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菩萨的诗句优美句子
【第1句】: 描写观音菩萨的句子
杨柳观音: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西游记》第六回中,首次对观音菩萨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写。“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在这里,与其说观音被描写成一位法相庄严的女菩萨,还不如说作者是按照人世间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后流传在民间的观音传说。第十二回也有相应的描写,着重强调了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扫开残雾垂杨柳”,并指出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原身”。
鱼篮观音:手提竹篮,或反手提鱼之像。第四十九回写:观音菩萨早上扶栏看花时,不见池中金鱼出来参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经人。于是连梳妆打扮都不顾,在林中削篾编篮。作者借孙悟空的眼光介绍她:“┉┉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因她没有梳妆,便少了一些神圣的灵光,却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与百姓的距离近了起来。
持莲观音:坐莲叶上,手持莲花,常为清丽的少女面孔。第四十二回:观音菩萨令惠岸去李天王处求借天刀三十六把,“菩萨接在手中,抛将去,念个咒语,只见那刀化作一座千叶莲台,菩萨纵身上去,端坐在中间”,智擒了红孩儿。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骑观音和第十四回里“手搀孩儿”的观音老母形象,寺庙的观音造像中也时有出现。
【第2句】: 描写"菩萨"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释迦牟尼佛《华严经》
【第2句】: 人类历史步步前行,沾满血腥。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马薇薇《奇葩说》
【第3句】: 碎的佛像、已不再是当年慈眉善目的菩萨、她早已在岁月中堕落为修罗 。--玄色《哑舍》
【第4句】: 最难的是,在困苦流离之中仍保有宽容平静的微笑;最珍惜的是,在披风带雨的行程中,还能以笠护人。若有这么干干净净的人,便是初发心菩萨。--简媜《私房书》
【第5句】: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净琉璃菩萨:菩提明心,拈花一笑,琉璃苇渡。--《霹雳布袋戏》
【第6句】: 菩萨,是一个很愿意帮忙的东方女人,一生只帮你一次。--《写给挂在脖子上的菩萨》
【第7句】: 菩萨所有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为了众生,没有一念的我我我。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第8句】: 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都是古佛,但为了度众生而示现菩萨。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第9句】: 为了众生而没有众生,所以菩萨度众生不着众生相。--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第10句】: 庙堂之上的佛陀和菩萨,都是眉目低垂,因为他们不想看众生,看到了众生,就看到疾苦,他们不忍,要出来救世。所以,他们不看众生,只看自己的内心。 眉目低垂。 不看众生看我心。--梦入神机《星河大帝》
【第11句】: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要旨,不舍一个众生,是让宇宙法界一切的万类众生都做阿弥陀佛!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第12句】: 观世音菩萨的十二大愿,是让所有的众生都成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大悲大愿,是让所有的众生都成地藏王菩萨。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第13句】: 你的心是阿弥陀佛,一切都是阿弥陀佛。你的心是观世音菩萨,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你的心是地藏王菩萨,一切都是地藏王菩萨。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第14句】: 月光菩萨,彼称颜回;光净菩萨,彼称仲尼;迦叶菩萨,彼称老子。--中国撰述的经典《清净法行经》
【第15句】: 如果菩萨对菩萨生起嗔恨,那就像以铁断铁一样,将摧毁一切善根。倘若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对得地的菩萨起嗔心,所有的善根将焚毁无遗。--益西降措仁波切《益西降措仁波切官方微博》
【第3句】: 描写菩萨的诗句
观音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西游记》这样描述: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第4句】: 关于观音菩萨的诗句
【第1句】:咏柳 唐代: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译文 系着雨拖着风的柳树难以保持自己的形态,全身无力,向人倾垂。
把这纤细如玉的柳枝折下赠给在远方的人,它就像观音手里玉净瓶中的柳枝一样珍贵。 【第2句】: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宋代:苏轼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译文 夏蚕快要老去,麦子已经半黄,山前山后大雨如注溅溅作响。
农夫停止耕作农女无法采桑,白衣仙人空自坐在高堂。 【第3句】:叶居士施直裰求颂 宋代:释慧空 广南叶顺居士,施我褐紬直裰。
比之七斤布衫,这个犹难提掇。 天寒雪落便披,日暖风和即脱。
脱著毕竟是谁,惭愧观音菩萨。 扩展资料:《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时候。
苏轼对新法取保守态度,对新法的弊端强烈不满,对官吏漠视百姓深为痛恨,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关注,因而常在诗中讽世论政,希望“有补于国”。 作者在杭任职两年多,见到当地百姓一直受着水旱蝗灾的严重侵害,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有感创作此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