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朴素之星的获奖感言
勤俭节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节约能源、资源更为重要。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更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作为社会实践部的一名干事,能与其他干事以及干部一起圆满完成任务,令我格外高兴。
同时,在工作中我知道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一起工作。
都说人多力量大,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更好地沟通,热心的路人都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这使我十分有成就感。
我认为这次活动十分有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崇尚节约光荣,增强节约意识,做到身体力行,坚持杜绝浪费行为;节约用纸。
推行双面用纸,减少纸张消耗; 节约用电。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杜绝长明灯。
工作或学习结束后及时关掉相应电器的电源,如电脑主机、显示器、饮水机等;节约用水。
用完水后或见到滴水的水龙头,及时拧紧,发现损坏的及时报修,严防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杜绝“长流水”;避免大开水龙头,提倡用脸盆洗脸洗手;节约用餐。
积极倡导餐桌文明之风,在食堂买饭买菜要适量,做到不剩饭剩菜。
这次短暂而充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经历,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滴水亦成河。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节约,汇集起来将支撑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让我们从
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心得体会作文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勤俭是美德节约是责任“。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
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大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
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断繁衍、兴旺发达。
勤俭节约还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方针,正是这一方针,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创伤,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现一种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现以铺张浪费为荣,艰苦朴素为耻的歪理。
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我们的学校里也屡见不鲜,例如:水龙头中的长流水,教室、公室中人去灯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里还可以用的书本、文具、还没有吃或者没有吃完的水果、点心、牛奶,扔掉的一次性的碗筷、塑料袋等等。
勤俭节约真是一种过时的观念而应该丢弃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尚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比较贫穷落后的。
在城市里,还有许多下岗工人靠社会救济金生活,在农村,还有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在西部山区,还有许多人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
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比阔斗富的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勤俭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这句话。
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
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而两者的实现贵在行动。
为此我校少先队、团委和学生会将本周定为我校的节约环保周,希望同学们身体力行,勤俭节约。
同时我们学生会在此向全校师生发出《节约行为公约》 培养节约好风尚人人行动是保障夏季空调26度节电效果很显著 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随手关灯莫忘记小处节电有效益 少乘电梯爬楼梯既省电力又健体家用电器仔细挑节电省钱都重要 家电不用要断电省电一成看得见多乘公交和步行既省能源又便捷 购车要买小排量节油实惠还时尚注意关好水龙头宝贵淡水不滴漏 洗菜洗脸多用盆一水多用是窍门纸张应该两面用物尽其用见行动 物品少用一次性节省资源利环境就餐剩余应打包珍惜粮食显实效 垃圾分类不乱扔便于利用好再生过度包装要反对绿色消费益社会 勤俭节约记心头行为公约共遵守 同学们,让我们养成勤俭的美德吧,我们就会拥有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同学们,让我们尽到节约这份责任,牢记这份责任吧!为了自己、为了学校、为了社会、更为了国家,让节约永远的伴随在我们的左右吧
关于勤俭节约美德的小故事,名言
【第1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2句】: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第3句】: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第4句】: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第5句】:节俭下来几何,便是得到几何。
【第6句】: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第7句】: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第8句】: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第9句】:成由勤俭败由奢。
【第10句】: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第11句】: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第12句】: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第13句】: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第14句】: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的心态: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第15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16句】: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筵。
【第17句】: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第18句】: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第19句】: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第20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一明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1]》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
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
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
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
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
”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关于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的名句或格言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低于30字。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第2句】:季文子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第3句】:苏轼之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
著名人物勤俭节约的故事
勤俭节约是美德,艰苦朴素莫忘记。
一滴水一粒米,积少成多了不起。
一度电一分钱,不讲排场讲节俭。
爱惜资源最光荣,铺张浪费最羞耻。
穿着打扮莫攀比,花钱精算要珍惜。
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报国记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