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定居感言

04-27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剑桥大学的历史

【第1句】:剑桥大学为一所坐落于英国剑桥市的研究型书院联邦制大学,是英国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

剑桥为英语世界中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前身是一个于1209年成立的学者协会 。

这些学者本为牛津大学的一员,但后因与牛津镇民发生冲突而移居至此。

  

【第2句】:剑桥大学由31所成员书院及6所学术学院组成。

虽大学本身为公立性质,但享有高度自治权的书院则属私立机构。

它们有自己的管理框架、收生以及学生活动安排,工作有别于负责教研的大学中央。

剑桥大学是多个学术联盟的成员之一,亦为英国“金三角名校”及剑桥大学医疗伙伴联盟的一部分。

  

【第3句】:除了各学系安排的课堂,剑桥的学生也需出席由书院提供的辅导课程。

学校共设八间文艺及科学博物馆,并有馆藏逾1500万册的图书馆系统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学出版社。

除了学习,学生可加入各学会、学团及体育校队,参与不同的课外活动。

  

【第4句】:剑桥大学校友包括了多位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作家。

共有92位诺贝尔获奖者、4位菲尔兹奖得主曾为此校的师生、校友或研究人员。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三个学派是什么 由谁提出 及各个学派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对应于始于20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  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  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 (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GE MING”、“凯恩斯GE MING”和“预期GE MING”等所谓三次大的GE MING,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GE MING”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 “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

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GE MING。

  “凯恩斯GE MING”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预期GE MING”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

所以他们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GE MING”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

新古典学派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

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第二代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

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

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经济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

比如,他们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重新阐述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论述。

他们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学的寻找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建立起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模型;他们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的定义,改变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其主要任务是对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

杨小凯等人提出的新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这个流派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第四次“整合”  此外,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次“整合”。

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认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  正当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即将来临之际,有人猛然醒悟:以前的经济理论只强调了生产和成本,却忽视了效用和需求。

因此,经济学的大树分出了枝干:一个枝干是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继续沿着劳动价值论这条线索,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赤裸裸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性质,并成为号召广大无产阶级投身GE MING,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GE MING纲领,对于这些理论,大家要比较熟悉一些,这里就不多费篇幅。

  另一个枝干就是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新古典主义理论(因为新古典主义抛弃了劳动价值理论,所以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现在有很多教科书仍把这部分理论叫做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1.萨伊(1767—1832年),法国人,他与英国的李嘉图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对斯密学说的态度截然不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二是商品的价值又是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得和支配的劳动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斯密进一步说,这种购买到的能支配劳动的生产物,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除工人应得的工资外,还要给资本家以利润,给地主以地租,因此得出价值由三种收入构成。

李嘉图继承了前者,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石。

而萨伊则继承了后者,重点从交换价值即价格的角度来分析,提出了“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

“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效用”,并提出商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的。

以生产三要素理论为基础,萨伊进一步创立了“三个统一体”的分配理论(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和“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市场理论(即在西方经济学中影响巨大的“萨伊定律”)。

这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影响十分巨大,长达一百多年时间,作为自由放任经济的理论基础,直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GE MING”才被取代,其大致意思是:商品供给恒等于生产者的货币收入;生产者的货币收入恒等于他们的货币支出,货币支出必然引出商品需求。

因此,商品供给等于商品需求,国民经济会自动实现均衡。

  2.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人,牧师,后因结婚而失去神职,成为教授。

人们都知道马尔萨斯是著名的人口理论学家,但其实他后来主要由人口理论转到研究经济学。

这里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人口理论和经济学理论。

  关于人口理论。

可以用龟兔赛跑的寓言来理解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他说,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食物的增长只有按算术级数,而且因为收益递减规律,土地上的食物产量增长会起来越慢,就象一只慢慢爬行的乌龟;而人口的增长是成几何级数(1, 2,4,8,……),就象一只狂奔不止的兔子,因此,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因人口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和贫困,马尔萨斯提出的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残忍的。

他说:“一个出生在已被占有了的世界上的人,如果他不能从他父母那里获得衣食,社会又不需要他的劳动,那么他就没有权利要求最小量的食物,在大自然这个盛大的筵席上,是没有他的座位的,大自然要叫他离开”。

这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的体现。

因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问世就受到不少人的指责和抨击。

中国在正需要控制人口的时候把马尔萨斯划入了“敌人”的阵营,自然不能接受他的理论,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关于经济学理论。

对于马尔萨斯在经济学界的成名,流传有一段故事。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是同时代的英国人,当时,李嘉图是经济学界的泰斗,但到晚年,他突然发现了自己理论中间存在着矛盾(即我前面已提到过的“价值规律和利润的矛盾”及“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矛盾”),又不便于推翻自己的理论,成天忧心忡忡,后来他想到马尔萨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谁知马尔萨斯很快就用化名把这个矛盾揭穿,李嘉图一气之下死了。

这时候,马尔萨斯又站出来承认那篇文章是他写的,一夜之间,马尔萨斯成名了,可后来李嘉图的学生在整理他的资料时,发现了李嘉图的日记正好记了他找到马尔萨斯的事情,又引来一些人对马尔萨斯人品的攻击。

马克思批评马尔萨斯是个“小人”。

马尔萨斯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李嘉图理论上的矛盾,从而否定了劳动价值规律,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后来凯恩斯理论基础)。

  3.约翰.穆勒(1806—1873年),英国人,他是西方经济学从古典主义向新古典主义过渡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说是综合性的折衷主义体系,其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是自资产阶级经济学出现以来的第一本流行的教科书,其流行时间为1848年—1890年,大致相当于马克思定居伦敦的时期。

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位既没有杰出经济学观点而又不得不令人关注的人物。

  1870年前后,新古典学派正式与古典经济学决裂,响亮地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为西方经济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下面两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4.庞巴维克(1851—1914年),奥地利人,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故又被称为边际效用学派。

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 “边际”这个词,人们一般都理解为“增加的”或“额外的”的意思,比如你吃第二块面包时会得到一个与吃第一块不同的效用,这个增加的效用就称作“边际效用”。

庞巴维克的经济学说主要包括边际效用论和时差利息论。

  关于边际效用论。

这一理论有三个要点:第一,一种物品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对物品的主观评价。

第二,人们对物品的价值的主观评价是以物品的稀少性为条件的。

第三,物品的最终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他认为人们最不重要的需要的效用即边际效用。

根据上述三个条件,他得到结论是“物品的数量和物品的价值成反比,市场上同类商品数量越多,则价值越小,反之亦然。

”  关于时差利息论。

他这里的利息包括了资本的利息,土地地租以及利润等,他把物品区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并提出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由于所处时间不同,它们的价值便有差别,并且“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种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

这一理论就是现在理财学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理论基础。

  5.马歇尔(1842—1924年),英国人。

马歇尔可以称得上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他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第二本教科书。

他在这本书中,将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学说、约翰.穆勒的学说以及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杰文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瓦尔拉为代表的洛桑学派等的理论兼收并蓄,集中了其中的所有精华,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从而建立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至今仍占据主要地位,后面介绍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理论都源于此。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和分配理论。

  关于均衡价格论。

他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说明了需求价格和需求规律,即“需求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着价格上涨而减少”,又运用边际生产费用理论说明了供给价格和供给规律,即“供给与需求相反,价格高则供给多,价格低供给少”,最后,他把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均衡价格规律,即“当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一致,就会形成均衡价格”,他还分别用曲线图予以说明。

  关于分配理论。

马歇尔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取决于各自的均衡价格,这些生产要素归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组织的所有者。

\ \ 剑桥、瑞典学派和美国学派。

剑桥学派配地位,歇尔为代表,创立了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其构建了福利经济学及市场和厂商理论。

瑞典学派代表人物是维克塞尔,把货币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综合在一起,建立了重视投资需求分析的瑞典学派,提出了著名的“累积过程理论”。

美国学派代表是克拉克、奈特和费希尔等。

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此说明工资和利息的决定。

奈特对风险等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认为利润来自于不确定性,是承担风险的报酬。

费希尔提出货币数量论,并用“不耐心等待”等主观因素说明利息的形成。

宋朝到底富裕到什么程度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是中国历最糟糕的王朝之一“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

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

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

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

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

天可汗算什么

要宇宙可汗才爽

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

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

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

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

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ZF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

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

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

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

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

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

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

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

(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

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

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

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

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

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

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

熙宁10年(1077)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明朝著名的财迷皇帝明神宗(万历)以“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头),占70%。

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了。

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

“不抑兼并”。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

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

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ZF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

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

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

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

  与此同时,ZF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

大量募兵。

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

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

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ZF 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

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

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

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

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

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ZF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

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

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的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

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

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

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

(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的见闻感受)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

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

【第2句】: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2000-3000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

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

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

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

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 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了89%

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

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

  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呷然而止。

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

  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

就像没有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

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摆脱“寄托”的困扰,让传说中的中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

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

所以在这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再发这样的感慨吧

微观经济学之父是谁

亚当·斯  英国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公认的济学之父”1776年著《国富论》一书(《国民财富的性质和缘由的研讨》)。

《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资本 自在经济的理论根底。

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自动调理资源的分配。

同时主张 无作为,不干预经济开展。

  亚当·斯密(Adam Smith):经济学鼻祖 [编辑本段]简介 出生:1723年6月16日(苏格兰 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  逝世:1790年7月17日(苏格兰 苏格兰爱丁堡)  学派/流派:古典经济学  主要范畴: 哲学、 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在市场、劳动分工  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施影响于: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米尔顿·弗里德曼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建者。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视,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逝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终身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而发作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 时,有次因单独出神将本人公文上的签名不盲目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

亚当斯密在生疏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端会因害臊频频口吃,一旦熟习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欢的学问研讨起来相当专注、热情,以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 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取得良好的教育,独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只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担任学校 事务,不断到1764年分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取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然后于1768年开端着手著作《国度康富的性质和缘由的研讨》(简称《国富论》)。

1773年时《国富论》已根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修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惹起群众普遍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猖獗,因而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在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 。

1784年斯密列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典礼,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54年5月逝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

亚当斯密在逝世前将本人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辟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共同,但是他初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范畴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因而完整能够说《国富论》是现代 经济学研讨的起点。

  该书的巨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

亚当斯密批驳了旧的重商 学说。

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度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

他否决了重农 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念,提出了劳动的根本重要性。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惹起消费的大量增长,鞭挞了障碍工业开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 。

  《国富论》的中心机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在市场实践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消费社会最迫切需求的货种类类的数量。

例如,假如某种需求的产品供给短缺,其价钱自然上升,价钱上升会使消费商取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消费商也想要消费这种产品。

消费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给短缺,而且随着各个消费商之间的竞争,供给增长会使商品的价钱降到“自然价钱”即其消费本钱。

谁都不是有目的地经过消弭短缺来协助社会,但是问题却处理了。

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本人的利益”,但是又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完成一种他基本无意要完成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常常比他们真正想要完成的还要好。

”(《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但是假如自在竞争遭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如其分。

因此亚当斯密置信自在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

事实上他坚决反对 对商业和自在市场的干预。

他声言这样的干预简直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

亚当斯密固然没有创造“听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树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别人都多。

  有些人以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见地是不正确的。

他经常重复用最激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请求将其消灭。

亚当斯密对理想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

《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察看:“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谈判不是筹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欲盖弥彰进步物价的方案。

”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构造紧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丢弃了。

实践上亚当·斯密把他们一切的优点都吸入进了本人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陷。

亚当斯密的 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停止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动根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

固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办法,但这些大致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以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 学说)都能够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在一定水平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念。

固然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都坚持以为人口担负会障碍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程度(所谓的“工资钢铁定律”),但是亚当斯密指出在增加消费的状况下工资就会增长。

事实曾经非常分明地标明亚当斯密在这一点上正确,而李嘉图和马克思是错的。

  除了亚当·斯密观念的正确性及对后来理论家的影响之外就是他对立法和 政策的影响。

《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明晰,具有普遍的读者。

亚当斯密反对 干预商业和商业事务、同意低关税和自在贸易的观念在整个十九世纪对 政策都有决议性的影响。

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觉得出来。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开展致使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放置一边,因此人们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

但实践上他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建人,因此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编辑本段]时期背景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当时的英国能够说是欧洲的先进资本 国度。

不只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尚且是抢先其它国度的工业国。

18世纪前期欧陆的法国和的德国,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的阶段,依然以这种方式来支配消费。

但英国却不然,曾经走入资本 初级阶段,所谓工场手工业已在国内各大都市筑下根柢。

  中世纪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

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运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

不断到1760年以降发作了产业反动,运用机械的大工业呈现为止,在产业反动前英国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依然是这种资本 前期的工厂制手工业。

  这位誉满天下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大师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

他的功劳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转自:广州健康网

为什么说澳大利亚凯恩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

澳大利亚最富盛名的旅游景点大堡礁就在凯恩斯,所以凯恩斯非常受中国有课欢迎。

关于马克思

科学并没有证实马哲___可知论的反驳:测不准原理与哥德尔定理___发展说(世界永恒发展)的反驳:熵的理论.但这并不能完全驳倒他,因为: 逻辑实证主义的证伪原理不是真理,例如,贝塔射线的衰变就与能量守恒定理相矛盾,但物理学并没有放弃这一定理,而是加入了中微子的概念.我们在得到一个与理论不相容的证据时,不证伪原理的原因有两个:这一定理处于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以至于放弃他将导致认知的极度混乱.或者证实他的证据在逻辑上,数量上绝对的压倒证伪他的证据.宇称守恒就被放弃了,因为证实他的证据太少了,放弃他并不会导致太大的混乱(他较边缘).马克思的理论就是一个中心理论,涉及经济学与社会学,放弃他就会导致混乱. 我的观察,西方的政治学者也承认还没有一个新理论可以取代马克思的理论.古希腊的哲学都有人研究,老马的哲学不值得研究???????太可笑了.但我希望他少一点政府教育的色彩.<<资本论>>是经济学三大名著啊.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并称.他还是社会研究的经典(本人认为).一位学者说过:创造理论的方法比理论的结果更少有墓地.我建议你研究其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结论. 说实际的我不知道关于马克思的太多,所以我不知道马克思会如何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各国的失败不能说明完全的马克思理论已经失败了,就象1929的经济危机不能说明市场经济不合时宜了,佛里德曼以说的很明白了,经济危机部分的原因是政府的举措不当.同理,各国的失败只能说明斯大林体制的失败,就连哈耶克也没有驳倒作为价值的社会主义.我们有必要走出一条新路,我本人是不愿意看到物质主义在中国盛行,满地的乞丐,也不愿意看到威权主义.我也讨厌政府教育的马哲,他把马哲变成了不可证的行而上学了,我要破除他(这一点上我支持波普尔的观点) 关于第三个问题:我认为科学不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宗教是一种有意义的补充.为什么我们要要求有统一的指导那??我们宏观上运用牛顿理论,微观上用量子力学(他们是矛盾的).我反对惟科学论.

有谁跟过F.I.T Travel的团

网友反映:我2周前去过这家旅行社咨询,我快被里面的台湾籍工作人员笑死。

满嘴没实话,威胁人骗人。

我订了一个去喂鳄鱼的团,要70澳币,交了10澳币押金。

但之后我在我住的旅店找到比这便宜的价格,3项活动包括喂鳄鱼加起来70澳币。

于是我提前2天就打电话给FIT说取消,FIT里面的员工告诉我不可以取消,我又亲自去了旅行社取消并且说定金不要了,因为是我的责任,订金给你们做补偿是应该的。

但那台湾女的开始骗啊:“必须要去,如果不去要把全部费用交清;如果你不去,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你。

”好怕怕哦,想尽一切办法找我哦。

还是强制要去哦。

我来定居澳洲3年了,从没见过这么荒唐的事情,她是不是当我是海外的游客宰啊。

其实如果只是以上经历我不至于这么气愤。

结果我离开凯恩斯2周多了,今天突然接到这位台湾员工的电话,冲我发脾气,说我为什么不去,她告诉我很多次了必须去,如果不去要亲自给旅游公司打电话,并且交清费用。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