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句子有喻词却不是比喻句

10-01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有比喻词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

有比喻词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

一、表示比较的

【第1句】:她还像过去一样爱打球。

【第2句】: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复样高大美丽。

【第3句】:小明长得很像他爸爸。

【第4句】: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二、表示举例

【第1句】:像你这样健壮的人应该去当运动员。

【第2句】:像雷锋这样的人值制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表示猜测:

【第1句】: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百事。

【第2句】: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第3句】:他脸色苍白,好像是病了。

四、表示想像

【第1句】:天边的白云,仿佛被涂上了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2句】:雾天的树林仿佛披上了半透明的轻纱。

【第3句】:这块大石头好像是从天外飞来度的一样,高大突兀,人问们把它叫做“飞来石”。

五、一些表达感觉的句子可以归入通感,也不是比喻句(就比喻和通感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争论很多,让人有无所适从之感。)

【第1句】: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

【第2句】: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第3句】:听了老师的夸奖,我的心情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答。

【第2句】: 带有“喻词”的句子一定是比喻句吗

在逐题分析语文试卷时,有一道修辞手法的测试题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失分。

这引起了我的刨根究底。试题是这样的:“从下面这段话中找出一句用了修辞的句子。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有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段话是《一面》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作者抓住他的面孔、头发、胡须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

“面孔”句和“胡须”句都有喻词“好像”,学生便误把前句也画为比喻句了。殊不知前一个“好像”与后一个“好像”有本质之别。

所谓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不难看出:上例中前句的本体为“面孔”,喻体为“人(的面孔)”加上喻词,成了“面孔像人(的面孔)”的形式,本体和喻体是同一事物,在本质上相同的一种事物比较,显然不构成比喻。

后句本体为“胡须”,喻体为“隶体‘一字’”,加上喻词,成了“胡须像隶体‘一’字”的形式,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形状的相似点来描摹。

【第3句】: 为什么有的句子里有像却不是比喻

比喻句中,“两种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只有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之处,句子才能构成比喻。如前面例①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出水很高的叶子,“亭亭”比拟“高”,以舒展的“裙”(幅)比拟张开的“叶子”,形态上非常相似;例②用光热无穷的太阳比拟尼采,相似点在“只给不取”。例④说上排牙齿与下排牙齿差不多,描述的是同一事物(对象),两者之间只有“相等性”,没有“相似点”(因而不能构成比喻)。由此看来,由于蚂蚁和蜘蛛都属于同一种事物,蚂蚁的腿和蜘蛛的腿描述的是同一对象。因而不是比喻句。"蜘蛛的腿像蚂蚁的腿”这种句子,形式上有“像”之类的“连接词”,内容上会涉及两个对象,如果不细心分辨,会误以为是两种事物,导致出错。

【第4句】: 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如何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一篇课外美文——峻青的《沧海日出》。欣赏完后,我请孩子们判断“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直又红的海上大路。”这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或许是句子太长,前面提到了“太阳”后面又提到了“太阳”,给孩子造成了误导,结果大多数孩子“拔笔四顾心茫然”。看来,虽然四上了,但一些比喻句和类似句式的区别还是一个难点。

这个班是我自己一手带的,对于比喻句,一年级新接触的时候,我就开始慢慢渗透,孩子们也很清楚比喻句就是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我们平时也称为打比方。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喻词”。如“老师像春蚕”。本体是老师,喻体是春蚕,喻词是像。但这是很简单的比喻句,比较容易判断,像上面这样的长句子就比较难了,我们该怎么去判断呢?

缩句法。先要将长句缩成短句。“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直又红的海上大路。”可缩成:“金光仿佛是大路”,它的本体、喻体、喻词就很明显了,本体是金光,喻体是大路,喻词是仿佛。显然,这符合比喻句的特征。

有些句子,我们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判断。

换词法。用“是”作喻词的比喻句,与有此含有“是”的句子容易混淆,我们可以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如果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把“是”换成“像”,“儿童像祖国的花朵”,句意没变,是比喻句;“他是老师。”换成“他像老师。”句意变了,就不是比喻句。

去词法。比喻句中的喻词“好像”是不能去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如:“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好像一眨一眨的眼睛。”去掉“好像”就不通,是比喻句。“我好像去过那儿。”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读通,所以不是比喻句。

加词法。有此比喻句不用喻词,我们可以加上喻词来辨析它。比喻就明显了。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比喻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时能采用上面的方法,想清楚后再下结论。

【第5句】: 哪些比喻句没有比喻词

【第1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第2句】: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第3句】: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第4句】: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第5句】:爱心是一朵绽放在春日的花朵,使失落忧愁的人感到由衷的快乐。

【第6句】: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第7句】:青春是一双明亮的眸子。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停地搜寻着自己需要的知识。

【第8句】: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第9句】:生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生命是一条妙趣横生的风景线,生活是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曲。让我们继续敲响另一首《命运交响曲》,让我们振奋精神焕发青春活力走好生命的每一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编织生命的摇篮。

【第10句】:冬天来了,小草没有了,草地上铺了条白白的雪被子。河里冻上了冰。

暗喻的相关知识:

一、含义:

【第1句】:"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二、种类:

【第1句】: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第2句】: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

这里是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

【第3句】: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

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北京--祖国的心脏)

【第4句】:本体和喻体是复指关系。例如:

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因为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大地母亲复指关系)

三、举例:

【第1句】: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第2句】: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第3句】: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杨沫《青春之歌》)

【第4句】: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