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表达志趣的句子

07-10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第2句】: 【前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是什么

作者意向(志趣):临行上书后主刘禅,强调自己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咐,以“讨贼兴复”作为自己的职责,并规劝后主采纳忠言,和辑臣吏,励志自振,使他能专心一致于北伐大业.《前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蜀志》本传.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曹魏.临行上书后主刘禅,强调自己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咐,以“讨贼兴复”作为自己的职责,并规劝后主采纳忠言,和辑臣吏,励志自振,使他能专心一致于北伐大业.课外引申:“表”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专为臣下对君王进行陈述求请时使用,类似的还有“章”、“奏”、“议”等.本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第3句】: 【表现志趣高尚的诗句】

(1)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诗句.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它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丑恶现象,这也正和他史官的。

荷花又称莲花 (2)“并蒂莲花开,好事自然来”,读着有关莲花的诗句 (3)在丝绸之路上,许多诗人留下了歌咏大漠边塞的诗章,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岑参.“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限未见.……回据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如莲花北延歌》)等诗句,生动地记述了边疆各族人民. (4)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唐代诗人李商隐亦有诗句赞美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做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 (6))《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诗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而莲多用来誉爱情,在所有的诗词里,表达哀怨忧愁的尤多,此中见长的诗句我独好:“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一朵水莲花,不胜秋风的娇羞…… (8)有时偶会看见了荷花深处的鱼儿跃起,就会想起了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清新优美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在荷塘边,莲花旁,偶轻轻漫步,是真正的漫步者.身旁就是随风飘舞的垂柳,塘里就是隐约入耳的蛙鸣,空间就是来来往往. (9)在《离骚》中,他写道:“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在诗句里屈原的志趣不仅与淖。

“皎洁火中玉,芬芳泥里莲.”。

【第4句】: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附:理解性默写 【第1句】: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第2句】: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第3句】: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第4句】: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第5句】: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第6句】: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第7句】:《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第8句】:《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第9句】: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第10句】: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第11句】: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第12句】: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第13句】: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14句】:《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第15句】: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第16句】: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第17句】: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第18句】:“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第19句】: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第5句】: 【《出师表》第三自然段阅读题】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巩固训练 一、分段阅读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第1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第2句】: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第3句】: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 【第4句】: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 【第5句】: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 【第6句】: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 的人,该受赏的是“ ”的人. 【第7句】:文章【第3句】: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第8句】: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 【第9句】: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 【第10句】: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 【第11句】: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第12句】:文中的“先汉”指的是 ,后汉指的是 . 【第13句】: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第14句】: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阅读6—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第1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 【第2句】:用原文回答问题: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第3句】: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第4句】: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第5句】: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第6句】: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第7句】: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第8句】: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阅读8—9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第1句】:“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第2句】: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第1句】: 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第2句】: 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第3句】: 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第4句】: 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第5句】: 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 .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巩固训练(参考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第1句】:略.【第2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第3句】: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第4句】: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第5句】:纳谏、法治、用人. 【第6句】:“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第7句】: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第8句】:忠心、品德、才能. 【第9句】: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第10句】: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第11句】:贞良死节之臣 【第12句】:西汉,东汉 【第13句】: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第14句】:臧 否;刑 赏;平明 偏私;兴隆 倾颓等 6—7自然段(一)略(二)【第1句】: 略【第2句】: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第3句】: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第4句】: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第5句】: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第6句】: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第7句】:宽宏的气。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