没有销毁,还把塑料袋所埋着的土壤会是这块的土地无法长出任何植物,也会使人了所需的粮食大大减少。

【第2句】:在河道里也随处可见白色塑料袋的身影,把塑料袋扔进河里,不仅污染水质,还使在河里的鱼儿纷纷死亡。

【第3句】:如果,把塑料袋给烧毁的话,就会使空气污染,制造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使人了受不该受的疾病。

废旧塑料袋加工出的颗粒叫什么名字

一般都是聚乙烯材料的再生塑料颗粒 应用范围很广成本价格2000- 3500\\\/吨产品售价4000-8000\\\/吨 通常5000左右销售这个不好说 看门路了 投资谨慎 如果要做一个项目 你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万万不可听信 设备销售或者加盟商的片面之词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