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人感言

02-16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历史上哪位船长率先预防船员们的坏血病?

库克船长。

但真正开始研究这种疾病的是英国人詹姆斯·林特。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率领船员们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已经航行几个月了,好多的水手都已经生了病,而且牙齿的血流个不停。

何况,传说中的陆地仍然遥不可及。

这样的恶梦,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凭着哥伦布的坚持,这趟冒险还是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而宣告成功。

只是,只要是长程的海上航行,水手们就非常容易生病,牙齿也非常容易流血,严重的还会丧命。

人们称这种病为坏血病,但是要怎么治疗却是束手无策。

继哥伦布之后,另一个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了环绕地球一周。

只是,他们的遭遇比哥伦布的船队更为悲惨──麦哲伦的船员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坏血病而死亡。

  一直到十八世纪,事情有了转机。

  这时,英国人已经横渡重洋,在世界各地经商与殖民。

只是,船员还是有罹患坏血病而死亡的危险。

有一个年轻的船医,名叫林特,他发现坏血病都发生在一般船员身上,而包含他自己在内的船上干部,却没有人得到坏血病。

官位大的人不会生病,世界上哪有这个道理

直到有一天,他为了照顾病人到一般船员的餐厅用餐,才有了新的发现。

  原来一般船员的伙食,只有面包与腌肉,而他们干部,却有马铃薯与高丽菜芽可以吃。

因为林特医师认为,新鲜蔬果或许可以治疗坏血病。

后来,他们遇上了满载柳橙与柠檬的荷兰货船,林特医师就买了柳橙与柠檬来治疗坏血病人,效果非常好。

  林特医师再找了些坏血病人,分成两组,吃一样的食物,但有一组病人另外补充了柑橘类水果,结果补充水果的这组,坏血病有明显的改善。

林特医师就写了份报告,建议供应所有船员新鲜水果,可惜没有被上级采纳。

  但是另外一个有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他发现了澳洲、纽西兰),读了林特医师的报告后,带了大量的水果出航,使坏血病获得有效的预防。

林特医师死后,英国海军也开始提供水兵莱姆汁,让船员的健康更有保障。

英国能在十九世纪享有「日不落国」的美誉,除了船坚炮利外,莱姆汁也有不可思议的贡献。

  到了二十世纪,预防坏血病的物质,终于被研究出来,命名为抗坏血酸,也就是维生素C。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维生素C仍然是科学家积极研究的对象之一。

因为,它可能对于更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预防效果。

今日,我们可以从新鲜蔬果中可摄取到足够的维生素C,药局中一颗颗的维生素C片也卖得很便宜,坏血病人已不多见。

而科学家探索新知识的奉献与努力,一如航海家探寻新大陆的牺牲与执着,不断造福人群,也为后世留下典范。

补充:18世纪的水手们在航海时通常饮用朗姆酒,只有一位名叫詹姆斯·林特的苏格兰海军医生,建议水手们在海上航行时饮用另一种饮料——柠檬汁。

当时许多水手患了坏血病,特别是长途航行时更容易得这种病。

这种疾病当时被称为“海上瘟疫”,会引起牙龈、皮肤及关节等部位出血。

林特怀疑坏血病是由于海上有限的饮食条件造成的,他系统地研究了治疗坏血病的方法。

他把所有患坏血病的船员分为几个小组,让每组吃不同配方的饮食,每一测试过程为14天。

他发现吃橘子和柠檬的一组仅6天后病情就有了显著的好转。

1754年,林特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船长并没有很快照他的建议去做,科学家也没有继续研究这些后来被称为“维生素”的东西。

一百年后,在往返南太平洋的远途航行中,英国库克船长因为个人喜好,强制让他的船员吃水果。

30年内,118名水手中奇迹般的只有1名水手死于坏血病,“水果是坏血病克星”的观点开始在英国盛行。

到了1795年,所有英国的水手按规定必须每天饮用酸橙汁,由此他们被戏称为“酸橙佬”,但也因此可以更多的死于海战而不是坏血病。

什么是吉海反应

首次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病人,由于TP被迅速杀死,释放出大量的异种蛋白,引起急性变态反应,在治疗后数小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肌肉骨骼疼痛、皮肤潮红、恶心、心悸、多汗等全身症状,或者各种原有梅毒损害的症状也加重,严重的梅毒患者甚至发生主动脉破裂。

这就是吉海反应。

  “吉海反应”是以Jarisch和Heyxheimer二人姓名命名的一种治疗反应,原译作贾立士(雅力士)和赫塞麦反应,现简称为“吉海反应”(J-H反应)。

Jarisch(1850—1902)是奥地利皮肤学者,Heyxheimer(1861—1944)是德国皮肤学者。

吉、海二人先后发现用强效胂剂治疗梅毒时,部分病人突发高热和皮疹加重。

随后问世的青霉素治梅毒和回归热也能引起同样反应,人们都沿称为吉海反应。

  吉海反应什么样  前驱寒战期:在应用首剂强效药物后2~4小时(最短15分钟、最长6小时)病人突发寒战、烦躁、惊恐,持续10~45分钟。

  潮红高热期:体温上升到39℃甚至超高热42℃,皮肤潮红、皮疹鲜明,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有时出大汗、血压下降,进入休克状态,称为“治疗休克”(不是过敏性休克,与是否皮试无关)。

约5%病人可因多发性脏器衰竭而死亡。

  退热期:高热持续10多分钟或6~8小时内自行消退,预后良好。

继续使用原药不再发热。

整个反应在12小时内结束。

  吉海反应怎么防  医生们曾用各种退热药、冬眠药、激素或首剂减量法来防治吉海反应,但都不能证明它们比“不作为”更好。

在治疗梅毒前首先注射铋剂作为准备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目前铋剂已断档。

  吉海反应的高热常使医护们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滥施救治。

此时应鉴别的有输液的热原反应、过敏性休克、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药物热、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情或合并症自身的恶化。

  在用强效药物首剂治疗之前,医生应提前告知发生吉海反应的可能性,并建议住院观察。

此外,医生在动用强效药物治疗一般杂症时,有可能触动了尚未确诊的某个“大症”,从而引发一场“莫名其妙”的吉海反应,这是应该警惕的。

  为什么会有吉海反应  通常认为,吉海反应是由于强效药物大量消灭病原体后,其崩解产物引发的全身反应。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它是由于药物、机体、病原体三个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现代强效药物越来越多,能导致吉海反应的新旧广谱药物和相关病原体也越来越多,已知的有:青霉素治疗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莱姆螺旋体;氯霉素治疗伤寒杆菌;四环素治疗布氏杆菌;甲硝唑治疗滴虫;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灰黄霉素治疗某些真菌等等。

  吉海反应新类型  近年来临床上还观察到发作较缓而持续较久的“类吉海反应”。

例如,用强效的利福类药物治疗结核病时,在治疗两周后突发高热、剧咳、血痰、头颈痛等,三周后诸症状开始好转。

这是结核好转过程中的暂时恶化,可算是一种慢过程的吉海反应。

  可以说,吉海反应是一种杀菌药物太强,机体反应剧烈的“双刃剑样”效应。

蜱虫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近在我国地区发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蜱为其传播媒介。

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预防: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不要穿凉鞋。

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避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