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用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04-07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论语中有比喻修辞的所有语句

《论语》中的比喻分为明喻和隐喻,下面我列的属于明喻。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见《论语·为政》。

【解析】譬:比喻,比方。北辰:北极星。

共(gōng贡):通“拱”,环绕。这几句大意是:处理政事用恩德,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处于自己的位置不动,而群星自然环绕着它。

这几句用比喻说明:用恩德施政,有德于民,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像众星围绕着北极星一样。可用来说明当政者施德政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戴。

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解析】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度. 4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解析】《论语.子张篇》我们老师是不可及的,好像天是不能通过阶梯登上去一样。5《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解析】孔子说:"有些人外表非常严厉,内心却十分怯懦,若拿小人来作比喻,就像是翻墙挖壁进入别人家里的盗贼。”

【第2句】: 论语中有比喻修辞的所有语句

《论语》中的比喻分为明喻和隐喻,下面我列的属于明喻。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见《论语·为政》。

【解析】譬:比喻,比方。北辰:北极星。共(gōng贡):通“拱”,环绕。这几句大意是:处理政事用恩德,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处于自己的位置不动,而群星自然环绕着它。这几句用比喻说明:用恩德施政,有德于民,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像众星围绕着北极星一样。可用来说明当政者施德政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戴。

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解析】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度.

4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解析】《论语.子张篇》我们老师是不可及的,好像天是不能通过阶梯登上去一样。

5《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解析】孔子说:"有些人外表非常严厉,内心却十分怯懦,若拿小人来作比喻,就像是翻墙挖壁进入别人家里的盗贼。”

【第3句】: 论语中运用比喻表现时间的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歌》)

【第4句】: 论语 中有那些句子

学而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第1句】: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恼怒,不也很君子吗?” 【第1句】: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犯上的人,很少。

不喜欢犯上,却喜欢做乱的,那是没有的。君子专心从事根本,根本建立,道就有了。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第1句】: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说话漂亮,打扮光鲜的,就少有爱人的。” 【第1句】: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有没有尽忠?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老师教的有没有练习?” 【第1句】: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千乘之国,就要谨慎办事,小心说话,节约开支,爱护人民,要根据时令来使用百姓”。 【第1句】: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回家要孝顺,在外面要尊敬兄长,要谨慎可信,爱戴人民,亲近仁德之士,实行之后还有余力,就去学文化。”

【第1句】: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尊重贤德而轻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辅佐君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有信用。这样的人,就是他说没有上过学,我也认为他有文化。”

【第1句】: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可以不固陋;以忠信为主,不和不同道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也不怕改正。” 【第1句】: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去世,不忘追念上辈祖先,民众的德行就会变得稳定忠厚。” 【第1句】: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到一个国家,总能议论参与这个国家的政事。是求来的,还是另人给他的?”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

夫子求得的方法,或许与别人求的方法不同吧。” 【第1句】: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还在,看他的志向;父亲不在了,要看他的行为;三年不改他父亲的规矩,可以说是孝顺了。” 【第1句】: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先王的作法,在这一点上很不错。

大事小事都用这个规则,有行不通的。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它,也不行啊。”

【第1句】: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接近义的要求,说话就有分量;恭敬接近礼的要求,就能远离耻辱;结了婚也不忘掉亲人,也就可以跟着他了。”

【第1句】: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干事机敏,说话谨慎,去有道之士那里校正自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第1句】: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不过不如虽贫穷却乐观,富裕而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啊,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前面的你就能知道后面的。” 【第1句】: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路 仲由 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

字子路,又字季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

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

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

【第5句】: 《论语》中形容知道各自的优点就可以互相学习的句子有哪些

只有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于《论语·述而》。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这也表现了一种不耻下问,谦虚的学习态度。《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

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辨析: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看不。

【第6句】: 论语中的句子

【第1句】:【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运用】 当有人不言行一致,空谈浮言,心口不一时,可以用这句话去形容。

【第2句】:【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运用】 在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时,要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第3句】:【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运用】 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 【第4句】:【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运用】 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第5句】:【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运用】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第6句】:【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运用】 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 【第7句】:【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运用】 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

【第8句】:【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运用】 “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第9句】:【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运用】 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

【第10句】:【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运用】 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第11句】:【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运用】 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

【第12句】:【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运用】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