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感言400字
怎样写一篇500字的《弟子规感言》
【第1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
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
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
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
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
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
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纵观 《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
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
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
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
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第2句】:要想成事,必先学会做人。
为人处世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在学校里,在一般的书本上不大能学得到。
可是这个事情又很重要,不学不行,因为我们在社会上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原因就是没有得到过很好的处事教育。
那么,有没有一本书能够很有效地解决这样的人生困惑呢
我想是有的。
我就有幸遇到过一本很好的书,这本书名叫《弟子规》。
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在他身价达到几十个亿时,把《弟子规》引入了他的企业管理,并现身说法《弟子规》的好处。
他说,学好了《弟子规》有三大好处,一是家庭和睦,二是身体健康,三是事业有成。
真有这么神奇的好处吗
我们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怎么说的。
《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教导编写的一门为人处事的规范,全文只有1080个字,分为总叙、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五个部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的总叙。
首先讲在家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讲说话做事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跟大众相处的时候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了这些,还有精力的话,就要学习典籍和其他有用的文化知识。
这个总叙告诉我们,《弟子规》其实就是生活,生活之外没有《弟子规》。
你看一是居家,二是言行,三是处世,四是学习。
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不就是这些么
认真读完《弟子规》后,我自己的感想是,如果能够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的确能帮助我们平衡心境,改善生活的环境和质量。
不妨简单展开来说一下。
先说孝悌,就是孝顺长辈,友爱兄弟。
作者把它列为全篇之首,实在是用心良苦。
因为我们从生到死最重要的生活就是居家生活。
我们最初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我们的德行的根基在于报答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一切的行动都是为了大大小小的家能够兴旺发达。
孝悌的教导林林种种,归根结底就是要长养我们对人的一颗感恩之心,对人的一颗恭敬之心。
感恩,恭敬,这是不简单的,有了这样的心量,我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才有了根基。
再说谨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说的是时间的重要;“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说的是穿衣的原则;“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说的是行动站立的要求;“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说话要讲诚信,实事求是,说话的要求;“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对待蜚短流长的态度;“见人善,即思齐,虽去远,以渐跻”要见贤思齐;“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友,渐相亲”。
对待过错与荣誉的态度问题……你看,这些谨信的要求,是不是能矫正我们很多错误的言行与态度
正是这些态度造就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啊
改变错误的习惯,就能改变生活的环境和质量。
再看众爱亲仁。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亲仁者,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我们在社会上跟人相处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地方做得远远不够呢
那些摩擦是不是能够从这里面找到原因呢
当我们真正做到对人平等博爱之后,不仅能在社会上如鱼得水,而且“得道多助”,会促进事业的发展。
最后看看学文。
这是《弟子规》的落脚点。
它提出学习学习,要注重学,更要注重习,就是说,只是死读书,不注重实践,就会长浮华,而只是一味的做事,不学习事情的义理,就会有很多偏见。
再好的东西,你不去落实,那是没有用的。
《弟子规》常看常新,它包含的道理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实践。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左右
弟子规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的意思。
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
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
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怎么才能做呢
学知识。
怎么学呢
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我觉得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读《弟子规》有感 600字
【第1句】:《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主要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亲情,友情,孝俤,学习,等内容。
就拿孝俤来说吧,它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个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弟子规》,<入则孝>中的一句话,让我们印像深刻,“亲爱我,孝向难,亲憎我,孝方贤。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及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
如果父母亲了、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
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我们青少年,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值得赞赏和学习的。
不过大多数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都从来没有为父母付出过,从来都只有索取。
连古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何况我们呢
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劳动。
区区这点小事我们都做不到吗
父母和子女有了代沟。
子女不愿意跟父母多多沟通。
父母批评了我们,我们就怒气冲天,顶撞父母,把父母当仇人一样。
家庭没有了融洽的气氛。
其实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我们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应该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只有这样父母和我们之间没有了任何代沟,就像朋友一样,可以互相说心里话。
小家庭和睦温暖,那社会这个大家庭就更加安定了。
希望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
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庭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
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勒逸的环境中。
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
就是堡垒下的基石。
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成金石堡垒。
读了《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要时时畅读,把它当成自我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针,不断完善自我
【第2句】:我读完了《弟子规》。
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
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
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
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
”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 ,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弟子规感想100字至200字的
学习弟子规,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处事,懂得了要尊敬长辈,懂得了要关爱别人。
听了刘老师的讲课,让我学会了守纪律,学会了体谅别人,学会了干家务,明白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
这段时间在刘老师的的引导下,我坚持每天读背经典,做家务,早晚问候爸爸、妈妈,见到老人主动行礼,见到叔叔阿姨主动问好,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都夸奖我越来越有礼貌了,表扬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我开心极了,感到很自豪。
我知道,我能有这样的进步,都是学习弟子规的结果。
以后,我要把这个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400字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一) 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富校园文化,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校号召全校师生诵读《弟子规》。
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在我校开展。
现在,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师生诵读、学习的过程中,使我受到了身心的洗礼与教育。
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
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
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
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
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
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