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调查报告感言

06-24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关于扶贫政策的心得体会800到2000字

一、严格把关,提高扶贫精准度  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

  为此,根据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我乡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重点做好了几项工作:那就是准确扶贫对象,建立规范档案;  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确保扶贫效果;  帮扶责任到位,完善考核机制。

  

【第1句】: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按照精准度的要求,根据县核定我乡20**年贫困人口人的数量科学分配到各村、组,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

  

【第2句】:加强“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

  加强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

  

【第3句】:加快移民搬迁的步伐。

  全面推行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

  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加大移民搬迁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

  比如源生态移民建设项目就由我乡党委书记一把手亲自负责调度,多方奔走,还由乡政府前期垫付了万启动资金。

  20**年计划实施“进城进园”搬迁移民人,实现进圩镇、中心村安置人。

  切实解决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从而不断减少贫困人口。

  

【第4句】:抓好“智力扶贫”即培训转移就业扶贫。

  通过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

  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计划完成学历教育及劳动力转移人。

  

【第5句】: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

  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国务院扶贫办的政策支持,以乡源头生态保护及县饮用水源地为基点,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如源村毛竹、基田村茶叶及毛竹和花卉苗木、大小湖岽村藏香猪、牛、羊特色养殖,胡屋村兔子养殖,黄陂村蜜蜂养殖等等。

  

【第6句】:夯实基础设施基础。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面对全乡70%的小组路未硬化的难题,我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开工建设公里小组路面硬化,2013年向上申报6个扶贫项目,争取资金万,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水通电,个校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二、我乡扶贫攻坚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1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我乡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攻坚工作由党委书记一把手负总责,并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

  党委、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

  按照“书记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第2句】:县乡联动,县级对扶贫工作的参与性增强。

  当前,重点村的村干部和群众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

  全乡6个扶贫重点村已有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

  以“三送”为载体,制订了《乡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

  

【第3句】:正确引导产业转移,大力扶持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

  在加大黄龙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时,大力宣传我县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加强土地流转,特色产业成规模,应对黄龙病带来的蜜桔脐橙产业收入的急剧减少,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

  我乡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采用引导贫困户到我县工业区就业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

  

【第4句】: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攻坚的效益。

  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等培训资源,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乡里今年举办各类针对农民的培训已达20余次,参训人次达500多。

  

【第5句】: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我乡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

  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

  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

  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

  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三、扶贫攻坚工作遇到的难题及建议  

【第1句】:乡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果业开发晚,加上近年为加强源头保护及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了全封山政策及退果还林,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遇到非常大的难题,特别是现在果业遭受黄龙病的肆虐,产业转移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无经验可借鉴,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小规模种植养殖户,抗风险能力更弱。

  建议加大产业转移工作调研,由县统筹作出更加合理的指导性意见。

  

【第2句】: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经济基础差,筹款能力弱,相对而言却是物价、人工上涨,补助标准偏低,通组路路面硬化的交通补助只补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资金缺口巨大,补助杯水车薪,造成“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先借钱”,陷入了越修路要背的债越多的怪圈,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扶贫补助标准。

  

【第3句】:在智力扶贫方面,一方面存在资料过老导致贫困户兴趣降低,另一方面培训知识不够专、精,对提高工作竞争力帮助不够大,加上大部分贫困户本身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层面过低,对培训知识接受消化有难度。

  建议在加大智力扶贫力度的同时升级知识库,多提供先进、专精知识培训,并根据贫困户需要制定培训计划。

  

【第4句】:对贫困家庭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大,面对现在的生活成本、物价压力,扶贫资金杯水车薪,加上经济条件差申请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建议提高补助标准并加大对贫困户的贴息贷款发放力度。

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大家是否对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做过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是否发现隐藏其中的内在价值呢?其实,对我们身边的每件小事进行一次调查,都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

大家都非常渴望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大一第二学期,裴云老师教授的《社会调查》课程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先是每位同学各写出自己的一份调查方案,接着每人设计自己的问卷和提纲,然后分别展开调查,最后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设计调查方案。

  “万事开头难”,大家毕竟是第一次写调查方案,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格式不对,项目不够,内容不符,质量欠缺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错误,在裴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都逐渐地改正过来。

他一次一次地指点学生,学生也一次一次地改,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进步。

由开始的被动(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到以后的积极主动(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大家从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家都想,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完成好。

全班47位同学设计出了各不相同,各具实际意义和特色的调查方案。

如:赵旭英的《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的调查研究》,赵建欣《关于现代大学生“拇指族”的调查研究》,李卫芬《关于武乡一中学生学则文科情况的调查》,张世娟《关于“网恋”的个案调查》……在裴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呈现出一派积极上进,激情高涨的火热气氛。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和提纲。

  调查方法很多,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也有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的。

采用问卷法的同学设计了问卷,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的同学设计出了提纲。

所有这些问卷和提纲都由裴老师亲自来批改,每个人的问卷或提纲都至少修改过三次。

有21位同学采用了问卷法,他们将最后定稿的问卷存入软盘。

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由教务处为我们印制了将近800份问卷。

在这一阶段中,杨亚林和张俊花设计的调查问卷,翟琪和黄佳慧设计的访谈提纲,是优秀典型,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设计新颖、合理。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

  问卷和提纲设计好以后,接进入调查的展开阶段。

同学们纷纷出动,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对象,采访和询问对方,努力使被调查者以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问卷和回答问题,从而让我们获得可靠信息。

大家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亲自到各个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例如:李君霞同学到华美超市调查关于商品包装情况,黄佳慧,孙志芳坚持每天到阅览室观察大家阅览的情况,王玉英到忻一中采访高中补习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李卫芬同学利用暑假到武乡中学调查,成俊敏在家乡深入农户访谈,赵旭英走访辍学儿童的家长,……。

“实践出真知”,大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和增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阅历。

  第四阶段: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这是最后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了。

同学们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调查与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写成报告。

可以说,我们在这一阶段付出的努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十几页纸的报告。

裴老师对每份报告都逐字逐句地一次次地批啊改啊,然后同学们再加啊改啊写啊,一次次地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劳动成果。

好多同学都在报告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比如王玮、郭跃同学将长达三千字的报告进行了四次“改良”,尽最大努力完善着自己的作品。

赵旭英调查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也做了数次修改,在裴老师的精心指点下逐渐成为一份成功的报告。

黄佳慧同学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对几位同学的耐心访谈,写出了五千多字的报告。

就是在打印这些报告的过程中,大家也费了很多心血。

不只是需要掌握打字、排版、制表的技术,最苦恼的是病毒的侵扰,大多数同学都因此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孙志芳同学的报告,四次因为病毒侵害,部分乃至全部文件丢失;黄佳慧同学的报告被病毒损害,五千字全部重新打印,……尽管如此,大家热情不减,反复修改,不断追求规范和美观。

  这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共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大家写出了47篇各具价值和特点的报告。

在整个学习、调查过程中,师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占用了大量时间,然而也收获了许多……  我们首先体会到了裴老师的严谨认真,孜孜不倦,百教不厌,一丝不苟,和蔼可亲,热情奉献和全心负责。

我们也体会到了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上进。

学习委员张俊花同学做了大量组织工作,无数次的收回、发放,无数次的督促、帮助,在每一份报告上撒下了她的汗水。

李君霞等同学,为了展览加班加点,废寝忘食。

特别要说的是杨婵娟同学,她只上了两次课,就转到了法律系,但她从开始的设计方案和问卷,到后来展开调查和写作报告,整个过程都跟着同学们的进度,一步步地修改完善,直到课程结束写出了优秀的调查报告。

这种学习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在学习、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更是在热情追求完美和执着探索知识。

调查结束后,大家都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我们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以及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都有价值和帮助的东西。

大家真正体会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体味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同学们将会把这种精神用于今后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情都做得最好,最棒!  大学生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我对于贵州的第一印象来自大学同寝室的一位贵州籍苗族同学,他很善于用一些难辨真假的传闻轶事来渲染苗乡苗民的神秘;他朴实豪爽的性格,幽默风趣的谈吐,也受很大家的喜爱,调研心得体会。

该同学最爱用两句话来形容贵州,一句是“好山好水好穷”,另一句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当时大家都认为该同学过于谦虚,先入为主地笃定贵州绝对是个好地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嘛,“贵州贵州,富贵之州”。

  2008年5月份,第一次亲身来到贵州,去了黄果树瀑布和黔东南州的凯里,在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的杉木河上痛快地玩了一把刺激的漂流,在充满民族风情的亮欢寨饱尝了酸味鲜美,辣劲十足的酸汤鱼,充分领略了贵州的多姿多彩和好山好水,对于贵州的良好印象更上一层楼。

  2012年6月,我跟随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团再次再来了贵州,走进麻山腹地的长顺县交麻乡,与偏远农村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当地乡村干部和群众的血肉相连之情;走进热火朝天、大搞建设的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见证一个传统农业县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走进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重走长征路,再次触摸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切身体会长征的艰难。

在短短七天时间里,  我感受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冲突和交替,历史与现实对比和交融,看到了一个与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贵州,留下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宝贵经历,其中有几个片段尤其让我感触良深。

  一、刺痛人心的贫困  我们蹲点调研的长顺县交麻乡是贵州省极为典型的贫困“麻山”乡之一,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一方面土壤极其贫瘠,石漠化十分严重,耕地零星破碎,种植业发展受到限制,老乡们只能靠种玉米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山高沟深,道路崎岖,交通运输极其困难,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特别是该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十分紧缺,地下水又深埋于150米以下,难以开发利用,生产生活用水无法保证是长期困扰群众的一块心病。

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几天里,看到他们缺钱缺粮缺水的生活状态,看到他们天天走的是崎岖陡峭甚至有几分危险的羊肠小道,住得是根本无法遮风避雨的木板屋、茅草屋,喝的是需要长期贮存,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地窖水,鲜明的对比,残酷的现实,出乎我们意料的贫穷与落后,深深地刺痛了我。

让我最感到揪心的一幕发生在交麻乡中心小学。

当一位老师揭开学校里储藏生活用水的水窖,水面上漂浮的腐烂树叶,破败塑料袋,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杂物立刻映入我们眼帘。

“天啊,孩子们每天就喝这样的水!”一位团友不禁脱口而出。

陪同的校长万般无奈地跟大家解释,学校附近没有任何固定水源,只能依靠几个月的雨季收集雨水来积攒全年的生活用水。

水经过长期贮存,难免会受到污染,有时甚至会有死老鼠浸泡在水窖里,但即使如此,大家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喝。

  二、小姑娘的微笑  到达交麻乡的第二天,我们便自带干粮,翻山越岭,深入翁落、挂拔、干代、摆几等村组慰问贫困农户,了解当地民情。

一路走来,乱石丛生、艰险崎岖、没有尽头的一弯接着一弯的山路折磨着我们的身体;无处不在、扑面而来的贫困则继续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跋涉6个多小时,赶了20多公里山路,终于走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翁落村干代组,此时每一个人都已精疲力竭。

在村口休息的时候,我们与上图这对小姐弟不期而遇了。

最初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小姑娘的干净得体的穿着,尤其她头上漂亮的发箍和小粉花,和我们沿路见到的其他小孩子有一定差别。

一个同事还不由地打趣道,这个肯定是村里富裕人家的闺女。

但一番攀谈之后,我们发现事实与我们想象的截然相反。

小女孩今年6岁,弟弟1岁半,他们的爸爸则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是翁落村干代组希望小学没有报酬的义务老师。

妈妈平时很忙,基本上顾不上他们姐弟俩,小姐姐上学之余,既要照顾弟弟还要操持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活。

小姑娘的讲述让我们既心生同情又肃然起敬,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安慰她鼓励她开导她,但小姑娘没有再言语,只是微笑地抬头看着我们,然后默默地把同事给的糖果挨个分发给围在她身边的其他小孩子,只剩下最后下一颗,才小心翼翼剥开放进自己嘴里。

那一刻,我觉得所有言语都是多余的,这些留守、半留守的孩子们,已经用超出我们想象的勇气和坚持,坚强地承担起了她们本不该承担的坎坷和风雨,  三、老乡的眼泪  经过翁落村摆几组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赶路的中年汉子,本想请他带路去探访一户贫苦人家,但汉子满脸焦急地说他兄弟病了,必须赶紧下山去请医生,便匆匆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两天以后,在返回乡政府的路上,远远看到一户人家在办丧事,一个满身素白的妇人趴在漆黑的棺材上哭得十分伤心。

同行的乡干部过去询问情况,带回了让我们十分错愕的消息。

这位逝者就是两天前那个赶路汉子口中的病人。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及时送出大山就医,乡里的卫生院又对复杂病症束手无策,这个四个孩子的父亲不到两天时间就匆匆走了,甚至到临死也没有确诊患的到底是什么病。

听说这个情况,大家都唏嘘不已,带队的廖书记还立刻自掏腰包给那位大嫂送去了一些慰问金。

而同行乡长的一席话则让我们心情更加沉重,他告诉我们,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事情在贫困山区太普遍了,可以说每天都会发生,每个家庭都可能发生;现在尽管有了新农合、新农保,但真的遇上了大的变故,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还是很脆弱,还是不堪一击。

再联想到前两天访谈一位老乡,听他说起他的侄子在修路炸石头时发生意外不幸身亡,整个家庭因此失去支柱,陷入困境的事情,我的心情猛地一沉:中国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太脆弱了,任何一点不可预见的疾病、意外或自然灾害,都可能断送了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使整个家庭陷入永久的泥淖。

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如何为这些最需要保障的贫困家庭打造一张抗风险安全网?这是摆在我们保险人眼前的迫切问题。

大学生写一篇得精准扶贫的感想1500字左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下,精准扶贫的车轮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启了“十三五”新一轮精准扶贫大计。

美丽娄星更是走在了精准扶贫的前沿。

4月12日,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研究下发《娄底市娄星区关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 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的活动方案》,力求通过在全区开展“百个单位驻村、千名干部包户、万名贫困户脱贫”的“百千万”活动来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

扶贫是一项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

根据区委目标要求,要想在2022年实现娄星区12000多人脱离贫困,贫困群众必须在“弱鸟先飞”理念的指引和“滴水穿石”精神的激励下,开启接受“输血”、艰难“换血”、自我“造血”的奋斗历程,通过授人以渔的智慧、技术、信心,真正让困难群众脱离贫困,掌握生存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输血”先输“智”。

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

一是提升教育水平,从智慧的源头上摆脱贫困。

教育是强国之本,更是拜托贫困的根本,针对贫困地区,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针对贫困群众,要结好教育帮扶对子,有的放矢。

二是开阔群众视野,培育致富意识,构建致富思维,增强支付本领,构建可持续内在动力。

三是进驻专业团队,精准识别贫困群众、仔细研判贫困原因、正确选择扶贫项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

“换血”当换“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知民情,又要仔细分析,精准规划,在全区贫困地区实现“三个覆盖”:一是产业项目覆盖贫困地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将绿色、环保、生态新兴产业想贫困地区倾斜,将产业链链接到贫困群众家庭,解决贫困群众无处可去、无处可发挥的问题,以兴新产业的新技能带动贫困群众技术提升和创新;二是公路基础设施覆盖全村,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同把自家门口的道路硬化中单担当起来,才能为当地的发展、当地人的发展扫除外部障碍;三是技能培训全覆盖,统筹农村资源,以党建为龙头,发挥党员的优势,带动当地技能培训的发展,开展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培训,解决农民不会干的敢为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题,实现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用武之处。

“造血”当从“心”。

心,最关键的就是信心。

扶信心是扶贫的关键。

只有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起来了,才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的希望,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因”驱动有力的外部行动。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唯有在心灵的源头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扶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娄星区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驱,干部群众必须上下团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全区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全区民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扶贫后的感想和启示

师生们捐赠的物资被一箱箱的搬上汽车,志愿者也陆续地上了车,意味着这一天的活动从那一刻便开始了。

出发时的心情是兴奋的,期盼着与小朋友共渡美好的一天。

给孩子们糖果,他们笑了;给孩子们玩游戏,他们也笑了;给孩子笔、本子和书籍,他们除了微笑,还有爱不释手,似乎手里捧着的是生命里最珍贵的物品,怕一不留神便会从视线里消失。

他们就是清远市清新县石潭镇北边联英小学的孩子们,清贫的家境,或许使他们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无法完成。

与孩子们的交谈中知道,他们都是礼貌的,十分爱惜他们的物品的,也看得出他们的拘谨与复杂的内心世界,清澈的双眸虽然没有杂质,却让你看不透。

长辈的命运也许是他们心灵的枷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想象,却没有勇气去实现。

我问了一个4年级的小女孩一个问题,我问她:“你以后想当老师吗

”她看起来是那种活泼、大胆的女孩子,然而,她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我想,可是我读完6年级就不可以继续念书了, 爸爸妈妈会让我在家帮忙干活,或到田里帮忙。

”她说。

她的眼里充满无奈,双手紧抱着刚才发的学习用具,她是爱学习的,那一刻。

我忽然发觉,无能为力原来很可怕,我帮不了她,即使我很想。

中国流传一句佳话:穷孩子早当家。

可是我觉得对他们是很不公平的。

我的一个外省的朋友问我:“你们广东省也有这么穷的地方吗

”我说:“美国的纽约市不也很多每天只靠1美元汉堡维生的打工族吗

我想我们这些平日里置身于幸福的人应该多了解社会,多关心需要关爱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我们都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沐浴着同样的阳光,都是炎黄子孙。

返校的时候,天色已开始变黑,各个志愿者在经过雨水与汗水的参渗,已经疲惫了。

打开窗,看着窗外熟悉的四园景象,孩子们的脸庞又清晰地浮现了,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思绪万千。

精准扶贫贫困户2022年脱贫退出感言如何写

第一户只有2位老人在家,儿子媳妇都去外地打工了,孙子在小学读书。

老二口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由于下雨,地上的几处水渍清晰可见,屋内的温度和屋外没有差别,一样的寒冷。

因为提前接到通知,知道我们的到来,但看到我们的时候还是有点手足无措,对我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去屋里坐着,给我们倒上了热开水,就这样,我们的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开始了。

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我们带上所里的问候与祝福,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中问寒问暖,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白蚕村农户举办了农业技术讲座,向他们传授蔬菜种植、畜牧家禽养殖等科技知识。

通过这二天的活动,每位同学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更感受到祖国还有这么多贫困的父老乡亲,我不能有一刻的懈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加倍珍惜现有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白蚕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镇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2公里,解决3个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蔬菜基地的排涝问题,尽快实现增产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金银花、油茶等收入较高的植物,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

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白蚕村的具体情况的,虽然这次扶贫帮困活动是在雨中进行的,但由于我所出资资助了村水泥公路的建设,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困难。

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点,相信后面的路会更好走。

  二、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白蚕村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

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

从白蚕村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金银花、油茶、桉树的种植。

而且这里的年青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仅剩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为主。

结合以上二点,我觉得在白蚕村种植桉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对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此期间,我们还与白蚕村小学的孩子们展开了海洋知识科普教育游戏活动,并向小学图书馆转交了所图书馆捐赠的近xxx册图书。

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这么的好学,我感到这里的村民很快就能脱贫致富,对省委、省政府的‘双到’工作充满了信心。

  三、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

在白蚕村作为我所定点扶贫对象以来,我所多次对白蚕村进行扶贫活动。

出资资助修建了连接自然村的公路,多次带去慰问品。

在这次扶贫帮困期间,看到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们学生党支部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展开了2天的捐款活动,同学们反应强烈,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

等等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了我所对白蚕村扶贫的决心与具体行动。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

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虽然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范文二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突出责任倒逼,落实各项部署。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压紧压实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是强化一岗双责。

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靠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主责主业,特别是落实各县区的主体责任、重点扶贫工程专项方案牵头部门的主抓责任、其余市级部门单位的参与责任,做到职能工作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党建保障。

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21条硬措施,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各级扶贫干部,特别是通过从严从实选配、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全面加强第一书记工作,注重选派递进培养学员和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

利州区、青川县对每个乡镇增派1名扶贫副乡镇长。

全市每个乡镇都落实了1名扶贫专干,每个贫困村都落实了1名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平均年龄38岁,其中后备干部占55%。

  三是强化督查考评。

加强跟踪问效,每月督查通报1次进展情况,及时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驻村干部考核情况与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评挂钩。

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和典型事例。

分类制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户减贫的具体标准,精准考核扶贫成效。

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县区和市级部门,年度绩效考评降低一个等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近期,结合“走基层”活动,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集中对全市739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

  四是强化激励引导。

落实激励政策激发集聚各级各方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提前2年摘帽的县区奖1000万、提前1年摘帽的县区奖500万;对如期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提升村三职干部报酬,延续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兜底保障等政策支持;对下派任职的第一书记,保留原机关工资福利,同时享受每月300月至400元的艰苦边远乡镇津贴;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参与脱贫攻坚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

朝天区对完成脱贫任务、达到小康标准的村三职干部提高补助标准,与社区干部享受相同报酬。

  二、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制约短板。

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难、农村整体发展慢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添举措,正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增加投入。

要全面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减贫任务,5年大约需要硬投入250亿元,对于我们这个“吃饭财政”的市来说压力巨大,只能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投入和社会投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地方财政投入10亿元,对接省10个专项方案争取80亿元,金融投入1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60亿元、扶贫小额信贷3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收益债1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0亿元,群众自筹30亿元,基本可以解决扶贫投入的问题。

60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上报省农发行。

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面达86%,授信额达26亿元。

旺苍扶贫小额信贷经验全省推广。

  二是以“三分红两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

针对

【第1句】:88万户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耕地林地产权流转入股分红、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有偿使用分红、种植业托管养殖业寄养理财分红增加特困户收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

旺苍县盘活闲置资产为特困户提供廉租房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农工委认可。

  三是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

针对我市北部山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大力解决水、电、路和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扶贫困家庭心得20字急用

“xx计划”是由xx大学举办的扶贫助学项目,而作为“xx计划”的志愿者,作为资助人与被资助人沟通的纽带,我的工作就是利用假期做好贫困学生的回访推荐工作,及时准确的将社会之爱传递到贫困学生及其家庭。

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将来成为一名社会有用之人。

我今年寒假的任务就是对我的家乡xx县各乡村的学生进行回访调查,发放资助款并推荐新的需要资助的学生。

而负责这个工作的志愿者包括我在内共有三人,回访学生有8人,推荐学生20人。

这些工作听起来很简单,可要真正实行起来,就会发现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和一名志愿者用“xx计划”的资助款总共1400元去给被资助的学生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由于每个学生资助钱数,年级,家庭状况不同,所需的学习用具也不同,又规定不能全部给钱,所以我们只能一大早约好一起在泾源县城买东西,即便是买东西,感觉都很麻烦,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来买。

我们经过商议之后,决定了要买的东西,然后就开始行动了,整整转了一天的时间,才把东西买齐。

我们给每个同学都买了一个新书包,买了笔记本;还有一些初中生,帮他们买了复读机以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英语;还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我们直接给了他们现金让他们可以买些需要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访问的工作。

虽然我老家在红旗村,可我却不是在那儿长大的,即便和爸妈去过几次,也都只是在亲戚家,感觉还可以。

可没想到这次去,看到那些学生的生活状况,让我感慨万分。

红旗村共有五名被资助的学生,但住的都比较分散,况且我们对那儿的环境也不是很熟悉,只能边走边向村民们问路。

红旗村共分为六个村队,而这些学生则分散在这六个村队中,于是我们决定从最里面的一大队开始。

那天的天气很好,但由于刚下了雪,雪开始融化,使得道路特别泥泞,很难走。

每去一个学生家,我们都会按照“xx计划”的要求,让孩子接受物品,并让家长签字接收,然后学生就开始写感谢信。

孩子和家长都很高兴,连忙感谢我们,他们总会很热情的招待我们,端出家里的好吃的,为我们递上一杯热茶,嘴里还不停的说着“让你们费心了,这么远来给我们送东西,真是谢谢你们……”,喝着热腾腾的茶,心里感觉暖暖的。

让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有一个学生,她今年十二岁,当我们去她家的时候她正在和面,准备给家人做饭,而她的妈妈因为一次意外瘫痪了,每天只能瘫坐在炕上,她还有一个弟弟也在上学,他们一家四口的经济来源全靠他的爸爸夏天外出打工来赚钱,平时她连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

由于她们家实在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只给她买了个书包,然后把剩下的现金给了她的家人,让他们买点需要什么东西。

天冷的时候,她父亲回来会照顾这个家,而到了夏天,她的父亲会外出打工,照顾母亲和弟弟的重任就担在了她的肩上。

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竟要支撑一个家,这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不由的产生了爱怜与钦佩。

还有一个学生,她的姐姐学习本来很好,可是由于先天性近视高达XX度,即使戴着特别厚的眼镜,看起字来依旧困难,无奈之下只好退学…….我们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才完成红旗村的访问,虽然很累,但让我们感触颇深,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一篇关于“乡情调查”为主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白土窑大队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人:米志伟 社会调查主题:坝上农村的养老问题 社会调查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白土窑乡白土窑大队 社会调查时间:2005年8月 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还是老人……我村总人口1070人,其中60岁到70岁的老人有73人,70岁到90岁以上的老人有33人,其中孤寡老人16人。

从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儿媳唾骂,无人养老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心痛。

老人为子女忙碌一生,到头来却落得无人养老,遭人嫌弃……于是,我针对坝上老农的养老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无儿无女的老人怎样养老

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本村孤寡老人周占富进行了采访。

周占富,男,64岁,无儿无女、双目失明,不从事任何劳动,生活完全靠别人给养。

从谈话中得知他的8亩口粮田已被弟弟耕种,每年弟弟给他两袋麦粒儿,最多300斤。

除了大队每年给的4袋面粉,再无其他收入。

当问及这些东西是否够吃时,周老汉哽噎了,“饿不死就可以了

”这就是他随后的回答。

而她的医疗保障也只不过是捡破烂换来10块钱的止痛片。

我为这样的回答而心痛,但伤心存疑惑:县里有养老院,村支部为什么不将他送到那里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采访了村支书张守玉。

他说,咱处于北方的坝上,县是贫困县、村是贫困村。

村里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面粉前就将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么多人的养老费哪里掏得出呀,国家颁布了减负政策,也不敢往人头上均摊啊,再说村民们也不同意嘛,村里管的也只能这么多了。

有儿有女的老人怎样养老

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走访了村里的冯瑞莲老人。

冯瑞莲,女,80岁。

在农村80岁已是高龄,而她的养老问题却成了全村人的话柄。

她有5个儿子1个女儿,当她被问及关于养老问题时,老人就一个劲儿的哭,不作任何回答;当再问及关于儿女的赡养问题时,老人就开始装聋了,回答了一些不相干的话。

我想老人的儿女很是不孝顺,老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又顾及面子或是怕子女们知道自己说他们的坏话便难以启齿。

对她的了解却是从旁人口中得知的。

老人的口粮地让给二儿子种了,当她拿着口袋向二儿子要粮食的时候,遭来的总是二儿媳的一顿臭骂;再去其他的几个儿子那里,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还怪她把地给别人种了。

老人有两个儿子住在城里却很少回来看望她,没办法只好去了总给自己脸色看的女婿家。

吃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老人每天还得干繁重的家务活,打扫家,喂鸡、猪,做饭……样样离不开她啊。

温饱问题好不容易才解决,更不用提医疗费了。

当然有的老人儿女好些,可是老人的医疗问题却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无人管。

父母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到头来无人养老,或是看脸色活着,为什么呢

二、农村养老难的原因分析 首先,其实无论老人有无儿女,养老难的原因是一样的。

农村人口素质低,农村经济落后,没文化使得媳妇女婿们不懂得爱屋及乌,没有爱心,也使得村民们毫无同情心,可见我们的礼仪之邦礼仪何在

没有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亲情的可贵,不知友情、乡情的重要,使得人们不知什么是同情。

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的供应,他们还需要儿女的理解、关爱,以及心与心的交流。

无知让老人们的这点需要成为奢求,用不可得;无知也让乡亲们变成了吝啬鬼,不舍的掏出均摊在自己头上的几十块钱……硬是变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人了。

人口素质低下已是农民养老难的根本原因了。

其次,农村经济落后。

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

我村土地贫瘠,又没有草坡,农业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几乎家家入不敷出。

如果家里再供个高中以上的学生就得靠借贷度日了。

用一位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我老妈呀

” 是啊

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即使是有孝心可也无能为力啊。

难怪媳妇见了婆婆就像见了仇家似的, 是贫穷让人变成了吝啬鬼。

第三,国家的分配制度是不公平。

建国初期,为了推进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国家领取退休金。

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受苦、受累的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地位最低还是农民。

农民同样会退休,但不会领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旧是田地、儿子啊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着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贡献,农民老了之后却得不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就是不公平。

如果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为衣食而担忧了,更不会挤在儿女屋檐下忍气吞声了。

三、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教育与经济一环紧扣一环,一环影响一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落实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践“三个代表”创建和谐农村氛围。

我国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民已经先富起来了。

现在先富的人和地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

于是,国家实施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计划,我想大西北的农村也像我们一样有着养老难的问题。

据此我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应多向这些地区投资,兴建初、高等学校,将东南部的人才吸引到西北部去,用人才去培养人才,让人才再去创造财富。

同时,各乡政府的基层干部、党员更应该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地为农民拓出一条致富路。

在分配制度上,国家应尽快地做出调整。

现在国家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收效却甚微。

国家干预经济,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而工业产品的价格也相应得提高了,所以,农产品的价格相对没有改变多少。

国家连续降低了3个百分点的农业税,农民的农业负担减轻了,可这点负担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也没几个钱,效果也不明显。

希望国家的经济专家们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查市场的经济作用,探索出一条直接有效且明显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通道。

今年农村已在统计年过六旬的老人,据估计要给予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

虽然,这制度尚未落实,但人心已是一片费腾。

希望国家尽快实施并将此制度改为农民退休金制度,相信这一制度的落实会成为农民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我地区现行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照顾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认识。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北方的坝上,经济水平极低。

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都靠中青年的儿女,在中青年的儿女中,“重小轻老”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小的还没钱照顾呢何况老的

有些老人的儿女因生活琐事,不履行赡养义务;有些老人的儿女恶性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

”结果谁也不管这些老人。

这样不仅老人经济困难,同时也给老人带来了精神方面的痛苦。

社会养老虽然初见端倪,但不是主流。

社会福利体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还没有搭建起来,加之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在日趋丧失,老农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综观这两个层面,还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们得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坡深。

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任由农村的老人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不仅是中国人性的退化,也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大因素。

最后,我觉得自己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

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应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2006年8月

学生精准扶贫心得600字

20XX年X月,作为一名位于XX山区乡镇的主要负责人,我有幸参加了国务院组织为期X天的扶贫干部XX培训班,亲耳聆听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领导的授课。

几天来,我沉浸在老师们精彩的讲解中,思想上受到了强烈振憾,理念上有了全面的更新,知识又得到了充实提高,培训班的课程学习让我感触良多。

一、几点启示这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培训班上安排的各位专家学者的讲座讲解,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意深远,针对性强,对我们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打好扶贫连片开发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一是必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长期性。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要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形势和任务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坚持和完善开发式扶贫的主要做法,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必须完善扶贫工作的新体系。

在长期实践中,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表现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和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扶贫开发工作体系。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做好本地区本单位的扶贫开发工作。

三是必须构建扶贫工作的新格局。

中央确定了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面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这为新阶段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作方地方政府,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对接新政策,立足国家大扶贫格局,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坚持做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统筹兼顾,合力并举、全面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

四是必须建立扶贫开发的新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强化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重点扶贫地区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要改革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考核办法,调动各级部门推动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协调指导,积极推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新格局,特别要注重搭建运行规范的平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建立完善贫困地区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监督。

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营造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今后工作思路XX镇是典型的山区大镇、贫困地区乡镇,辖国土面积X平方公里,X个行政村、X个村民组,X万人,其中特困人口达X人,占人口总数的X%;贫困人口达X人,占人口总数的X%;并村前贫困村达X个,占总数的X%以上,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的贫困山区。

近年来,各级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XX镇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强镇”目标,把突显区域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保持优良生态,统筹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的定位,坚持以旅为基,突出转型跨越,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我镇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易地扶贫为补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加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使全镇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成绩只能过去,扶贫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今后,XX镇将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扶贫工作中心,重点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点工作,围绕我镇美好乡村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继续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尽快推动农村主导产业的形成,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进一步理清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XX镇“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形结构,拥有临近天柱山的区位优势、山灵水秀的生态优势、特色基础牢固的农业优势。

按照潜山县发展规划建设西部生态旅游区的要求,只能走生态发展之路,旅游业、特色农业、资源环保型加工业是XX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做好XX镇自身的扶贫开发,我们必须始终坚定“新兴产业抓培育、特色产业抓优势、传统产业抓提升、创优环境抓招商”的产业转型思路,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加快兴旅、特农进程,加大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

二是继续组织实施“整村推进工程”。

XX镇将对未脱贫的重点贫困村实行分批安排,在工作中谁地积极性高,就支持谁。

激发重点贫困村的干群要求支持的积极性。

在整村推进项目开展以来,我镇先后有七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解决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平均每村投入30—4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或以工代赈资金达80%。

并适时把整村推进工作与新农村试点、选派干部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科学决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提高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成效。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化扶贫进程。

要大力扶持发展农特产业,努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一是加快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

培育和壮大具有产业基础的茶叶、瓜蒌、蚕桑、食用菌、旅游等产业化进程,实施好“一村一品”工程。

二是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争取政策性资支持。

三是加快产业化扶贫基地是建设,加大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四是做大做强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景区创建力度,做好品牌营销,促进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

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农民外出打工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人而宜、分类培训、多渠道就业的原则,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意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采取订单、定点、定向培训等多种方式,抓好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努力实现稳定就业,为贫困人口拓宽致富渠道提供保障。

着力实施好“阳光培训”、“雨露工程”等民生工程,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培训班,助推农民思想意识的改变,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加强农村建设主体的素质。

写一篇村书记的十六大心得体会

村干部虽然职位卑微,但是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

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  

【第1句】: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

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还得承担家庭的重负。

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支书、村委主任来解决。

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

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了后者。

  

【第2句】: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

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

与此高付出不相称的是低待遇。

首先是经济待遇低。

其次是政治待遇低。

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县里参加表彰大会。

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走茶凉”。

  

【第3句】:较真工作与遭受打击报复的问题。

村级工作不象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

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

这样就必定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

这些人中有的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有的暗地里破坏村干部家的庄稼、毁坏村干部家的山林、毒死村干部家的牲畜;有的甚至纠集社会上的地痞无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

这些都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第4句】: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

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处于贫困之中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

其实,村干部们怎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不想改变贫困山村的面貌呢

由于村干部中一些人受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资金、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第5句】: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

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最棘手的事。

一方面,群众强烈要求兴办水、电路等公益事业;另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有无法办成。

一些村不但没有集体经济,反而成为负债村。

对此,群众讽刺说村干部是“吃完村提留,喝干承包款,卖了路边树,又卖‘大对部’,东西全卖完,工作没进展”。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问题  

【第1句】: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群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  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到基层工作当成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

  二是认识距离,  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点和共同点越来越少。

干部抓的“大事”,主要  围绕上级下达的纯经济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  而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有些干部认为  是“小事”,不屑一顾,  一些乡村干部们热心的是上工程,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  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俺们偏向西;  

【第2句】:  对新的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

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依然承袭或沿用着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老套路上,爱用简单办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那些灵丹妙药,已经在新形势下失去威力,甚至大有“毒性”;也有的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  不顶用。

  一些人还流露出上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不适应。

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却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法制意识不适应,随着  (  村民组织法)  等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第3句】:自身素质不高,缺乏“  四种精  神”  。

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

部分乡  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

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  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

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部分乡村干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  看材料,  即使身入农村,也心在村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损害干部形象,最终丢掉了民心。

  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

  有些乡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情。

  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的精神。

  因为体制政策上的一些原因,许多乡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阻碍和困难。

  三、新时期如何当好村干部  

【第1句】:要有感情  要热爱自己的村,热爱自己的村民,要有为他们贡献力量的感情。

要使自己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水石村的官锦初将“泥砖屋,贫困户,荒着农田等求助,躺在竹床想媳妇,怨声载道没出路”的人均不足800元的省级重点扶贫村变成了全镇的首富村,人均年收入3220元,村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

  “干部多跨群众的门坎,群众就会把干部记在心坎”  村组干部充当农民群众的知心人,有利于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干群矛盾。

南河镇南河村支部书记谢以杰,当村支书  !  多年,虽不善言辞却能“一声喊到底”。

!  多年来,村里  的两上交、两工等各项任务的  完成进度都名列全镇前列,他是如何做的呢(  每当县乡及上  级农村政策出来后,他都要借助广播及时传达给农民,让农  民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政策。

  同时把与农民交朋友和脚踏实  地为农民办实事相结合。

他在交朋友上有个观点:“交深不交浅,交心不交面,交友要帮友,村组干部就是要与农民群众交  知心朋友”。

!  多年来,他带领并帮助农民群众搞种子基地、小型糖化饲料厂  %产酒&、劳务输出等使大部分村民走上了富裕路。

村民们说:“他是个热心人,心里有我们,我们当然听他的”。

用谢支书的话说:“农村工作你说不容易也容易,说不难也难,关键看你怎么做  

【第2句】:要有能力  农村干部在经济建设中没有作为,在老百姓心中就没有地位;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实力,干部在群众中就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村委会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物质基础。

各地经验证明,凡是先进的好的班子,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经济帮助群众办实事,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相反,一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党组织,不但无力为群众办实事,而且还向群众摊派集资,必然影响村班子的凝聚力。

要学习  陈云同志在《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中曾经十分尖锐地指  出: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  现在一些人知识恐慌,能力恐慌,本领恐慌,其原因就在于“一懒二惰”。

  一些乡村干部在庸俗观念思想的影响下,安于现状,缺乏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  识和责任意识,习惯当“太平官”、“懒散官”,  时间一长,必然要被淘汰出局。

  要善于学习。

能力的缺失,本领的恐慌,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学习型干部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无论是谁,要进步要发展,  都必须学习。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  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乡镇干部要从繁杂的社会事务中抽出身来,不断激发学习的动力,不当老爷,甘当学生,向群众学,向同事学,向领导学,从工作中学;学政策,学法规,学市场经济知识,学科技知识,学管理科学;  在学习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加强学习,把自己从一个“干电池”变成一个“燃料电池”  通过学习不断加入新的燃料成份,源源不断产生新的能量,彻底消除知识恐慌,能力恐慌#,本领恐,所带来的危机感,做一名本领高强,群众爱戴的学习型干部。

  

【第3句】:要讲团结   班子是否讲团结,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有没有战斗力,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发展前途的标志。

一个班子能否和睦相处、形成合  力,一把手起关键作用。

作为一个村委会的主任,需具备以下几种素质:除自身能力要强外,一作风要民主,要善于把村委成员的正确意见集中好,分歧意见统一好,否定意见处理好。

在决定村的重大问题,一把手不要先定调子、急于表态,急于拍板,而要充分听取成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二  处事要公道,在用人办事公道正派,不掺杂私人感情,一碗水要端平,在村委成员中不搞亲亲疏疏。

三、心胸要开阔。

要热情开朗,能容人、容言、容事,能时时处听取各种意见,而不被错误意见所干扰。

对班子成员,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求全责备,四、待人要真诚。

一把手与班子成员要以诚相见,以诚待人,多尊重,多商量,多沟通。

在工作中既要给班子成员交任务、压担子,并及时督促检查,严格要求,又要对他们放手、放心。

要勇于为班子成员承担责任,为他们大胆干事、安心干事创造条件。

同时多在生活上、政治上关心他们,尽可能给他们解决一些后顾之忧。

  作为村委成员,首先要自觉把自己摆在辅助的位置上,甘当配角,维护一把手的权威,工作要积极主动,大胆负责,自己能解决的矛盾决不上交,遇到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不要自作主张,随意定夺。

对一把手决策的事情不能随意变通,对其他同志分管的工作不随意干涉。

写一篇关于金准扶贫

关精准扶贫心得体会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很荣幸做为一名村官代表参加了由团县委与县扶贫办联合组织的“村官访民情”活动,通过了这次活动,极大的触动着我们村官的内心,一个个的问题在脑子里浮现,你对精准扶贫有多少了解?你知道农村致贫的原因是什么吗?国家为精准扶贫做了哪些工作?身为基层一线的我们又为精准扶贫做了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参观了苏桥乡虞坊村,青云镇史桥村,青云镇姚源村,珠田乡越溪村,在这些村中,我们看到了比我们想像中还要苦的人民,了解到了他们贫困的原因,感受到了国家为他们付出的极大的努力,学习到了他们村扶贫工作的先进经验,促使着自己回村为民做实事,为村谋福利。

精准扶贫就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为什么要精准扶贫一、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二、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

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三、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

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

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

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