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玩手机说说

03-09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玩手机的孩子对比有哪

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玩手机的孩子对比有哪 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玩手机的孩子,十年后区别比你想象的大太多 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6月24日下午,山西太原万柏林某中学的学生刘某,在课堂上玩手机。

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将其手机没收。因当时已是下班时间,班主任老师没做任何处理,更没有打骂,只是如往常一样,离校回家。

到家后,老师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但电话并未接通。之后,父亲和班主任联系了解情况后,便和儿子通了一个电话。

却不料当晚,孩子在家跳楼了。在后续采访视频中,该位同学的父亲提到:班主任说孩子又拿过来手机(把手机带到学校),孩子的手机被没收了三四次。

又是一起由手机引发的悲剧。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上到75岁的老爷爷,下到5岁的小娃娃,都能拥有智能手机。

虽然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未成年人到底能不能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有多大?孩子又是为什么执着的痴迷于手机?家长可以怎样正确引导?手机是如何毁掉孩子的呢?【第1句】:智能手机影响儿童健康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形的伤害。

孩子临睡前玩手机,手机画面过于明亮,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导致睡眠障碍。另外,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

这是因为智能手机能够快速便捷地让孩子得到满足感,缩短注意力持续时间,让人越来越感到厌倦,所以过度使用手机会让人容易抑郁。手机损伤脑神经 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鼓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手机可以方便快捷地寻找习题答案,很多学生面对难题不再查找书本,深入思考,完全依靠手机搜索答案,导致了孩子产生思维惰性。

考试没有答案可查,一个不喜欢思考的学生是不会有好成绩的。每个孩子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的,精力也是如此,整天沉迷于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

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终将成为他们这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光靠堵是无法阻挡它们终将进入孩子生活的步伐,也是不明智的。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手机?我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主要原因有二:【第1句】: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第2句】: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确做法:【第1句】: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第2句】: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第3句】: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

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如果孩子已经对手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比如不给玩手机就会大哭大闹,玩起手机就完全沉浸其中,正确的做法:【第1句】: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第2句】: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第3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第4句】:可根据孩子的兴趣,报名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来,怼得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强压(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饭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欢你了)。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

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正确做法:【第1句】: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

【第2句】: 少玩手机的幽默说说有哪些

【第1句】: 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玩手机,整天活在虚拟的世界中,却往往忽略了现实生活中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给手机充电!

【第2句】: 我对和尚说:我放不下很多。

他说: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你不是喜欢玩手机吗?

说着就递我一个手机,让我玩3D游戏。十分钟后我被烫到松开了手。

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第3句】: 青春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手机里;

【第4句】: 放下手机,多出去走走,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过度玩手机的危害:

【第1句】:导致疲劳

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手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烟酒一样严重。

【第2句】:伤害眼睛

中大医院眼科张瑞主治医师表示,对孩子而言,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会使眼睛始终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得不到充分休息,从而容易引起近视。对成人而言,当长时间盯着屏幕时,其眨眼次数会减少1/3,从而导致眼球表面更多泪液蒸发,使眼球缺乏滋润。而泪液蒸发是导致干眼症的主因之一。干眼症最终会导致永久性眼损伤。

【第3句】:生活圈子变窄

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沉溺于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第4句】:影响新陈代谢

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第3句】: 孩子玩手机,迷恋手机游戏怎么办

迷恋原因一: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父母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灵需求。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伙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父母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从孩子口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好无聊!”“没人陪我玩!”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有效。

迷恋原因二:为了省心,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父母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

父母如果要做事,没有时间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时候,就应该和他说明情况,并告诉他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亦或者来做小帮手,从而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贴他人。这也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需求。

迷恋原因三:孩子提出要手机时,父母没有正确回应。

给还是不给,决定权完全在于父母,如果考虑周全就应该坚决行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使用手机,什么样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给,这一点必须慎重。假如为了激励孩子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而给孩子玩手机,也应该事先商议决定,避免孩子为了达到玩手机的任务而行动。最好别用玩手机游戏来奖励孩子写好作业。

迷恋原因四: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父母喊停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你越催促他就越着急,一着急就玩不好,或者越着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钟。 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亲子约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控制时间,增强时间观念。

比如父母可以这样问:你决定玩多长时间,10分钟还是15分钟?一般孩子都会选择15分钟,那么你可以补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计划的时间内结束游戏,我决定多加你一分钟,你觉得如何?” 最后不忘加一句“妈妈相信你能做到。”当孩子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内离开手机,那么父母就一定要兑现承诺,如果他没有做到,也不必凶神恶煞,直接说:“时间到,手机放回去。”

如果孩子央求说再玩一会儿,你也应该坚决,并明确能够守约才可以获得加一分钟。在这里,建议父母教会孩子看时间,比如在手机上看,在闹钟上看,学习用时间约束法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迷恋原因五: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学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成员各做各的事,很容易产生某个时间段无事可做,此时孩子便会容易想到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游戏。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家庭成员来个作息表。每个环节动静交替,紧凑进行,学习玩乐休息都不误。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针对孩子本人的,而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评价之后,增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样一来孩子也不会总想着玩手机。

迷恋原因六: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

低头一族的父母,一定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弄手机。如果可能的话请放下手机,多看看书,和爱人谈谈心,和孩子下下棋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门散散步,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促进家庭幸福。

【第4句】: 欲毁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家长谈谈感悟

这句话并不成立。

观察了解一下周围情况就会发现,孩子一旦到了会用手机的年龄,几乎都有一个手机。有些孩子沉迷手机,有些则会理性使用,但没有不玩手机游戏的孩子,包括善于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偶然也玩游戏。

这是时代特征决定,在从众心态影响之下,没有手机对孩子心理的可能伤害更大。因此,应对方法依然是那句话:堵不如疏。

这也是现在家长难当的原因。家长必须不断学习,还要懂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才能找出解决方法,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改变教育引导方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传,为了孩子,家长只有不断成长,这种结果会是双赢。

【第5句】: 搜以现在的孩子经常玩手机,微博,而不和父母沟通为话题的八百字作

例文

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对此,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手机——这一高科技的产物呢?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各持不同观点。

通过对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持有手机的学生已经占一定比例。据某中学统计显示,该校平时带手机的学生高达【第50句】:8%。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能否带手机进入校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的学校居多,其中有的学校已做出在校生不得携带手机的规定。

但是很多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一个通讯工具,成人能使用,我们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使用?家长、老师把这一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实际上是缺少对我们的信任;把手机带入课堂影响大家学习肯定不对,但是如果上课关机,下课有时使用,不影响别人还是可以的;学生使用手机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有的家长为满足孩子对手机功能的要求,更换手机较勤,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有的家长为让孩子期末考个好成绩,以买手机作为奖励条件,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再来看看家长们的意见。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学校住宿,一周回来一次,给他配备了手机,平时家长用手机与孩子联系,既能随时了解学习、生活情况,有事又能及时沟通。”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带手机,主要是为了应付突发事情,能够让孩子在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取得联系,同时家长也能掌握孩子上下

学时间。总之,比没有手机之前多了一些交流,少了一些担忧。也有部分家长担心:手机的确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它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如课上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等。

然而,老师们的观点就截然不同了。一位老师说,上课突然传来手机的响声,会引起哄堂大笑,这样既分散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影响了老师的讲课情绪。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去制止这一行为,只好口头说说,或让学生调到振动。一位老师说,现在中学生交友范围主要是在班级和学校,没有必要用手机联系同学;有的同学对用手机发短信或玩游戏很感兴趣,甚至还在课堂上给同学发短信,影响课堂学习。其实,许多校园都设有IC卡电话,买个卡,一旦有事完全能与家长联系,可以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手机进入校园”这一问题呢?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把手机带入校园方便了学生们的生活,使得他们便于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但是,它不好的一面在于,学生们过度关注手机,便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所以,学生应该正确的对待手机,他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要注意调节好各方面的关系,好好利用。而学校和家长在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也应该制定规章制度加以规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