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人生追求的句子

08-15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以兰花为主题写一段表达人生感悟的文字

“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是孔子对兰花的一种欣赏,同时,兰花也以它的“气、色、神、韵”四清获得了人们对它的喜爱。兰花也以的脱俗和高雅跻身花中四君子之列。

“梅的傲气、菊的不屈、竹的气节、兰的脱俗”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是不是一种原型意象呢?我越发理解荣格说个的一句话“中国的汉字和八卦图是非常神情的,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原型意向”,而我觉得也是如此。为什么古人文人君子那么喜欢梅、兰、竹、菊?也许是一种投射,而更多的是这四种花是4四种原型意象,象征了中国人集体潜意识里面的一些原型。从中我也更好的理解了为什么荣格强调积极想象的时候要考虑传说、神话之类的文化背景。兰花在中国很受欢迎,而且很值钱,但在西方却没有这种喜好,这就是集体潜意识的不同吧。

【第2句】: 兰花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636【第33句】: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

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

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

这首诗就是用来形容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

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花。

【第3句】: 利用花的绽放来激励人生的 句子

一列美人蕉,盛开着红色、黄色而带着黑斑的大朵的花,正伸张了大口,向着灿烂的春光微笑。

每年五月,粉白色的小精灵,便落满了世界,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无数的花瓣从天空飘落,所有的花瓣都在媲美。

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蠢蠢欲动,急得先伸出了一只小手,有的等不及了,早已盛开,尽情地展现着那潇洒的英姿。

兰花,没有牡丹那雍容华贵,却平添了一丝高贵;兰花,没有荷花的纯净洁白,却留一丝余香让你慢慢品味;兰花,没有茉莉的清新爽洁,却带有一些沉静让你感到甜美而安神。

高处,木兰花轻轻地摇曳着它的花蕾,宛若一只只象牙香炉,散发出一阵阵比教堂里焚点的植香更为优雅的芬芳来。

【第4句】: 坚持追求人生价值的句子

一、有的剧,本身不是给观众传递来一个特定的价值观,它只是把人生百态描绘出来,让观众思考,然而大部分人的思自想层面还达不到,只把看剧当作打发时间更别提思考了,所以就停留在抢闺蜜男朋友2113的层面,动不动就扯出三观论,没有一个标准的三观,让你来毁。

二、从此以后我只为我儿子而活,为自己而活。5261任何人任何事都改变不了我坚定的人生价值观,让那些不理解和所谓的人生定义都去见鬼4102吧!让那些自大总是自以为是的人继续他(她)的滑稽表演。1653做好我自己,不念过去,不畏将

【第5句】: 兰花的格言

兰花,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花卉,特别具有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

它株形典雅,花姿优美,叶态脱俗,幽香四溢,人们既从外形鉴赏它的天生丽质,又从气质上寄寓高洁、独秀、气节等人文之思,这样“兰意象”就具有了多重涵义。而名人总是与兰、兰花、兰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于是名人效应下的“兰意象”就更加显示复杂多元。

这里,我们拟从纵、横两个角度对“兰意象”作一些评述、剖析。ؤإ【第1句】:名人的“兰花情结”إ(1)孔子إ作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特别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与提高,《论语·为政》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其中“为政以德”的意思就是,天子诸侯平治天下国家,须自自身之道德修养做起,用德来正民、化民。《论语·为政》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朱熹《朱子语类》说:“道之以德,是躬行其实以为民先。”所以《中庸》又记孔子说:“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他既感叹于“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又严格要求自己,三省吾身,检点提炼自己的思想品质。إ孔子正是从这一角度,对兰花采取了认同、赞扬的态度。

据三国时王肃《孔子家语·六本》卷四的记载可知:إ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إ曾子曰:“何谓也?”إ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إ这里的“商”,即孔子弟子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的有名高徒。孔子认为,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益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减少。

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质性格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论“君子必慎其所处”。

孔子以兰花为高层次品质修养比喻的本体,在情感与理智两个方面对兰花作了“文化性”阐述,从而使“芝兰之室”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鉴兰的成语。إ西哲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谈及东方哲学时说:إ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إ这一评述也多少反映了西方哲学界对中国哲学的隔膜。孔子的确非常强调那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但仍然是从思辨形象的角度来强调的,孔子既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又要求弟子“见不善如探汤”,“择其善者而从之”,而以“兰花”环境氛围比喻人文环境,则又达到抽象与形象的统一。

إ孔子于生活困窘、仕途不顺时,亦以兰花之美以固其节。《荀子·宥坐》中记孔子云:إ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إ《孔子家语·在厄》记孔子云:إ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إ两处记载在文字上稍异,但意义相同。这段话是孔子对子路说的。

当时的背景是,“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甚,弟子皆有饥色”,于是弟子们发生了如今所说的信仰危机,子路发牢骚说:إ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إ孔子回答说:إ由不识,吾语汝!汝以知者为必用耶?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汝以忠者为必用耶?关龙逢不见刑乎?汝以谏者为必用邪?伍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

由是欢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إ最后孔子以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为喻,说明君子不能因为“困穷”、“不遇时”、生不逢时、得不到任用而改节辍学,而应博学深谋,修身端行。而且“君子困穷”(君子在仕途失意困窘时,仍然能够坚定不移,一以贯之,自始至终。)

إ如果说三国时王肃的《孔子家语》还不太可信的话,那么,《荀子》则是可靠的先秦哲学史料。因此,孔子的“兰花情结”是可信的。

孔子的兰意象内涵,首先是植物学上最鲜明的,即“芳香”,进而以“芳香”提炼、升华为文化学的象征意义,象征美好的生活环境,象征不为贫贱失意所动的人格操节。إ正是孔子奠定的“象征”意义,开创了兰文化、兰文学源远流长的人格象征系列。

إ(2)屈原إ自古有“陶渊明爱菊”、“林和靖好梅”之说,若以此仿之,我们也可以说:屈原爱兰!这话在徐文靖《管城硕记》中似乎有所暗示,徐文靖说屈原《离骚》一篇,竟“言兰者十”。إ从《楚辞》中我们可知,兰、兰文化已渗透于贵族生活的各个侧面:إ①楚国所生إ《招魂》云:齐叶兮,白芷生;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少司命》云:“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إ《湘。

【第6句】: 描述人如兰花的语句

女子当如兰——清雅恬静 秀外慧中喜欢和倾慕兰花,是因为她的真实与自然,清雅恬静,秀外慧中。

在中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没有哪一种植物能与兰花相比,“兰”,已完全离开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如果把女子比作花,大概唯有兰花可堪比拟。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兰花的魂清骨洌可谓亘古独一,她清高避俗,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更可贵的,是“兰在幽林亦自芳”。兰花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绝无矫揉造作之态,更无趋势求媚之容。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