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学画画的感言

10-01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学画画,对孩子与家长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学画画,这样对促进孩子和家长对画画的学习都有所帮助,家长回到家里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教学方法辅导孩子画画

孩子学画画 家长应该怎样鼓励

可以让孩子多与同龄人一起坐下来画画,多交流。

也可以孩子看看其他人画的,特别是同龄人画的画,说不定孩子就喜欢上了,你可以去下载个童画秀秀,这个超好用,上面有好多孩子在画画和晒画、手工,我女儿也是这样,现在整天自己看着那个APP自己学着画.

孩子学画画对将来有什么好处

NO.1 画画让孩子一生更加幸福

决定一生是否幸福的因素是什么

金钱

地位

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的审美观。

一个懂审美的人,能够无论贫穷或富有,都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读书,画画,让孩子性情温和,智力得到提高。

NO.2 审美是熏陶而来审美的能力是花钱买不来的,也不是一个月的速成班能够学来的。

审美品位是靠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艺术修养熏陶而来。

一个从小喜欢艺术、喜欢绘画的孩子,和一个从小只看电视、玩游戏的孩子,在长大后的气质上会产生非常大的区别。

NO.3 环境决定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是否聪明,是否学习好,是否懂事,家长都能够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

有些家长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考不好就又打又骂。

可是反观他们自己,天天在家打麻将,孩子连安安静静的书桌都没有,怎么能有个好成绩呢

NO.4 儿童画画最重要的是获得自信画画,是宣泄自己,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

有些时候孩子的一些想法无法表达出来,却可以表现在画布上。

评价孩子的画,不能用“像不像”来说,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让孩子保持画画的积极性,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并在这个方面得到自信。

孩子学画画家长应该怎样鼓励

宝贝越来越棒了,相信你会画的更好

鼓励式教育,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

家长为什么希望孩子学习画画

如果是孩子感兴趣的特长,那么就应该系统的去学习例如画画。

报专业的学习班是学习画画的,最好方法。

家长对孩子学完弟子规之后改变的感悟

自己挑啦,O(∩_∩)O~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

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

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

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

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

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

我们是“礼仪之邦”。

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

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

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

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

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

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孩子学画画会提升自身的哪些能力

对孩子来说,画画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陪伴他们成长的好朋友。

在孩子成长进步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可以看到绘画的身影——

【涂鸦期】用画画“说话”在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还不太熟练的时候,肢体动作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当见到两三岁的孩子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两手欢快地挥舞着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孩子在表达“他很开心”的信息。

同样地,当孩子用画笔在纸上随意地涂鸦时,他也是在表达情绪。

也许刚刚妈妈不在他感到害怕,又或者是他打针的时候大哭了,这些或紧张或兴奋的情绪都可以通过涂鸦来抒发和缓解。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纸上涂鸦着一些你看不懂的东西时,不要感到惊讶,这只是你的孩子在用另一种方式“说话”呢

【探索期】用画画探索世界当孩子长大一点后,他开始将现实世界的事物和他纸上的形象建立联系。

他会不满足于简单的涂鸦,他想画出自己所见到的人和事。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尝试表达他认为重要的、能够想起的事物,比如,孩子不会怀疑自己在纸上画的这个歪歪扭扭的圆形就是昨天妈妈买回家来的苹果。

也就是说,孩子开始尝试使用自己的抽象思维。

在未来的数十年中,抽象思维会一直伴随着他的思考,而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在各个领域的表现也将会很突出。

在孩子探索的阶段,他会接触到不同的美术材料,这样就更加能够激发孩子探索欲望。

在孩子使用独立思维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形成独立人格,也可以帮助他进行独立思考。

这是因为在画画的世界,他所画在纸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经过他自己选择的——比如要画什么,怎么排版等等。

换句话说,这个“纸上的世界”是他建立的。

让孩子明白自己有建立世界的能力是一件好事,他会明白,世界上没什么是他做不到的。

【教育期】用画画缓解压力随着孩子的年龄再大一些,我们就要送他去学校学习知识了。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目前还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培养比较少。

但是知识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不够的,艺术也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并且增强孩子的适应性。

在这个阶段,画画是平衡孩子的智力与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孩子的好朋友。

所以,尽管孩子已经开始面临学业压力,也不应该让孩子完全放弃画画,毕竟这是孩子在学习中放松的好方法。

【终身】用画画获得幸福尽管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有着绘画的天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名的画家。

那么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画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呢

应该是为了终身的幸福。

一个孩子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成长环境以及父母对他需求的理解和应对。

而绘画既可以孩子所拥有的成长环境,也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极佳渠道。

绘画可以帮助孩子正视个人的体验,正视个人的情感。

这样就算孩子只有一点玩具,他的内心很丰富,也一样可以玩得很开心。

而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之后,就算他只有一个人,他也不会感到孤独。

对于家长来说,绘画能帮助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父母和孩子在讨论画上的内容时,父母可以更好地倾听孩子想表达些什么,也能知道什么对孩子来说更重要;而当孩子不知道画什么时,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回忆曾经的经历来帮助孩子创作,无形间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绘画在各个方面都对孩子有益处,而家长也要更加注意“帮助”孩子画画的尺度和方法,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试着去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以免在不经意之间就伤害到孩子对画画的乐趣。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