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人感言

08-12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六年审计人总结如何做好内部审计的感想

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

尽管在内审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好歹干了这么久的内审工作,也有一点体会和想法。

我知道这些都是老调常谈,和大家分享的同时,也是下鞭策自己吧。

下面就内审人员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谈一点想法:(achen0327)  一、明确的定位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前提\   作为内审部门来说,明确在组织中的定位才能充分发挥内审最大的作用。

同样,作为内审人员,不仅需要做好在审计部门的定位,也要审计工作中做好定位。

内审人员在内审职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定位。

对于刚接触内审工作的人来说,要多看、多听、多问、多思考,就是把自己当成初入行的学徒,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掌握各个审计业务技能,不能想着一口吃个胖子。

对于做了两三年内审工作的人来说,要看看自己是否全面掌握了组织的各种审计业务,是否具有一定的审计分析能力,是否能为组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是否能制定总体的审计计划,是否能组织协调部分人员开展某个模块的审计项目等等。

对干了五年以上的老内审人员来说,无论在组织中是否给予一定的职级,都应按照专家级的水平要求自己,为组织管理层提供更高层面的管理建议。

  二、良好的责任心是做好内部审计保证\   干好任何工作都要有良好的责任心。

做好内部审计,责任心可能比暂时具备的业务技能更重要。

做内审工作,需要在不断地调查取证中寻找管理中是否存在风险隐患、潜在损失或者舞弊行为,而调查取证是项很枯燥的工作,一方面要细心谨慎、认真判断各种蛛丝马迹,另一方面要对抽样的每笔业务做认真的检查,偷下懒,也许就会丧失一条重要的线索。

内审做的时间长了,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感觉,尤其是翻了一本本会计凭证和业务资料之后无重大的审计发现之后。

这时候,除了要不断改进思路和方法之外,支撑自己认真努力地完成既定审计程序的,还要靠过硬的责任心。

内部审计的这种责任心不仅要对组织负责、对内审部门负责,也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三、积极实践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基础\   曾经和几次四大来的内控专家或咨询专家们合作过,自己的单位也不断聘请四大人来做咨询。

刚开始还觉得这些四大的人蛮专业的,但时间不长,就觉得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论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他们的第一讲座听着还有点意思,但第二次、第三次之后,既没有新意也没有可操作性,很难落地。

这种感觉,不止是我一个人才有,身边的内审同事很多都是这种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四大的专家还没有真正了解合作单位的业务,或者对该行业的业务都不熟悉。

再先进的方法论也要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和调整,去打造一种适合本单位的模型来。

做好内部审计,需要不断地学习,而学习来的方法和技术,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行。

  四、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助推器\   内部审计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既需要了解宏观方面的决策,也需要探究微观的操作流程,财务、业务、法律、信息、风险各个知识都要有所了解,部分知识还要精通。

既然需要为组织做诊断,既然要实现审计价值,内审人员就要掌握被审计的业务流程,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地审计建议。

无论对刚入行的新手还是老内审人员来说,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才会让自己为下一个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到底从哪里入手呢?是先精通财务知识还是先精通内控或风险管理?先熟悉成本核算还是预算管理?我个人认为,在能完成现有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可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去逐步学习最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从组织最需要内审人员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入手,去学习当前组织最需要的内审知识。

无论怎样,都要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这样才不会这也学那也想学,反而什么也学不好。

  五、充分沟通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   内审人员要和组织的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做访谈,要和比自己职级高的人做访谈,也要和比自己职级低的人做访谈。

在每次审计项目中,访谈是重要的环节。

有时候,从沟通访谈中获得的信息,会比从数据分析中获取的信息更有价值,因为表面的数字会掩盖一些实事,数字也会被人为调整。

如果有串联的舞弊,从流程的串行测试或数据核对上一般不容易找出问题。

许多内审人员是财务出身,或因为前期工作性质的原因,不喜欢或不擅长与人打交道,而更喜欢跟数字打交道,但做了内审毕竟还是要沟通的。

审前准备索要审计资料需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中需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后不仅要把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做好充分沟通,还要向审计部门的领导做反馈。

作为审计人员,不仅要学会主动与被审计单位的人员沟通,也要善于沟通,让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尽量提供更全面真实地信息。

  六、具备开放的心态促进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   内审人员都知道,自己有做不完的事情,有学不完的知识,也知道内部审计往往缺少独立性或者被赋予的资源较少,在很多单位内审部门的地位不高,内审人员的待遇也不高。

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内审部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内审部门能给企业或组织带来多少价值也不尽相同。

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内审人员要想让组织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先要把成绩做出来,先从内控和风险角度提出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再从战略等更高角度提出管理建议。

心态决定出路。

从审计人员身上,体会到了什么感悟

作为优秀的审计人员,要具备多种能力,业务要精,心要细,财经纪律要熟悉,态度要端正,不容易啊

中国民间审计的特点?

民间审计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师所组成的社会会计、社会审计组织,即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对有关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事项所进行的审计查证业务。

  特点:  民间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利益集团要求的基本方向,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审计目标又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目标所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在审计模式诸内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间审计的一切内容,如审计管理体制、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信息披露、审计报告制度、监督体系等都必须围绕审计目标而协调的发挥作用。

通过优化审计行为来实现审计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社会经济环境作用于民间审计的方式是通过审计目标制约民间审计的具体内容。

  总之,审计环境从诸多方面影响着审计模式、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方法,从而决定了特定的审计责任,并对审计责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审计人员须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我对审计工作的感悟是:专业、专注、专一。

选择审计专业,今后无非是从事金融链条环节的工作,或者是从事企业会计\\\/内部审计工作等。

它要求有证书、有经验、有沟通力。

是一门专业性及实践性于一身的学科,要么不选则,选择了就要耐下性子来,慢慢沉淀。

-----------------------------------------------------------------------------下面分享一篇知乎上的回答。

作者:米斯桃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第1句】:相比财务,审计有意思太多了。

就说我刚结束这个项目吧,盘点生物性资产是多么欢乐的事儿呀。

做财务你也许一年都接触不了新东西,而审计,每一个新项目都是新的,旧的项目你今年做的科目和去年做的科目也不一样,总是在学习总是在进步的感觉相当好,而且相比记账入账搞报销啥的财务工作(我承认这是低level的时候,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肯定是不一样的,但问题是那些人很大一部分是审计出生的哇),看着一份报告做出来自己在其中尽了些微薄之力那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而且你会觉得你的工作真的在思考在动脑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实质是什么,职业判断是什么,而不是按部就班走一个程序,这也是有意思的原因之一。

【第2句】:在做审计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能力其实是很容易被观察出来的,你就会更愿意努力做到更好。

相比之下做财务也许差不多就可以了。

【第3句】:有盼头。

做审计你还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有许多设想,因为出路相对比较宽。

在做审计的这段时间里,既学了知识也攒了经验资本同时也给了自己时间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一举N得。

【第4句】:能接触到许多的人。

各企业的财务经理、CFO,券商,投资人,职业经理人,还有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是土豪是暴发户的民企老板。

相信我,即使他们身上满是暴发户的铜臭味儿,能把一个企业做到让一个大事务所来做审计的规模,一定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5句】:周围都是年轻人,一块儿出项目其实很开心,而且因为都处于相对动态的环境当中,有人来有人去,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努力就会被淘汰的心态。

审计人员须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审计人员须五项基本技能:一、取证能力  调查取证能力,关键就。

弄清“为查,查什么,怎么查”,一是对被审计的对象情况分析细,对采取的方式方法考虑细,对审计需要了解的情况掌握细。

二是把事实查得准,适用法律法规、问题定性准。

审计或审计调查取证必须是时间、地点、事件清楚,准确无误,没有瑕疵。

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对审计的问题恰当定性,实际工作中会碰到一些难以定性的问题,可以视具体事件抓主放次,个别不影响审计重点的小问题可以放放,要学会弹钢琴。

三是结果实。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个问题、每个阶段的审计结果要实。

不论什么问题,一旦审计查证,就必须查实,尤其是对整个项目审计定性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必须查实。

审计中涉及的大案要案,查出的问题较多,有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移交前把证据做实,移交后再跟一段,协助承接单位熟悉情况,尽快顺利开展工作。

  二、观察识别能力  观察识别能力,关键就是看。

一是会看材料。

被审计单位的资料反映问题的初始材料,要认真阅读,必要时还要将历年的有关的资料联系起来看,梳理所需的问题,分析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列出可查性强和短时间内可突破的重点问题。

辨析证据材料是审计人员的基本功,要学习银行、证券、房产、税务、通讯、国土、基建等方面的知识,看清、看懂相关材料,从中发现问题,找到突破查找问题和大案要案的重要线索。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议记录、会计账本、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要仔细阅看,从中找到对审计有价值的信息。

二是会看问题,要善于捕捉问题,从一些不起眼的情况和事件中,找出被审计者违纪违法的蛛丝马迹。

要善于透视本质,一些浮于表面的问题,往往是重大问题的掩盖,必须学会揭皮取核,剖面掏心,抓住实质。

  三、谈话突破能力  在审计过程中,通过谈话也可以发现问题的线索。

一是要抓住先机。

抓住了先机,就掌握了主动。

初核阶段,一般不直接找当事人谈话,可约谈相关知情人,此时的谈话,既要快又要隐蔽,先核实一两件涉嫌违纪违法问题,为审计重要线索发现打基础。

线索发现后与调查对象谈话进入实质性。

要重视第一次谈话,先把主要问题抓住。

二是以智取胜。

谈话是智力的较量,是斗智斗勇的过程。

审计人员代表组织,有政治优势,可以充分发掘自己的智慧,同时也要讲究技巧。

引导他们增强法纪观念,认识错误,要以真实道理说服,引导其转变观念,端正态度。

三是要谈透。

要把问题谈透,事情的来龙去脉、问题发生的原因经过、关键的人和事,必须一一谈清。

要把道理谈透。

要把利弊谈透,当前的利、长远的害,个人的利、集体的害,辨明利弊,使其明白不因自己一时错误,毁了前程,误了事业。

  四、口头表达能力  综合地条理地简明扼要地用口头语言向领导汇报审计情况,是审计人员的基本功,要通盘考虑大疑点问题,要及时报告,好让思路清晰。

只有想明白,才可能说明白,思路决定结果。

要准确掌握情况,搞清问题,始终围绕查什么、怎么查,坚持整体思路。

要经常梳理审计问题,条理化整理,形成清晰脉络,保持理性思路。

注意理顺思路,听取不同意见,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不断明晰思路。

“理”,即条理分明。

要善于总结归纳,分清层次,提炼观点。

要坚持讲短话,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简”,即简明扼要。

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言简意咳不含糊其辞,切中要点不漫无边际。

重讲结果,少谈过程,对审计重要情况力求一语中的,一句到位,重大疑点问题,要及时报告,好让领导驾驭全局,通盘考虑。

  五、文字写作能力  当今审计人员需要综合素质,不仅需要会查问题,还要规范、新颖、深刻、灵活地写好各类审计文书材料。

一要写“规范”。

审计文书有其独特要求和规范性,如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简报等文书材料,因其严肃性、统一性和约束性,必须规范书写,不得随意更改模式,以确保执行力。

二要写“新”,综合、剖析、思考是写新的基础,归纳、概括、总结是写新的关键,参与、体验、感悟是写新的要求,实在、管用、启示是写新的目的。

要善于捕捉亮点,审计中的好做法、好体会,重要启示,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健全完善法规制度的深人思考,是写新的好素材。

审计简报要注意抓住热点,社会关注,群众期盼,领导重视。

如发生在金融领域、土地规划使用、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生产安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环保和“舌尖上的浪费”等方面的题材,影响坏、危害大,深人剖析原因教训,对建立健全解决问题长效机制,是写新的重要内容。

要着力盯住难点,多年解决不了的顽疾,长期存在的瘤癌,通过审计反映能够解决的,是写好审计简报的题材。

审计学课程设计实习感言

感言就是要表达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通过实习学到了什么。

这就要回归到课程设计上面: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这种课程设计的共同点在于都把内容用作课程的横向、纵向结构的基础,而其他课程成分(目的、目标、学习活动等)对课程的组织所起的作用不大。

在这种课程设计的类别中,三个具体设计的例证是科目设计、学科设计、大范围设计。

  一. 科目设计   科目设计强调把课程组织成为许许多多的科目,每一个科目有意识地阐述专门的、同质的知识体系。

科目可以是研究方面的分工,如物理、化学、历史、文学、哲学等。

此外,还包含目前一些实践性领域,如家政、打字、汽车机械等。

  赞成科目设计的人认为,它是使学生熟知文化遗产要素的最系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通过学习有组织的题材体系,学生就能有效而经济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然,这一论点的基本假定是:科目的内在“逻辑”符合学生学习科目时的心理过程;为了在将来的生活情境中能够使用,这样的组织使题材储存和检索变得简便易行。

  当然,这一设计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这一设计的性质倾向于割裂知识,从而割裂了学生的理解力,脱离现实世界所关心的以及发生的时间,没有恰当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对学和用是无效的课程安排等等。

  二. 学科设计   学科设计出现与二战之后。

跟科目课程一样,学科设计以内容的内在组织形式为依据。

然而,两者间却有着重要的区别。

科目设计对于用来确立科目究竟是什么的原则完全不明显,诸如数学、家政、驾驶培训等多种领域都可以接纳为“科目”,而学科设计则把知识体系确立为学科。

  学科设计的倡导者把完全熟悉知识学科视为教育的基础,但他们强调理解学科的要素,而不是像科目设计那样,强调的是占有材料和信息,鼓励学生明确学科的基本逻辑或结构,即学科的关键概念、观点和原理的种种关系,理解学科独特的探究方式。

此外,科目设计的讲解过程和记忆特征,在学科设计中为学习的“发现法”所取代,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步调来发现结论。

  赞成学科设计的基本论点实质上是科目设计的论点,即它是传递文化遗产最系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保存人类知识整体性唯一的组织形式。

此外,它以合理的方式给学生提供题材,不是一套要记忆并且在需要时回忆的事实和原理,而是来源于学生自己的活动和思维的概念、关系和理智过程。

  这种设计同样也受到了不少批判。

如,它给学生呈现的是破碎的课程,而没有提供使知识一体化的手段;它没有论述学校教育同生活的关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和经验等。

虽然它在许多方面改进了科目设计中人为化的线性逻辑,但它却坚持学科结构是组织原则,没有考虑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了存在着的各种学习方式。

  三. 大范围设计   它是学科中心设计的变体,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大范围设计强调把两门以上有关的科目合并成单一的大范围教程以克服科目课程的破碎形式与固定框架的弊端。

例如,在小学阶段,读、写、拼、讲、作文合并为语言艺术,而中学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质合并为普通科学。

大范围设计也有其缺陷,由于它为学生提供的只是各门科目中分散的信息,因而缺乏深度,并且培植的是肤浅性;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破碎的,生性就脱离现实设u,无力培养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无法恰当地说明学习者的心理结构;大范围设计倾向于强调的目标是内容覆盖以及信息获得,很少提供机会来实现认知或情感方面的过程目标,尽管它在这些方面要比科目课程做得好些。

编辑本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

这种课程设计强调个别发展,强调课程的组织形式要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

这种设计的典型例证就是“活动——经验”设计,其主要特征为。

  一. 课程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   这意味着学习者自己直接感觉到的需要和兴趣,而不是由成人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或他们的兴趣应当是什么。

因此,教师实施“活动——经验”设计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和帮助学生为学习而选择最重要的兴趣。

这样,课程就不以学科中心设计的方式来预先计划,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共同确立追求的目标,规定查阅的资料,计划实施的活动,以及安排从事的评定程序等,这时课程结构才会形成。

这种合作计划是“活动——经验”设计的核心。

  二. 重在问题解决   学生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会碰到某些必须加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这些困难构成真正的、学生渴望以挑战而接受的问题。

在攻克这些难题,寻找解决它们的办法时,学生实现了体现着这一课程的主要价值——真实性、意义性、直接性、主动性,以及活动与经验的相关性。

  然而,“活动——经验”设计的批评家对其教育效果保留态度。

他们坚持认为,以学生感觉到的需要的兴趣为基础的课程,不可能保证为生活作充分的准备,课程缺乏连续性。

传统的课程设计顺序是以多种因素为基础的,即除兴趣之外还有成熟性、经验背景、先前的学习、效用和难度。

然而,当学生的兴趣是课程设计所依赖的唯一基础时,学习的连续性就难以得到保证。

编辑本段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问题解决中心设计与学习者中心一样,同样根植于人为中心的哲学理念。

二者的区别在于,问题解决中心的设计更强调集体的作用,把重点放在个人与社会生存的问题之上。

这种课程设计一般包括生活领域设计和核心设计。

  一. 生活领域设计   生活领域设计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

当时,美国的社会学研究正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的共同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如何有效地进行上。

这种课程设计通过强调共同的社会功能体现出试图克服科目设计的内在弱点,同时又避免“活动——经验”设计的基本缺点。

但是,这种设计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围绕生活领域重新组织传统的题材,这同时也是它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由于这种设计没有充分揭示文化遗产,因而也遭致不少批判。

这些批评来自科目课程的倡导者,他们提倡对内容进行传统的“逻辑”安排。

当然,对此问题的立场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哲学态度。

然而,生活领域的倡导者坚持认为,他们的课程不仅按照当前的社会需要作了充分的揭示,而且是更完善地整合、更加相关、更加有效的课程。

  当然,生活领域设计遭致许多与“活动——经验”设计一样的来自实践方面的批评,他们认为它没有为教师作好准备以便有效地进行这种设计,需要实施这一设计的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不容易得到;由于它是当前的社会生活领域为基础的,所以这一课程具有向青年灌输现存条件,从而有使社会状况固定不变的倾向。

  二. 核心设计   核心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核心设计强调为了达到整个课程的紧凑性需要有统一的研究核心,其他科目要与此有关并服从它,用以作为反对破碎形式和从不同科目积累起来的零碎学习。

目前至少有六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核心课程合计:不同科目核心、关联核心、融合核心、“活动——经验”核心、生活领域核心、社会问题核心。

在所有这些核心设计中,只有最后两种——生活领域核心和社会问题核心设计一般被认为是“可靠的”问题中心的核心设计。

结合审计学这一科目的特点,将“审计”代入其中,就能写出来了。

考虑怎么实习的,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效果。

最新-公司审计部经理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精品

公司审计部经理个人述职报告范文述职报告最初曾用总结或汇报的形式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并随著干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式,述职报告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应用文体。

---

【篇一】20年,内控审计部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审计部副经理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带领部门全体人员紧紧围绕公司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地在公司内部开展了审计工作。

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坚持依法审计,严格自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述职。

一、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质。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度政治思想素质,才能在事业中有所作为。

作为一名党员,我时时刻刻把组织的信任和重用作为不断前进的新的起点和动力,不折不扣、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审计的16字执业理念是客观、透明、问责、操守、审慎、勤勉、执着、自律。

正是对这个职业理念的不断理解、领会和感悟,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政治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政治学习之所以原来学起来是枯燥的,是因为没有真正用心去读,没有把政治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去理解政治理论。

经过一年的努力,认真履行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精干高效的审计团队学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学习。

二审计质量不高、深度不够,不能揭示深层次的问题。

可以说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现在已经全

学习了审计实务这门课后对今后的会计工作有什么好处和帮助?

<1>思考任何一件事的合理性审计界有一句口头禅:“不re”。

“不re”,是“not reasonable”的简称,也就是“不合理”,不符合常识。

审计师的职责就是检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审计师需要仔细推敲公司当局的每一种说法是否合理,这是他们的一种职业习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管理当局会说:“今年收入增长了50%,是因为销售数量增长了50%。

”审计师一看报表:“不对啊,成本明明下降了20%啊,期末存货也比上年年底要多。

而且也没听说有什么技术进步,能让单位成本大幅下降,所以成本下降只能是因为生产数量在下降。

这和销售数量增长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个例子正印证了一句老话:“说谎话容易,把谎话说圆却很难。

”为了把一句谎话编圆,你需要修改很多相关的地方,而且还不一定修改得圆满。

审计师就是通过寻找会计资料当中不正常、不合理的蛛丝马迹,从各个角度向公司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像猎犬一样刨啊刨,从而把公司隐瞒、编造的事情挖出来。

这年头,不仅公司财务的谎话编得不圆,连骗子的骗术也“不re”。

前不久,我收到“淘宝网”发来的一个广告,通知我中了奖。

我登陆淘宝网,输入密码,果然有35000元的现金大奖在等着我。

在我收到这个广告之前一天,淘宝网的确在搞抽奖,所以我并没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

我继续读下去,兑奖通知说,税法规定奖不能白拿。

只要我邮寄1500元的增值税到某个帐号,他们就会立即把奖金支付给我。

我刚要激动地抬屁股去邮局,忽然想起一件事:你直接从我35000元的奖金里扣1500元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我去邮局寄钱呢

我又仔细看了看一遍兑奖说明,发现一个新的问题:怎么会让我交增值税呢,增值税一般是在工厂进口原材料的时候才交的。

就这样,我识破了一场“不re”的骗局。

审计师喜欢思考事情的合理性,这其实就是日常生活常识的积累。

可是,如果审计师把这种职业习惯带到生活当中来,就不那么可爱了。

在生活里,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记得很清楚,难免说出一些不太准确的话。

而且在夫妻之间,有时也会说一些善意的小谎言,互相哄一哄。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一个干审计的,那么恭喜你,你的每一句善意的谎话都会引来对方的疑问,你会被打破沙锅问到底,越挖越深,直到谎话彻底败露为之。

所以,敢和审计师结婚的人,一定是个赤诚坦荡的人。

<2>用数字说话中国人喜欢从表象上,从意识形态上,从趋势上说一些大而化之的话,偏偏懒的拿数字去支持自己的观点,用数字去检验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审计师则不同,他们的很多科目的都需要匡算(Prove in Total)。

比如工资费用,审计师会用公司的总人数乘以大致的人均工资,得出一个总数,和报表上的那个数字对比一下,看看相差得大不大。

用数字说话非常重要。

因为,有些事情正确与否,并不是从概念上就能看出来的,你得实际计算一下成本、收益分别是多少,才能做出结论。

只有数字,才能告诉你答案。

举个例子。

很多西方国家发展竞技体育不会动用很多纳税人的钱,而是走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

而在中国,竞技体育基本是靠国家财政支持的。

如果你举行一场辩论的话,至少90%的中国人支持用“举国体制”发展竞技体育,恐怕只有不到10%的人反对这么做。

到底谁对谁错呢

我们可以匡算一下,如果让纳税人来赞助的话,一枚奥运会金牌会花费纳税人多少钱。

假设1名奥运会**,是从1000名运动员里挑选出来的(中国那么大,33个省平均每个省有30个人练习同一个项目,应该不夸张)。

光运动员还不够,还得有后勤保障人员,比如教练,领队,队医,厨房师父。

就算平均两个运动员有一个后勤人员吧。

好了,运动员+后勤人员,一共1500个人,换一枚奥运金牌。

这1500个人是职业性的,假设国家得管他们每个人20年,其中10年训练,10年退休金补贴。

每人每月的工资,暂定为1000元。

除此之外,运动员还要使用运动器械,要住宿舍,还要出去外地、外国比赛等等开销,每人每月1000元。

这样一算,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1500人×20年×12个月×2000元\\\/月=

【第7句】:2亿人民币。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取得了32枚金牌,那么我们在这32枚金牌上花费了

【第7句】:2亿×30=2

【第30句】:4亿元人民币。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条。

数字出来以后,双方可以再进行一场辩论,就算仍然谁也说服不了谁,至少,他们会把辩论的焦点从简单的“是”或“否”,转移到对于成本、收益的权衡上来。

这场辩论的水平就会上一个层次。

需要说明的是,我上边的这些数字都是自己估算的,而不是从哪个政府预算报告上摘录的。

这是一件挺无奈的事情。

我从没见政府给出过明细的财政预算。

所以我不知道我纳的税有多少用于教育、多少用于竞技体育、多少用于医疗、多少用于公务员工资、多少用于业务招待……不过不要紧,我们每个人都有常识和头脑。

就像上边计算奥运会金牌的成本一样,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就可以依靠现有的知识,大致估算一下。

这么做虽然会费点力气,但是总比一无所知要好。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养成用数字说话、向数字索取答案的好习惯。

<3>做事要留证据在审计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如果你没有写下来你做了什么,那就等于你没有做。

”比如你询问了谁,询问的结果是什么,你查看了什么单据,都要记录在工作底稿里。

审计师特别喜欢管客户要资料:合同啦,发票啦,内部文件啦,管理当局的声名啦,都象宝贝似的要过来,把重点标注清楚,归入审计工作底稿里。

只有当这些证据齐全了,报表上的数字才有依据。

用书面证据说事,和口头约定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

只有在每一个环节留下可供查证的证据,才能在发生纠纷的时候有理可说。

可惜很多中国的企业总喜欢在合同里说一套,实际当中跟对方口头约定另外一套,不愿意及时更新合同。

等发生了纠纷,双方各执一词。

我想,随着中国司法制度越来越健全,那些不愿意用合同说事的企业,会越来越吃亏。

其实,审计报告本身就是一种书面证据。

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看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以确信会计报表是真实公允的。

这年头股民很多,但是会看年报的股民却不多,看年报的时候关注受聘会计师事务所是谁的股民更是寥寥无几。

如果你只是“炒股”,而不是“投资”股票的话,审计报告的确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做事要留证据”——这句话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不该留的证据坚决不留”。

比如,审计师发现企业有一些小问题,但是不太严重,并不需要解决。

那么,审计师**就当根本不知道,在工作底稿上提都不提。

如果你提了,但是没解决,反而容易被监管机构抓住小辫子。

曾经有一种说法:我们做审计的目的,就是在赚到审计费的同时,取得适当的审计证据把责任尽量都推给公司管理层。

这话虽然说的有点露骨,但是无疑是句大实话。

<4>简明、清晰地表达观点“改革开放要坚持,纠正不正之风和打击经济犯罪也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和打击经济犯罪也要坚决;改革开放要是一个长期任务,纠正不正之风和打击经济犯罪也是一个长期任务。

”——李瑞环,1986年4月3日在中央端正党风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边这段话,大家可能都读得比较累。

如果换成一个审计师,他会怎么表达同样的意思呢

我想,他大概会这么说:“改革开放、纠正不正之风和打击经济犯罪这三件事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

而且,我们在执行的时候要坚决。

”这就是商业社会的要求:从阅读者的角度出发,尽量通俗、简明地表达观点。

如果阅读者很容易就明白了你的意思,他就有希望变成你的客户,你的表达就是成功的。

如果他听不懂,或者听起来很费劲,双方交流的成本很高,你的表达就是失败的。

在我做第一个审计项目的时候,带领我工作的是一个第三年的高级审计员。

我记得,她做事情一向很麻利,可是唯独她在往工作底稿上写“注释”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的。

每一条注释,她都是写了又写,改了又改,不断试验怎么表达才最清楚、最简明,让经理一眼就能看明白。

她在遣词造句上所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给经理节省的时间。

因为她觉得,多考虑一下阅读者的需要,让阅读者能够迅速抓住信息的重点,这样的底稿才是合格的。

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学着提高表达的效率,让别人不费脑子就能看明白。

如果我想说的事情不太复杂,我就看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把结论扔出去,然后再写原因:<1>……,<2>……,<3>……。

如果我想说的事情比较复杂,需要先介绍背景知识,然后进行推理演绎,别人才能看懂,我就由浅入深地写,A,B,C……说清楚一件事,再说下一件事,依次说下去。

每一条路如果有多个分支的话,我会加上序号A1,A2,B1,B2,这样读者就心里清楚自己“走”到了哪条路的哪个门牌号。

我看到很多人写长篇大论的时候,总是想到哪就写到哪,相同的意思也不合并一下,序号也不加,把ABCBDAE混成一团写,让人读起来像是在走迷宫。

就拿李瑞环的那段话来说吧,第一句话的“要坚持”和第三句的“是一个长期任务”明明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他偏偏要拆成两句话到处乱丢。

我们自己在写长篇大论的时候,切忌成为这种“乱丢盒子”的悟空啊。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文章的作者容易陷入自言自语的梦呓,光顾着自己痛快,光顾着炫耀自己的文采和博学,而不顾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表达是否简明、别人是否明白。

张五常近年来写的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半文半白,思维跳跃。

一个人的思想高明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善于表达,让读者读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忘文兴叹,由于“交易费用高昂,导致交易无法达成”,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

<5>出Q是完善文章的好办法所谓出Q,就是由一个独立的第三人阅读审计底稿,指出里边有错误、或者是不清楚的地方,然后交给底稿的编制者去修改和完善。

在四大,员工不喜欢经理出Q,经理不喜欢合伙人出Q,审计部不喜欢税务部出Q。

没有人喜欢别人给自己Q。

但是,他们给别人出Q的时候都毫不留情。

出Q的确是完善文章的好办法。

我将这种方法的优点总结如下:<1>所谓“旁观者清”。

有些事情,底稿编制者自己觉得说得很明白了,但是别人可能还是看不懂。

让一个独立的第三人看一遍,提出他的疑问,就能够发现哪些地方表达得还不那么清楚。

<2>能够凝聚多个人的智慧。

一张好的底稿,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充分吸纳不同人的好的思想。

经理、合伙人通过出Q,把深层次的问题指出来,等于是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所积累的知识注入到了底稿里。

员工通过修改,模仿,下一年再完善,如此循环,底稿的质量就能不断提高。

这不仅是工作底稿的进化模式,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模式。

<3>避免面对面的接触,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

这个优点说来有点好笑,但是的确是一个事实。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的。

据我观察,如果你当面指出别人底稿的缺点的话,通常会引起对方的解释、辩护和反驳。

争来争去,底稿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是出Q的话,就快了很多。

反正问题我已经给你指出来了。

有则改之,无则加“注释”在底稿里说清楚,省得别人每次都误会你。

魔鬼存在于细节当中。

出Q就是为了把底稿里隐藏着的大大小小的“妖精”挖出来。

在四大,好的底稿无一例外都是Q出来的,而且是海量的Q,反复的Q。

没有人喜欢别人给自己出Q,但是出Q的确能大大提高底稿的质量。

希望你在清Q的时候,能够明白“严师出高徒”这个道理,把心态调整得积极一些。

<6>用二元表格传递大量信息关于这个问题,happysun写过一篇文章,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我将他的文章大段引用在下边。

用表格来说明问题是一种有条理的思考方法的体现有这样一个问题,说某家旅馆今天有20个房间有旅客住,其中100元每天的房间有8家,150元每天的房间有7间,200元每天的房间有5间,请问这家旅馆今天的收入是多少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

其要点不在于答案,而在于如何表达你的计算过程。

我曾经拿着这个问题在近百名大学毕业生的教室里发问,得到的计算过程的表达方式全都是这样的:100元x 8+150元x 7+200元x 5=2850元。

这不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结果。

更好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房间单价房间数量收入A B C=A x B100元8800元 150元71050元 200元51000元 合计2850元谁都能看出来,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一种数据库结构,而且非常有利于另外一个人来复查整个计算过程。

审计师在工作底稿里,要善于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不过,这也不能怪那些大学生,我随便在互联网上找了一段新闻,是这么写的:“去年频频出台的宏观政策极大遏制了北京楼市的蹿升式发展,尽管现房和期房的全年供应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却明显呈现出求大于供的态势。

受此影响,去年本市住宅销售非常火爆,现房销售率以及期房的预售率分别高达

【第97句】:5%和

【第92句】:3%。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建委了解到,去年本市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总计22

【第85句】: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第29句】:1%。

由于供给增长明显小于需求,去年形成的现房市场已基本被消化完毕,销售率高达

【第97句】:5%,比2003年同期高出

【第12句】:4个百分点。

本市的期房销售也进入黄金时代。

在商品住宅期房批准预售面积仅增长5%的前提下,预售登记同比增长接近60%,预售率为

【第92句】:3%,比2003年高出

【第30句】:4个百分点。

建委有关人士表示,上述数据证明目前本市房地产市场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强。

这种销售、预售双走强的态势在今年还将持续。

《京华时报》)”这一段文字,就是典型的可以改造成一个表格的文字叙述。

单位:万平方米2004年2003年增长率\\\/增长百分点现房销售面积2,2

【第85句】:801,7

【第70句】:57

【第29句】:1%现房完工面积2,3

【第44句】:412,0

【第80句】:57

【第12句】:7%现房销售率

【第97句】:5%

【第85句】:1%

【第12句】:4%期房预售登记面积

【第1句】:5

【第71句】:00

【第57句】:2%期房批准预售面积

【第1句】:70

【第1句】:6

【第25句】:4%期房销售率

【第92句】:3%

【第61句】:9%

【第30句】:4%我自己试着将上面的文字叙述用表格表达了一下,发现这样做的好处真是多,不仅能够给读者提供更详细更丰富的信息,表达上也更清楚了.另外,我还发现,从数学上讲,上面那段文字里关于期房销售的数据也很有意思,记者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并没有给出期房的任何具体数据,只给出了几个百分比,但这几个百分比之间是互相约束并且自恰的。

所以,不管我假设期房销售面积是1,还是1000,都无所谓。

我因此没有办法推算出面积的任何具体数字。

用数学语言说:根据目前的已知条件,期房的面积有无穷多解。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记者很少用表格表达这些数字而宁愿用文字叙述,外国的记者也一样。

你要是看华尔街日报的第一版,也经常有一大段文字是在讨论某些数字的。

甚至连很多企业递交给美国证交会的上市文件里,也时常会用大段文字来描述一些数字。

我猜记者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这些数字是为了口头报道的方便。

口头报道是一种单一维度的线性的信息输出,很难把一个二维的表格念出来。

但写工作底稿和出报纸杂志,信息输出是一种两维的平面方式的,用表格来表达就是一种更清楚也更有效率的方式。

记者当然可以有他们的自由来选择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但审计师为了让自己的思路尽量清楚,也为了让自己的工作能够让别人,例如合伙人,审阅起来简单易懂,还是用表格来表述自己的思路为好。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