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下江南感言
二、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500-600字)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
这里所说的“兵”,指的是“战争”、“国防”和“军队”。
孙子上来讲的第一句话,非常有气势,把战争问题提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这样,《孙子兵法》全篇就被定位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上,使我们认识和研究战争问题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战略起点上。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语句也非常有分量,将研究战争问题的必要性点得非常到位,使我们会带着一种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入到战争问题的研究,而这一点,正是每一位战略家必须具有的战略感觉。
兵凶战危,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竞争,它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一种手段,它用实力说话,它用流血的方式来最终强迫失败者臣服。
战争的结局,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并且是用“生”与“死”、“存”与“亡”这种最惨痛的代价和最极端的选择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当你在战争中失败,必须接受“死”与“亡”的现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因此,国家的主宰者、战争的决策者,对战争问题不能有丝毫忽略,必须认真对待。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最大利益,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战争的发生或消失,并不以某个国家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不敢面对战争者,忽略战争存在者,最后都将被战争无情地吞噬掉。
我们必须具有忧患意识,常常要从自身的生死存亡考虑一些竞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和平的时候,在顺利的时候,在胜利的时候。
这不是危言耸听。
记住:胜利和成功是你最大的敌人
从清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信函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可
我大清朝物产丰富,什么都有,本来是不需要借与外夷通商来互通有无的。
反映了以天朝大国自居,夜郎自大 闭关锁国,海禁
圆明圆历史介绍
圆明园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
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
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然而不幸的是,这座名园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动掠焚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惨痛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将圆明园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经过多年整修,遗址公署已初具规模,大部分山形水系得以恢复,再现了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江南景致。
园内有数十万株树木,复建的少量园林建筑重现昔日光彩,一些重要遗址得到保护整修,形成了以西洋楼为代表的宏大遗址群落。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
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
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
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
而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
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
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
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
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早发白帝城》诗意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孔明,号卧龙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故事版本一: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
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
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
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
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
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
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 故事版本二: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来说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赤壁之战的前奏,曹操集团的百万雄师资金雄厚,欲与孙权“会猎江东”.猎的是刘备,实意在江东。
刘备是典型的创业家,刚刚得到诸葛亮,有了很好的团队,本应大有一番作为的。
但是他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搞得无容身之地,连老婆都赔上了。
要不是刘表的儿子刘琦收留他,还能暂时经营,否则恐怕早就宣布破产了。
如今又被曹操集团穷追猛打,刚刚创业的小企业芨芨可危。
曹操集团则破袁绍,收刘琮,据荆州,得襄阳,其势正旺,孰不可挡。
东吴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历经三代已具较大规模,孙权是一个守业型企业家。
如今东吴被曹操——一个收购合并的财技高手要敌意收购。
孙氏父子兄弟公司的手头资本有限没有很大的谈判空间。
而刘备唯一的出路就是和孙权合作对抗曹操的兼并。
诸葛亮说:“曹操势大,急难抵敌,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
使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有何不可
”但是因为孙氏集团的员工们各怀私心,大敌当前个个自顾,完全没有把孙权的利益当作一回事。
所以诸葛亮与鲁肃一道与孙权谈判。
在孔明见孙权之前,鲁肃已经对孙权分析了形势,明确告诉孙权,如果你的公司被曹操吞并了的话,你以后就得给曹操打工,顶多是一个高级的打工仔而已,无甚作为。
而你现在怎么说也是老板一个,有自己的生意。
而一般管理人员就算到了曹操那里也能有一份像现在一样的工作,生活素质并没有改变。
所以他们才对抗曹十分不积极。
肃曰:“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
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这一番话深深打动了孙权。
为了增加胜算,孙权也知道要和刘备合作。
为了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下诸葛亮的马威,孙权特地安排了孙氏集团的一班谈判人员和诸葛亮展开了一番交锋。
诸葛亮舌战群儒由此拉开帷幕。
一开始,“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在谈判的“势”上尽占上风。
张昭有意难为诸葛亮,尽挖诸葛亮的痛脚,把诸葛亮数落得一文不值。
张昭是孙权的头号顾问,如果不驳倒他,诸葛亮此番难达目的。
但见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刘皇叔的万里志向焉是你张昭能明白了的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顿时把整个谈判的“势”反转过来。
然后诸葛亮逐一从刘备的资本(军备)上、把虞翻说的“不能对”;从有求于孙权而来的用意,把步骘说得“默然无语”;从君臣大义上把薛综说的“满面羞惭,不能对答”;从刘备个人的出身方面把陆绩说得“语塞”;从个人的学术宗派方面把严峻说得“低头丧气而不能对”;从学问上把程德枢说得“不能对”.众谈判对手“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诸葛亮一步一步的把“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舌战群儒,大获全胜。
后激得孙权誓不降曹,与刘备合作,在赤壁大败曹操。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评价: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 袁准:“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诸葛丞相德威远着,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
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亮虑多决少。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
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
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 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
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
朕用伤悼,肝心若裂。
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
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
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 张悌:“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
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 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 郭冲:“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
扶风王慨然善冲。
” 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 崔浩:“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踦
区之地,僣号边夷之间。
此策之下者,可与赵他为偶,而以为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
谓寿贬亮非为失实。
且亮既据蜀,恃山崄之固,不达时宜,弗量势力。
严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负能,高自矫举。
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
出兵陇右,再攻祁山,一攻陈仓,疏迟失会,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复攻城,更求野战。
魏人知其意,闭垒坚守,以不战屈之。
知穷势尽,愤结攻中,发病而死。
由是言之,岂合古之善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者乎
” 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 王勃:“于是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际,运田单之奇,曹悬兵数千,夜行三百。
轴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禽也
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群,饵豺虎之口
故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
”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积、裴行俭、郭元振。
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 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 尚驰:“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
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 吕温:“大勋未集,天夺其魄。
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
长为雷雨。
” 何去非:“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元用众之智。
故尝数动其众而亟于立功。
功每不就,而众已疲。
此孔明失于所以用蜀也。
” 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
进不可当,退不可追。
昼不可攻,夜不可袭。
多不可敌,少不可欺。
前后应会,左右指挥。
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
人也
神也
仙也
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 洪迈:“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 陈亮:“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
”“孔明,伊周之徒也。
” 陈元靓:“德图王,卧龙徐起。
北伐南征,渭滨泸水。
周旋两朝,勤劳一纪。
星堕中军,英雄巳矣 .”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
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 曾国藩:“公以丞相而兼元帅,凡宫中府中以及营中之事,无不兼综,举郭、费、董三人治宫中之事,举向宠治营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
其府中之事,则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军中亲为裁决焉。
” 王维新:“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