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团队总结感言

05-03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求一篇毛概结课论文

~2000字左右

~谢谢

~

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什么  -------实验教学模式感悟  摘要:通过自主能力,团队意识,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对本学期的毛概课进行探讨,比较其优点与缺陷,以及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概论 自主能力 团队意识 思维方式  正文  一.前言  从小学到大学一路上来,各式各样的感想也写过不少,但要为一门上过的课写感想,却还真的是头一次。

虽然新鲜,但我的的确确感到有东西可说——作为对一整个学期毛概课的总结,我有太多收获可以一一叙述评点。

  为全面、完整起见,全文将分为三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这门课带来的一些思考。

  二.正文  (一) 自主能力  曾经有人戏称我们是“小白鼠”的一代:自小学入学以来,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

无论是素质教育、减负还是劳技课、IB课程与创新能力,无一不强调的是我们的自主能力的培养。

培养自主能力固然好,然则在应试这一主流道路上,这所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面临早夭的命运——或是流于形式,或是索性瞒天过海弃之不顾。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一旦迈过高考这道坎,我们面临的又是就业与社交,这令先前对自主能力的冷落有了直白的体现:应试技巧固然重要,但最终帮助我们安身立命的还是对新知识自主的获取与学习。

我想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大学学生会、社团的发展如此蓬勃,大学课堂远比初、高中来得灵活、自主,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学生们在进入社会前缺乏的是什么。

  大学的自主能力培养由此显得格外重要——同时也有更大的实现可能,这样一门毛概课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受限于师资力量它并未普及起来,但至少就其本身来说是成功的。

十几周的课几乎没有用到书本,而是不断给我们话题引导我们去分析、去思考,同时以推荐读书的方式让我们去书中找证据、找答案。

同样的,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了书一定又会有更多的问题,然后再去思考……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但这种思考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这便是老师引导的意义所在,需要随时“收”回来,加以一些学者或是官方的视频与老师的想法,博采众长令我们得以加深理解,这样我们既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己探究,又不会走入死胡同或是偏离正轨。

  大学可以说是我们最后的学生时代了,往后便不会有课堂半强制地教你知识,也不会有老师随时可以解答问题,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探究去学习,因此大学中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学习方法,这就是自主能力在生活中最实际的运用。

这门课的时间虽然短,但其作用远非十六周的课时可以说明。

  (二) 团队意识  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一起合作发挥各自长处总是能事半功倍。

如何解决合作之间的矛盾,如何最大发挥出大家的能力,这就是培养团队意识的重要之处。

在课堂中老师特别设置了小组课题展示这一环节,就是为了给我们提供一个与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的最佳途径。

课题虽然不难但涉猎很广,且都是一些社会热点,这样的话题本来就已引发了社会热议,大家各有观点尤其容易引起组内成员的争执,每个小组都不得不努力去寻找求同存异的方法,最终达成共识。

  就以我们小组为例,起初选择了“食品安全”这一话题后大家各自分头找资料,结果汇总后发现要么互相重复,要么关系不紧密,并未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小组分工不明确带来的后果,于是接下来我们按照话题所涉及的数个方面分派了工作,但汇总后又发现,由于任何话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我们每个人从不同方面出发对整体的理解都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是对立的,这便引起了争吵——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由于大家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互相说服显得格外困难。

但经过数次激烈的辩驳后,我们意识到没有人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只需要找出问题最本源的共同点,然后各自用不同的思路加以扩展就可以了,于是便形成了最后的成果。

尽管过程并不轻松,但给我们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

  (三) 思维方式  正如一本好的书带来的远非文字欣赏的愉悦,我认为这门课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培养。

  从学期初,要求的每个人谈谈对教育的看法,我们每个人都听到了对一个问题近40种不同角度的分析,有些只是不成熟的想法,有些则讲的较为深入,无论是哪种都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这同时也让我感慨,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视角,会有如此多的衍生思索,我们在对待问题时,如果片面看待或是轻易下结论,往往显得草率而愚昧。

  平时的课上老师也总会给我们放一些纪录片或是新闻周刊的片段,一则培养我们对时事的敏锐感,二则让我们接触一些不同的文化与思路,开拓视野,博采众长。

一些新颖的看法往往能给我们以极大的冲击,进而影响我们看问题的眼光。

而这些影响,都是在无形中悄悄改变的。

  三.总结  由于各种原因,这种课堂形式无法得到全面的推广,这让我十分遗憾,但我还是很庆幸这一学期我可以在这样一个课堂中学习。

虽然它并未完全成熟,但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所带来的是一种新的希望——以促进更为完善、成熟的教育体质,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教育的牺牲品。

  希望可以帮到你

亮剑观后感2000字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便是‘亮剑’精神,也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这一段铁骨铮铮的话,出自近期央视热播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亮剑》中,是主人公李云龙在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答辩会上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军魂的总结。

电视看到了尾声,令人感慨颇多,李云龙几乎没有文化,性格粗暴,爱说脏话,但又极为豪迈,善于指挥,拥有天马行空般的作战想象力,直率、粗糙、无矫饰、心底透亮,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的部队在他的带领下也感染上了悍不畏死,勇往直前的气势,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一步步走向了成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是我们的军魂,首先他体现了一种魄力和勇气,人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何谓勇者,勇者不仅仅是指那些敢于直面敌人炮火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是指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在困境中也可以求生存、求发展的人。

在战争年代,两军对峙,双方争夺的是阵地,退一步就等于是把自己的阵地让给了敌人,也等于是把胜利的希望让给了敌人。

正因为解放军在敌人面前的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才将鬼子赶出了中国,把国民党赶出了大陆,成为真正的勇者,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其次,他体现了一种大气,一种豪气。

古语有云: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从古至今的成大事者,没有人是因为算计个人的得失而成为伟人的。

他们总是为了一个信念、一个目标去努力,到最终他们得到的东西也都是水到渠成。

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是难以做成大事的,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都用在了细枝末节上,而忽视了全局的统筹规划。

如果李云龙每打一次仗就计算自己到底能得到多少钱,会升官几级

那么他不但不会取得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恐怕早成为敌人猛烈炮火下的牺牲者。

因为计较这些个人利益的得失会让他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更会让他失去一帮为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因为在个人与全局利益的天平上,总是添加个人利益的砝码,天平就会失衡,也会使人的心胸变得狭窄,心胸狭窄的人是不会赢得与他共事者的尊重和肯定的。

然而最终李云龙成为了将军,这并不是他苦苦争夺来的,也不是他计较个人得失计较来的,而是他做过这么多事情之后,公道自在人心,自然而然就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再次,“亮剑”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壮志豪情。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所以做人应当有志气,解放军的志气是赢得战争的胜利,解放全中国,正因为凭借这一点,我们的解放军在装备差、敌我力量悬殊,用“小米加步枪”完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任务。

   总而言之,“亮剑”精神是一种敢于战斗,永不服输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不会叫苦连天;“亮剑”精神是一种坚毅果断、契而不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更大的工作潜力;“亮剑”精神是一种谋定而动、坚决执行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战胜困难;“亮剑”精神是一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集团队智慧,重拳出击;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团队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气势,勇往直前。

《亮剑》中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面对任何困难和敌人都永不言败的精神,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和高度的执行力,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应用于工作、生活、学习、训练上,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所向披靡,成为真正的钢铁长城了

感慨时光飞逝纪念生日的诗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2句】: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第3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4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5句】: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第6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第7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第8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第9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第10句】: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楚•屈原

求最近去北京旅游后的感悟文章

感悟北京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憧憬之情更是强烈。

前久请了有薪事假,和亲人一同奔赴北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北京之旅。

感悟不断……  一、古文化的宏伟气势  作为几朝之都,京城的宏伟气势单从那些闻名的古建筑群里便能寻出端倪。

穿行于故宫,径深于南北。

虽说最华丽的金銮宝殿——太和殿目前正在修葺,整体掩盖在围掩之中,这座当今最大的历史博物馆,却无处不在彰显着它的磅礴大气、富丽堂皇。

  导游说,且不说封建王朝当日赤巨资修建园林装点寝宫是多么的奢华,单从眼前留给后人的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看居住南城的的清官纪晓岚,他的破旧宅院无人问津;而当日大贪官和绅的宅地、如今的“恭王府”,却因其“三绝”闻名于世,并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被后人保护起来。

  二、党的光辉满地  毛主席率领我们打江山,成立新中国,就是在北京建了都。

想必正因为此,北京这座城市更为感恩。

一路上,所有人提起主席,都是敬仰的称呼着“毛主席他老人家”。

这一声呼唤,似乎他就是居住在邻家大院的长辈,倍感亲切。

去主席纪念堂的一路上,我们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奔跑起来,就想早点见到中国人民心中这位伟大的“神”。

  北京是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它能迅速及时的传递着中央当下最热门的政治话题。

漫步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八荣八耻”的宣传专栏和人民群众驻足学习的身影,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现代文明的高智商底蕴  人们常说,在北京别比谁的官大。

此次北京之行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我才知道,这个同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城市,千万别比谁的学历高。

  北京高校云集,全国大多学子均有“不到北京非好汉”的念头。

且不说清华、北大这样的顶级院校,人大、中财、北外、北航等等在全国也是鼎鼎有名。

而正是因为高素质人才济济,城市更能吸引全球各大企业在这里投资建厂开辟发展领域,其中更不乏大量技术含量高的IT信息产业。

  在这座城市里,女生丝毫不畏惧担当“第三类人”,她们清楚的知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只会有利于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以利于自主选择,并逐步推动城市现代文明的建设,没有任何负面效益。

在左一个博、又一个硕的北京同学圈中,我不禁羞愧形于颜面。

  四、北京人民的博大  在“ABO”血型系统中,我不禁感叹O型血同仁的博大。

他们可以为这个系统的全部人员输送血液,却不能从他们那里回馈一丁点。

  这样的博大,我在北京人民身上看到了影子。

北京话是普通话的母版。

导游说,北京话讲究字正腔圆。

在整个行程中,他就是用最标准的普通话与我们一起分享着北京的种种。

我们的团队来自祖国各地,人们都操持着母语与导游交流,他也颇为耐心的讲解。

待一位来自东北某地的大爷用当地土语反反复复的问导游一个问题很久他都不能领会时,导游傻眼了:“我真的听不懂~”  2008年奥运在即,北京人民将代表华夏儿女展示着中国人的博大。

希望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可以成为一个缩影,将中华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那种的自豪感幸福感传递给大家,将中国的古文化,现代文明等等最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大家……

参观中山舰博物馆实践总结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参观。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船厂订购的,1913年完工返国,被编入北洋政府海军。

“中山”舰虽然吨位不大,但却以它特有的历史而成为名舰:1915-1916年,“永丰”舰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参加了护国讨袁运动,首创义举,随后它又经历过“护法运动”“东征平叛”“孙中山蒙难”“”等重大历史事件。

于1938年10月中被日军击沉于今天的金口水域。

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来到了的大门口,远远的就看见了,它从外面看就像一艘巨大的军舰。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牛头山山顶的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碑的25根剑直指南天的雕塑柱,象征英勇迎战日本飞机,不幸阵亡的25名中山舰战士。

 我们看见墓碑上被人们洒满了菊花花瓣,这代表着我们现代人对这25位阵亡将士的缅怀。

中山舰经历了五大事件,又是危急关头乘坐的军舰。

中山舰打捞出水的1997年,参与1938年与日机作战的中山舰战士尚存14名。

截止2008年,存世只有两名:当时的见习官陈鸣铮和当时的轮机兵张奇骏,后来都做到国民党中将。

1998年陈鸣铮从台湾来看中山舰。

2006年住在美国的张奇骏也抵汉与舰重逢。

之后,我们还参观了中山舰纪念园的雕塑,它们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气势磅礴的,是武汉最大的雕塑群。

这些雕塑是很多我国著名雕塑家创作的,孙家彬教授担纲、大型雕塑,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叶毓山教授参与了雕塑的策划与设计,湖北美院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团队勇挑重担,精益求精,奉献了各自的精品力作。

武汉市的抗战史、中山舰史的专家也参与了史实的收集和论证。

最后我们参观了中山舰博物馆, 在1999年11月,武汉开始了中山舰舰体的修复保护工程。

修复完工后的中山舰,恢复了1925年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时的历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被敌机炸沉的历史痕迹,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008年5月25日16时58分,96岁的中山舰经过10天的运送,舰首抵达中山舰陈列馆门口。

人们向迁移队伍建议:舰首对准牛头山上的中山舰英雄纪念碑,于是,轮船公司员工对方向进行了微调。

中山舰的右舷有一个弹孔,那是被日本军队攻击的。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山”舰等49艘军舰被国民党政府调入长江内。

这些舰只大部分被日寇飞机和舰炮击沉,或自沉于江阴、马当等所谓“阴塞线”上。

1938年秋,京、沪沦陷后,武汉成了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山舰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担负从嘉鱼、新堤至武昌县金口镇江面的警戒及运输任务。

当时,中山舰主、副炮已拆下装在岸边几个要塞上,1938年10月24日下午15时许,当“中山”舰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时,突遇六架敌机轮番攻击。

舰长萨师俊等25人在作战中牺牲,另有20多人负伤。

“中山”舰舰尾等处要害部位中弹,经抢修无效,沉没在波涛之中。

今天的参观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也让我了解了这段历史。

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被人欺负,在国际上才会有地位,才会有话语权。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